研究对外直接投资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

2018-08-28 13:55樊泊骅
时代金融 2018年15期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摘要】人民币国际化对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节约贸易成本、降低金融风险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近年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为人民币国际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现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迫切需求也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历史发展机遇。本文主要分析了对外直接投资与人民币国际化的关系,并结合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和人民币国际化现状,总结了对外直接投资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人民币国际化 现状 影响

不论是国家整体的经济实力、对外开展贸易规模的大小,还是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货币币值的稳定程度等等,对于一国货币国际化的影响都是显而易见的。二战前后,美国向欧洲输送了大量的美元资本,使美元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而美国也因此一举成为世界经济霸主,由此可见,对外直接投资对货币国际化的影响格外显著。自2013年习近平“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提出以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范围不断扩大,投资产业不断转型,这为推动我国的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一、对外直接投资与人民币国际化

对外直接投资,主要指企业对本国或本地区以外的地区以多种方式开展的投资行为,并以此获得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取得经济收益的活动。对外直接投资行为,能够使投资方在他国长期享有经营权益和经营利益,促进国际贸易行为和国际资本的流动,从而有效调节本国国际收支失衡情况,提升本国货币在国际中的影响力,使本国货币能够在国际上充分发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等货币职能,从而促进货币的国际化。

对于我国而言,人民币国际化既面临着一定的机遇,也面对着不小的挑战,机遇是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中国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以及“一带一路”等发展策略的激励;而挑战则在于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体系尚不完善、美元的霸主地位难以撼动以及人民币结算规模、本国金融市场发展的不足。

二、目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分析

(一)投资规模现状分析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以及国际产能合作步伐的加快,我国投资流量呈跨越式发展趋势,到2015已经跃居世界第二位;而对外投资存量占世界总量的比重也显著提升。但是由于起步较晚,我们的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规模同美、英、德等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对外投资的空间亟待扩大。

(二)投资主体分析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主体最初是国有企业,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私营企业的壮大,非国有企业在对外直接投资中的比重逐年上升,几乎与国有企业并驾齐驱。

(三)投资行业和投资地区分布分析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最初集中于传统的租赁与商务服务业、采矿业以及批发零售业等等,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我国对外金融业、交通运输业投资比重也不断扩大。对于投资地区而言,近年来我国对发达经济体的直接投资呈爆炸性增长趋势,通过对境外企业的收购、兼并和开展联合经营,我们学习到了国外更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这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意义重大。

三、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分析

(一)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发展现状

自2004年我国离岸业务在香港开展以来,我国的离岸市场人民币存款规模逐渐扩大,人民币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越来越高。除了香港地区之外,人民币离岸业务已经渗透到了东南亚、欧洲、美洲、非洲、澳洲等地区,而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人民币贷款业务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二)人民币结算业务发展现状

2016年,跨境贸易的人民币结算业务全面推行,与我国发生人民币收付业务的国家数量不断攀升,人民币作为计价货币的国际认可度在不断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也得以巩固。

(三)人民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现状

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公开宣布将人民币纳入官方外汇储备,与我国签署双边本币互换协议的国家数量和互换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可见国际社会对人民币的认可和需求程度在不断增长。

(四)人民币计价的国际债权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国际债权余额不断攀升,人民币国际债权的发债主体也正在向全球扩展,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加入了发债主体的行列,直接推动了人民币的国际化。

四、对外直接投资对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分析

(一)对外直接投资增加了人民币的海外存量

随着《境外直接投资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以及《境内直接投资业务操作指引》等政策法规的颁布,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以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呈逐年增长态势,人民币结算量大幅跃升。尤其是近年来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刺激下,人民币的收支项目逐渐扩大,中国资本和金融账户也在逐步开放,这减少了国际项目中资金流动的限制,平衡了贸易中的顺差,有利于维护人民币的稳定,对人民币国际化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二)对外直接投资刺激了货币替代效应

通过直接对外投资,我国在东道国直接设立工厂进行生产,节约了运输费用和进口税率,使得商品价格优势明显。对比之下,东道国会相应减少了同款商品的进口,转而在国内进行交易,从而减少了对其他国际货币的需求,直接使用人民币进行交易。这种国内交易减少了国际货币的兑换和使用,增加了人民币在交易行为中的比重,因此发生的货币替代效应,有利于提高人民币的需求量和使用量,促进了人民币的国际化。

(三)对外直接投资刺激了货币兑换乘数效应

一次对外直接投资,使我国企业与东道国建立起联系,就会引起后续多次的资金流转,这种资金流转会带来人民币与东道国货币之间的多次兑换,加速了货币交易的频率,有利于提升人民币的国际职能。另外,由于对外直接投资是在中国企业的主导下进行的,因此收付过程当中会优先选择人民币进行结算,在客观上会增加东道国对人民币的需求,从而加快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五、结语

对外直接投资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随着“走出去”“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实施,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数额快速增长,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重要的驱动。只有抓住当前的黄金时期,充分利用政府的政策支持,扩大对外投资规模,才能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率,从而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倪亚芬,李子联.人民币国际化与对外直接投资的互动分析[J].金融与经济,2016,(2):45-49,75.

[2]沈瑜.“一带一路”战略下人民币国际化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6.

[3]李根.美国对外直接投资对美元国际化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2.

[4]张申.人民币国际化路径选择新思维——基于日元国际化的思考[J].中国商贸,2012,(16):213-214.

作者简介:樊泊骅(1998-),男,河北石家庄井陉县人,本科,学生,数学专业。

猜你喜欢
对外直接投资人民币国际化现状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下一步”怎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