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裂缝处治方案研究及评价

2018-08-29 13:01杨素通
四川水泥 2018年9期
关键词:芯样试验段层间

杨素通 郭 伟

(河南省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 郑州 450000)

0 概述

本条高速公路位于河南省中南部,于2004年12月建成通车,目前已运营接近14年,路面类型为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自建成通车以来,高速公路管路处养护部门对其进行了日常养护,多次分路段、分车道进行微表处、精细化抗滑磨耗层等预防性养护以及铣刨重铺专项养护等处治方法。但目前本路段路面状况病害较全线其他路段最为严重,主要病害类型为横向裂缝,以及由横向裂缝发展而来龟裂,唧浆等病害;另一方面交通量(尤其重载车辆)日益加大,原有处治措施使用寿命越来越短,同时存在处治方法繁多、材料差异性大、实施路段过于分散、路面色差明显,已严重影响道路行车舒适性以及耐久性[2]。

1 路面结构

本条高速公路属于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路面结构如下:

表1 路面结构

2 主要病害类型

根据现场路面破损调查统计,本项目路段路面典型病害主要表现为横向裂缝、轮迹带纵缝、龟裂以局部裂缝处伴随唧浆、沉陷等。

2.1 横向裂缝

根据现场调查,本条高速公路横向裂缝较多,以重度裂缝为主。部分的横向裂缝都贯穿整幅路面,有的与纵向裂缝交汇后在交汇处形成块裂、龟裂病害。通过对横向裂缝进行骑缝钻芯检测,现场取芯发现:大部分横向裂缝芯样完全断裂,裂缝贯穿整个面层,对应基层也存在开裂。

2.2 纵向裂缝

根据现场调查,本条高速公路纵向裂缝较多,主要沿行车道轮迹带附近分布。路面纵向裂缝以荷载裂缝和施工接缝为主,其中荷载裂缝贯通面层,部分贯通基层;施工接缝主要集中于面层。

2.3 修补

本条高速公路日常养护及专项较频繁,修补较多。

2.4 龟裂

经调查全线龟裂较严重,多为轮迹带龟裂。路面轮迹带出现的龟裂、块裂主要源于面层沥青混合料老化以及重载交通的作用,路面龟裂、块裂主要集中于沥青面层。

2.5 唧浆

本路段部分横缝及修补接缝处存在唧浆问题。唧浆主要为路面出现开裂后,雨水等沿裂缝渗入路面内部,积滞在半刚性基层顶部,在行车荷载作用下产生动水冲刷,将水泥稳定砂砾基层的泥浆通过表面裂缝带出至路表,形成唧浆。本路段所处地区降雨量较大,经调查可知,层间结合普遍较差,雨水等通过路表面裂缝进入基层后,产生冲刷而形成唧浆。

3 裂缝处治效果评价

3.1 裂缝处治技术

通过调研国内及河南省常用高速公路沥青路面裂缝处治技术[3],在本条高速公路历年专项养护期间,针对典型病害,先后采用了U型槽、V型槽、焊缝、水泥注浆以及高聚物注浆等措施进行处治,并对处治效果进行了持续跟踪,监控,通过裂缝反射情况,评价其处治效果,并于2018年1月份进行了集中钻芯取样,分析其裂缝处治工艺和易性以及裂缝反射原因。

3.2 裂缝处治效果跟踪评价

1 焊缝

表2 项目历年典型病害处治措施

2017年选取试验段进行了焊缝处治,2018年1月份对焊缝处治试验段进行跟踪观测和钻芯检测。

焊缝处治约半年后,道路表面有轻微的横向反射裂缝。芯样表明,焊缝胶对裂缝的粘结作用较好,但层间粘结较差,焊缝胶会大量填充于层间形成中间层,中间层对沥青面层的粘结作用较好,对水泥稳定碎石的粘结作用较差。

2. V型槽

2016年选取试验段进行了V型槽处治,2017年1月份对焊缝处治试验段进行跟踪观测和钻芯检测。

V型槽处治约半年后,横向裂缝未反射至面层表面。芯样表明,由于裂缝走向一般不是垂直于路面走向,V型槽施工时难以控制,造成实际开槽位置偏离裂缝实际位置,影响处治效果。

3. 复合碳纤维抗裂贴

2016年选取试验段进行了复合碳纤维抗裂贴处治,2017年1月份对焊缝处治试验段进行跟踪观测和钻芯检测。

复合碳纤维抗裂贴处治约半年后,面层表面局部轻微反射裂缝。芯样表明,抗裂贴本身强度较高,但与沥青面层的层间粘结性能较差。

4. 水泥注浆

往年养护专项过程中曾对唧浆处进行水泥注浆处治,2017年1月份进行跟踪观测和钻芯检测。

唧浆注浆处治试验段在注浆后未进行铣刨重铺,水泥在干缩及温缩作用下,宜在表面注浆孔形成空隙,使水进入路面结构内部,在长时间的荷载及水的综合作用下,下雨天过后,已开始出现唧浆。芯样表明,水泥浆多集中于层间,厚度约为1.5cm~2cm,并且裂缝已贯穿水泥净浆层。

5. 高聚物注浆

2014年针对横向裂缝选取了部分试验段进行了高聚物注浆处治,2017年1月份进行钻芯及挖探实验。

高聚物注浆在试验段处治 2年后,裂缝已反射至面层。芯样表明,裂缝内高聚物含量很少,高聚物多集中在层间。

6. U型槽

2016年对部分重度横向裂缝,沿垂直裂缝走向开U型窗处治,U型窗上部宽70cm,下部宽50cm,深至下面层顶,槽底粘贴抗裂贴,回填10cm沥青砼后,铣刨上部4cm后,连续回铺上面层沥青砼。

U型槽横截面为U型,裂缝底部不会形成普通开槽或矩形窗底部的应力集中,避免了 2次人工接缝,有效的延缓了裂缝的反射。经现场观测,U型槽处治路段表现良好,路表面无反射裂缝。

4 结论

通过对试验道路不同裂缝处治技术处治效果跟踪评价可以发现,不同裂缝处治技术均存在不同的局限性,主要问题可以归纳如下:

(1)不同病害应选用不同的处治技术,面层类裂缝可以选用聚合物材料处治技术,基层类应选用水泥材料类处治技术;

(2)V型槽和U型槽可以有效消解裂缝处的应力集中现象,但是在开槽过程中,裂缝深度走向不明,极易偏离裂缝走向;

在实际裂缝处治技术选取过程中,应根据交通量、降水等影响后期裂缝快速发展的因素不同,选取不同的裂缝处治技术。

猜你喜欢
芯样试验段层间
基于超声检测的构件层间粘接缺陷识别方法
跨声速风洞槽壁试验段流场品质提升措施研究
浅析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尺寸效应
合肥轨道交通1号线试验段Ⅰ标基坑监测及结果分析研究
浅谈回弹法和钻芯法在结构混凝土检测中的应用
小直径芯样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分析
基于层间接触的钢桥面铺装力学分析
HL-2M真空室试验段制造工艺技术
关于钻芯法检测钢筋混凝土抗压强度采用不同芯样端面处理方法准确性的探讨
结合多分辨率修正曲率配准的层间插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