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在 “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8-08-29 01:31宋祯彦成绍武
求知导刊 2018年15期
关键词:教学模式

宋祯彦 成绍武

摘 要:目的:探讨小组合作式教学在“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教学中的效果。方法:将140名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三年级本科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70名,实验组实行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对照组按照传统方法进行教学。结果:实验组的科研思维、文献阅读、PPT制作等综合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学生对“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教学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教学中实行小组合作式教学模式,能提高中西醫结合临床医学本科生科研综合能力,值得在“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教学中推广。

关键词:小组合作式教学;教学模式;科研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随着社会科技力量的高速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多的单位要求毕业生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因此,大多数高校越来越注重培养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而作为关系人类健康的医学专业,医学毕业生除了需要能熟练掌握医学技能,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目前,我国医学院校大多数都开展了本科生科研课程教学,如“科研思路与方法”。但是,“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内容较为乏味,知识结构单一,内容系统性没有专业课程强,同时该课程绝大多数为专业选修课,学校和授课教师重视力度不够。

目前,多数高校本科生的科研课程教学以单一的传统理论讲授为主,很少开展实践,课堂氛围较为沉闷,与学生互动较少。根据笔者开展的问卷调查反馈发现,医学本科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差、科研思维培养严重不足。因此,为了改善“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教学效果,强化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本科生的科研思维能力,我们选取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级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五年制本科生140名,在“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教学中进行了新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报道如下。

二、实验对象与方法

(一)实验对象

2014年9月入学的湖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4个班级共有本科生140名,其中,男生为64,女生为76人。

(二)方法

1.教学方法

将参与统计的4个班级共96名本科生按照班级采用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2个班级共48名学生)和实验组(2个班级共48名学生),对照组采用传统理论授课教学模式,其方法主要是先进行理论学习,了解科研的相关理论知识,选择具有典型特点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实例进行讲解,学习查找文献资料,熟悉并掌握该研究的选题、设计、实施和分析等方面的知识,然后要求学生以此方法完成一个科研课题的设计作为课程结业评价。

实验组采用小组合作式学习模式进行授课,其主要实施方式为:将实验组本科生按每组6人分配为8个组,每组推荐出2名责任感和动手能力较强的本科生作为正副组长。每组指派1名科研经验丰富、教学意识强、讲师职称以上的教师担任该组的科研指导老师。理论指导中的小组合作式教学:“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授课老师先就科研的相关理论知识如科研的选题、科研设计的原则及方法和文献查阅、论文写作等进行理论课授课,完成后根据“科研思路与方法”教学目的和科研指导老师从事的中西医结合基础研究的方向选择一个可行的科研课题交由小组进行讨论,由小组成员分工负责相关文献的查阅、科研课题的设计、实验方法的选择和PPT汇报制作。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对该科研课题进行定期专题讨论、小组集中汇报。科研指导老师利用互联网工具随时点评讲解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团队协作启发本科生的主动思维和操作能力。课程结束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科研课题设计的PPT汇报。

2.评价方法

主要通过两个方法对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4个班级“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进行评价:考核评价和问卷调查。

(1)考核评价:采用理论知识评价和实践能力评价。理论知识评价通过理论考试的形式进行。实践能力评价通过撰写一个科研课题设计作为课程结业评价的方式进行,从学生科研设计中考查学生科研基础知识、文献查阅能力、科研思维能力和科研论文撰写能力。理论知识评价占40分,实践能力评价占60分。考评总分为100分,按实际得分进行统计。

(2)问卷调查:由“科研思路与方法”授课教师集体商讨制定,调查对科研能力培养的满意情况,包括自学能力、学习兴趣、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内容,分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3个选项。共发放调查表140份,回收问卷140份,返回率100%。

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三、结果与分析

(一)实验组与对照组考核评价情况比较

对140名本科生“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考核评价成绩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综合成绩比较发现,实验组理论成绩、操作成绩及综合成绩都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二)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对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教学满意度调查情况比较

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本科生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涉及授课形式、课程内容、讲授教师评价3个大项,共20题。满意计5分,较满意计3分,不满意计0分,统计问卷总分80分以上为满意,60分以下为一般,其他为不满意。两组统计结果(见表2)显示实验组本科生对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教学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

(三)实验组与对照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满意度调查情况比较

对140名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科研能力培养的满意情况,结果(见表3)显示实验组67.1%的本科生认为小组合作式学习提高了其学习兴趣;60%的本科生认为小组合作式学习有助于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82.9%的本科生认为小组合作式学习有助于提高人际沟通及表达能力;55.7%的本科生認为小组合作式学习有助于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61.4%的本科生通过小组合作式学习提高了对医学科研的兴趣,综合问卷调查情况分析小组合作式带教模式能明显提高本科生对“科研思路与方法”课程学习的满意度。

四、结语

小组合作式学习是通过小组内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共同讨论、团队协作等一系列合作互动过程,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一起实现学习目标,从而共享探索成就、体验协作快乐的一种教学方法。医学科研是现代医学发展的基础,科研工作复杂、多变,要求科研工作者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和科研协作精神,科研工作中往往也具有明确分工,实行分组责任制,各组之间工作往往有交叉,需要小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因此小组合作式学习教学模式在医学本科生教学中具有较强的工作针对性,为本科生继续深造奠定了一定的科研基础。本研究结果显示该教学模式相比传统带教模式在课程结业成绩和学生满意度方面都有较大的提高,能培养本科生的科研综合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对本科生今后从事临床医学工作或者继续深造都具有重大意义。

参考文献:

[1]穆士卿.浅论临床医学研究生科研思维的培养[J].中国医刊,2017(1):107-108.

[2]杨联河,赵焕东,申 杰.高等中医药院校“医学科研思路与方法”教学体会[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6):42-43.

[3]蒋海青,柳 青.信息技术条件下“合作式学习”在高校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继续教育,2017(2):51-53.

[4]刘 荧,余秋波.培养医学本科生科研素养的体会[J].重庆医学,2012(24):2550-2552.

猜你喜欢
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基于深度教学的高中数学新授课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美文阅读USE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究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在复习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