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职校数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

2018-08-29 19:20李刚
读与写·下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数学

李刚

摘要:现如今职校教育与普高教育并无二同,大多注重理论知识灌输,本意为培养学生思维逻辑。但由于忽略了学生本身方面,譬如学习的基础是否牢实,学习习性是否能良好保持等现象,导致学生压抑自身天性与潜能。本文从几个方面浅谈职校数学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关键词:职校教育;数学;人文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24-0002-01

引言

数学发展本身便是一部历史,从人文角度理解自然科学,可以发现原未发现的美。长期从事数学教育推动的杨乐教授认为数学与人文的联系十分紧密,他指出学术思想与逻辑思维的培养不单要从数学中学习,也要从社会发展,从人类历史、文化、艺术的角度认识问题。

1.人文與数学

1.1 人文的定义。人类文化,简称人文,特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包括:艺术、教育、哲学、国学、历史、法律。

人文教育,通常指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等高素质人文关怀品德;同时也避免由于文人教育的缺失出现马加爵、药家鑫等的人生悲剧。

1.2 数学的定义。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变化、结构、空间、信息等概念的学科,它起源于人类社会早期的生产活动。在人类历史发展与社会生活中,数学以它独特的视角阐述人文之美。

2.人文教育的渗透

2.1 教学的概念与渗透。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称为教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元化的学习需求。”在很多数学教材中,许多类型与人文生活息息相关,比如“鸡兔同笼”、牛顿的“牛吃草”问题。合理应用这些数学的天然资源,引导学生的人文教育渗透,从生活中贴近数学与人文,从而解放学生天性,激发学生的无限潜力与探索社会的好奇心。

2.2 教师的修养与品行的塑造。“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数学教师要对学生坚持进行言传身教,要善于将教材中的应用将人文知识相结合,以人文精神实施行动,体现在自身一言一行之中,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同时需引导学生躬行实践,在传统人文精神的潜移默化中,在优秀人物榜样力量的激励下,在教师本人师德以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人文品行均可逐步培养塑造。

2.3 思想的培养与人文的渗透。数学,是一种理性、钻研的学科。学习数学,更是需要认真严谨、一丝不苟的精神。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理性的批判思维与严谨的推理逻辑;学生在证明应用的过程中,逐步将“求真、求实、求是”作为基本准则,进而将其升华为“正直、诚实、理性”的优秀品格。

前苏联数学家辛钦曾说过:“数学教学可以培养人正直与诚实的品质,可以培养人的顽强与勇气。”

在课外,通过数学教材的开展研究型学习,培养学生正直、诚实、坚强、勇敢的优秀品质。鼓励学生研究“假命题”,从而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对自身观点、立场做出质疑的理性批判思想。

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教与学;在教与学之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在课堂中,应留与学生交流碰撞,争论探求的时间花火;也应留与学生实践操作,接触生活的空间间隙。

2.4 构建数学与人文的桥梁。数学历史上,丰富的人文思想、传奇的人文轶事、精彩的人文对照多不胜数,有如此庞大的基础素材是职校数学教育中进行人文教育的知识基础。职校可以设定相关课程,选取学生熟悉的知识进行教材编写。以书本为载体,以字符为桥梁,在教师的言传身授下、在历史名人的趣闻轶事感染下,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如水到渠成,羚羊挂角般自然、顺利。

培养学生以数学的理性批判思维看待问题为最终目标,教育方式灵活多变,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有的教育如阳春白雪,数学亦能在点线矩阵中自成一派;有的教育通俗易懂,数学也能在鸡兔牛吃草中引人深思。

综其所述,在职校数学教学的人文教育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数学与人文的教育通道,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从真正意义上贯彻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

3.结束语

关于数学的人文教育问题长期以来,处于被人忽视的状态。人们常常难以理解为什么数学会与人文有关。即便人们看法不一,但数学并非抽象,而是存在“美”,或者说,数学本身即“美”。

历史的“美”可以是一种价值体验;艺术的“美”可以是一种自由象征;诗句的“美”可以是一种境界状态。罗素却说:“数学的美……是至高无上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这种美没有华丽的装饰,它是如此纯净以至于到如此崇高的境地,它(指数学)的美是真实的喜悦,是高于人的意识,这些至善至美,你可以从诗里找到,也可以从数学中找到。”

数学给人的生活带来更简洁的便携,却给人的生命带来更深邃的意义。长久以来的分割科学与人文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实际上它们是如此融洽,彼此一体。

爱因斯坦曾说过:“要使学生对数学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

数学的人文精神,恰恰学生从敢于挑战权威,敢于对自身观点、立场做出质疑的理性批判思想中,绽放出如此华美。

参考文献:

[1] 兰 精.人文教育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0):12-32.

[2] 党清.数学教学中人文教育的渗透[J].基础教育研究,2017,(4):11-15.

[3] 陈明椿.高职数学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实践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10):21-27.

[4] 刘达卓.数学教育社会学:一个人文主义的观照[M].陕西师范大学,2016,(6):12-34.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数学
我们爱数学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