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反规划”理论下新型城镇化村落规划方案的探究

2018-08-29 10:58李翔宇
价值工程 2018年21期
关键词:生态保护新型城镇化

李翔宇

摘要: 本文通过对榆林市榆阳区白舍牛滩村规划,探讨在“反规划”理论下新型城镇化村落规划的应用。从生态环境、景观人文环境、产业发展需求出发,结合“反规划”理论,统筹自然、人文、生态三大要素,应用“叠合”的方法将村落的生态环境、历史文化、休闲旅游、居住生活等功能透明地叠置交融,使得规划方案更合理更科学,适应新型城镇化村落的发展要求。

Abstract: Taking the village of Bai She Niu Tan in Yuyang District of Yulin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planning of new urbanized country on the basis of anti-planning theory. Starting from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humane landscape environment and industry development needs, a planning method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nti-planning" is combined, coordinating three major elements: nature, humanity and ecology. The method of "superposition" is used to blend the functions of villages transparently, such a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sources, leisure tourism and living life. All of those are aimed to make a mor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planning to meet the needs of new urbanization.

關键词: 反规划;新型城镇化;生态保护

Key words: anti-planning;new urbanization;ecologic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8)21-0011-02

0 引言

在中国快速的城市进程和城市无序扩张背景下“反规划”理论应运而生,它是一种物质空间的规划方法论。自提出“反规划”理论至今,被广泛应用于国土规划、城乡规划、农村规划、景观生态规划和旅游规划。“反规划”不是简单的“绿地优先”,而是在规划用地之前优先划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用地。与传统规划方法相反,“反规划”强调生命土地的完整性和地域景观的真实性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反规划”主张对生态用地先行规划,保证生态功能最大化,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

1 新型城镇化村落建设理论

“反规划”理论本是应对城市相关问题提出的,它也适用于新型城镇化村落的建设。俞孔坚在《“反规划”途径》中系统论述了“反规划”理论体系。新型城镇化村落宜优先做“反规划”,重点开展乡土遗产景观保护规划工作和乡土特色建设,针对乡土生态和文化景观的破坏问题提出建设意见,保护原有的生态安全、民族信仰、乡土风情和民俗文化,发展乡土特色的产业经济,发展乡土特色的旅游经济,极力打造具有特色的新型城镇化村落。

2 榆林市榆阳区白舍牛滩村落规划

2.1 区域分析

2.1.1 区域生态坏境

白舍牛滩位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金鸡滩镇东北5公里,距离榆林城区30公里,属于典型的风沙草滩区,原为蒙人牧牛之地,且牧牛多为白色牧牛,故称之为“白舍牛滩”。该地区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9-11摄氏度,平均降水400-600毫米,无霜期150天左右,四季分明,具有优于国家一级空气质量标准的清新空气。白舍牛滩村“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保持原有的乡土第一、第二产业基础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旅游业,这一兴村富民的新思路。(见图1)

2.1.2 区域景观、人文环境

①旅游资源分析。在陕西省及榆林市的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战略空间发展格局中,白舍牛滩属于榆溪河旅游区板块和沙漠旅游区板块。全村旅游资源集边塞之雄、河谷之幽、水体之多、绿洲之胜于一体,是黄土地高原向大漠草原过渡区的缩影。白舍牛滩村拥有以三官庙为代表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旅游休闲度假价值的奔牛湖和周边沙地,是陕北旅游资源禀赋最好的村落之一。

②人文景观分析。榆林市整体文化底蕴深厚,集多种文化交融于一体,包括草原游牧文化、黄土高原农耕文化、陕北民俗文化。白舍牛滩村在这些文化熏陶之下产生了自己特色的农耕文化和乡村文化。

2.2 新型城镇化村落的资源“叠合”

“反规划”方法论从具体操作层面来说就是一种叫做叠合的方法。首先确定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再进行乡土特色产业各个资源的整合,在突出生态优先的前提下,发展村落的特色旅游资源,最后形成总体规划方案。

2.2.1 总体布局

综合规划区内的自然环境特征和用地布局要求,建构以生态绿地和开敞空间为核心,以生态廊道为纽带,有机完整、组团状生长的总体布局结构。(见图2)

2.2.2 用地功能布局

经过前期策划研究,将规划区域划分成两个功能分区,分别为居住组团片区,即白舍牛滩村新村安置点,用于白舍牛滩村村民的安置,并且配套公共服务设施;另一分区为集中旅游片区,用于发展旅游产业,提高安置村民的经济收入。

集中旅游片区位于规划区域的西侧,内有奔牛湖、动植物养殖基地、滑雪场、自行车环道等,以“碧水+金沙”风情为基础,以风情体验、文化休闲、拓展训练、现代农业观光为功能,成为集沙漠运动、水上娱乐和动植物养殖观赏综合服务为一体的沙漠旅游大本营,形成了“一带、一廊、两心、五大基地”的空间格局,简称为“1125”空间格局。其中:一带为滨水游憩带(水系);一廊为团结渠生态旅游廊道;两心为游客服务中心和牛文化广场;五大基地为儿童欢娱基地、珍禽养殖基地、滨水度假基地、共享创客基地和休闲农业基地。同时坚持“保护—利用—提高”,坚持“三性”的原则,即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见图3)

居住组团片区位于规划区域的东侧,用于白舍牛滩村新村村民安置。该新村规划打破了同质化日趋严重的规划模式,吸纳传统景观的营造手法,力求规划出轴线清晰、围合特点鲜明、组团竖向设计错落有致,空间变化丰富的规划布局。居住地块建筑多以二、三层别墅设计为主,配备幼儿园、小学、养老院、仿古商业街、村委会综合办公场所等。(见图4)

3 结论

通过“反规划”理论在新型城镇化村落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规划模式,突破了传统规划方法对农村规划建设的约束,对新型城镇化村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保证特色农村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桂林,江蔚,汪鹏,何建.“反规划”理念下的山地农村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

[2]李博,黄梓茜.“反规划”途径:理论、应用与展望[J].景观设计(英文版),2016.

[3]梁雷,刘欢.“反规划”理论在新农村规划建设的应用[J].城乡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246-248.

[4]戴海蓉.关于“反规划”的思考[J].中外建筑,2010(2).

[5]彭德胜.“反规划”理论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应用——以沅江市城市总体规划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5,12(1):31-36.

[6]俞孔坚,李迪华,韩西丽.论“反规划”[J].城市规划,2005(9).

猜你喜欢
生态保护新型城镇化
我国生态文明法制建设问题研究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河北省农村生态环境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