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研究活水来
—— 一次对课本习题改编的意外收获

2018-08-31 03:27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吴国庆
中学数学杂志 2018年16期
关键词:复习题切点切线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实验中学 吴国庆

课本不仅是新课教学的蓝本,而且是复习备考的根本,我们教师在教学中抓纲务本,研究吃透教材,其必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面对中考复习备考,数学老师会为整天做不完的题目而烦恼,学生也会为负担重而抱怨,这时我们不妨把研究的目光转向课本,可能会从中得到意外的收获.下面就以笔者2018年中考复习备考中研究一例为线索,展示其过程,希望能够给读者带来启示.

一、研究过程

1.课本呈现

题1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本第101页习题24.2第6题)如图1,PA,PB是⊙O的切线,A,B为切点,AC是⊙O的直径,∠BAC=25°,求∠P的度数.

题2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课本第122页复习题24第1题(3)小题)如图2,PA,PB分别与⊙O相切于A,B两点,∠P=70°,则∠C=( ).

A.70° B.55° C.110° D.140°

图1

图2

两道题都涉及到切线长基本图,点C均在优弧AB上,只不过题1点C位置特殊,题2点C位置一般.从设问看,两道题都是涉及求角度问题,依据切线长基本图作基本辅助线,都很容易求出.

2.改编重组

由题1,2的相似点,两个问题比较容易组合起来,再赋予边的关系,融入三角函数,于是问题便会出现另外一片天地,如下题:

题3 PA、PB为⊙O的切线,A、B为切点,点D为优弧AB上的一点.

(1)如图3,证明:∠P+2∠D=180°;

图3

图4

解析:(1) 如图3,连接OA,OB,由∠AOB=2∠D,∠P+∠AOB=180°可证结论成立;

也可设OA=R,由AO2=OK·OP可得:OP=,由AO2+PA2=PO2可得:R2+90a2=,所以有(R2+9a2)(R2-10a2)=0,所以R2=10a2,AK=3a,所以tan∠D=tan∠AOK==3.

我们发现,解决问题的核心图形和辅助线并没有改变,从(1)问到(2)问中点D的位置,体现了一般到特殊关系.计算∠D的正切,其实只需转化到Rt△AOP中的射影图(即知OK,AP求射影图中其余线段问题),问题中设参不同,其计算量也会有差别的.通过图形改编重组演变,我们发现题目源于教材,高于课本,对学生的能力有一定要求.

3.再次优化

在备课组集体研讨下,结合本市中考命题方向,我们对试题又进行如下改编:

题4 如图5,PA为⊙O的切线,A为切点,点B为圆上一点,点D为优弧AB上的一点,∠P+2∠D=180°.

(1)如图5,证明:PB是⊙O的切线;

图5

图6

解析:(1)证明:连接OA,OB,证OB⊥BP即可.

(2)连接OP,OB,OP和AB交于点H,由切线长基本图可得OP⊥AB,AH=BH,OP∥DB,△PHC∽△DBC,PH:BD=HC:BC,由BD=2得OH=1,由PB=3,设HP=x,由△OHA∽△AHP得AH:OH=PH:AH,所以AH=,由OH2+AH2=OP2-PA2得HP=9,故AH=BH=3,再设HC=m,由△PHC∽△DBC得9∶2=m(∶3-m),所以m=,AC=.

问题也可设OA=x或AH=x,得出的方程都是4次方程,一样可以求AC.

在题3基础上,对于(1)问,交换了问题的条件和结论;第(2)问将“BP∶BD=3∶2”改为“BP=3,BD=2”,让问题中线段长度以数值呈现,降低了设参计算难度,但问题变为求线段AC的长度,增加了图形中的相似难度,而且图形构造变得较复杂,增加了试题对学生能力的甄别性.

4.中考真题

题5 (2018年武汉市中考21题)如图7,PA是⊙O的切线,A是切点,AC是直径,AB是弦,连接PB、PC,PC交AB于点E,且PA=PB,

(1)求证:PB是⊙O的切线;

图7

图8

解析:(1)证明:如图8,连接OB,OP,OP交AB于点F,通过△OAP≌△OBP可证明问题结论.

(2)如图8,连接BC,由∠APC=3∠BPC,可得∠OPC=∠BPC=∠BCP,所以CB=PB,设CB=PB=2a,则OF=a,设PF=x,仿照题3计算方法,可得

问题中(1)问还是回归到基本的三角形全等,有利于对几何中重要知识的考查,关注了基础薄弱的学生考试情绪,体现了人文关怀;(2)问中,命题者既关注了图形中角的关系,又着眼于线的关系,问题为求线段比值,而且稍微增加了计算难度,从而提升了试题综合度,更能全面考查学生的几何能力.

二、启示收获

数学课本是专家们按照课程标准编写,积淀了不少数学人的集体智慧,因此我们一线老师怎样读懂课本用好教材,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新课阶段,主要任务应该是从课本中教给学生新知,让学生掌握好数学基础知识,而在复习阶段,除了梳理知识成体系外,更多的应该是对课本进行深度挖掘,横向类比,增加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各地中考试题,都体现出“回归课本”,如武汉市2018年中考,24道题中就有22道源于教材.中考复习,怎样做到减负增效,避免题海战术?从大量复习资料中走出,回归教材应该是出路,可怎样让“回归课本”落地生根呢?回归不应该只是知识简单重复,机械识记,应该是从思维高度上对课本进行深度思考融合,当然经过筛选后课本一些问题可以选作训练,可我们做的大量工作应该是对问题进行重组、深化、演变、拓展,生成新的复习题,让初中数学核心知识和方法融入复习题,通过复习题训练学生方法和思维,从而提升学生在中考中的竞争力.

文中笔者在中考前对课本习题重组改编深化,并不是有意“猜题押题”,但出现解题主体思想和中考题高度相似的情况,纯属巧合,但我们毕业年级数学老师应该初心不变,即“中考复习,抓纲务本,减负增效,以人为本”.

猜你喜欢
复习题切点切线
圆锥曲线的切线方程及其推广的结论
抛物线的切点弦方程的求法及性质应用
切线在手,函数无忧
一种伪内切圆切点的刻画办法
过圆锥曲线上一点作切线的新方法
2017中考英语综合复习题(八)
2017中考英语综合复习题(六)
2017中考英语综合复习题(五)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
圆锥曲线的切点弦定理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