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铁血结伴

2018-08-31 05:40余显斌
读者 2018年18期
关键词:法军法国人

余显斌

清末,洋人在中国横行无忌,动辄以武力相威胁。对于这些高鼻深目者,清廷官员畏首畏尾,以太上皇般礼之,卑躬屈膝。那些洋人,也俨然以太上皇自居。

这情形,在清末屡见不鲜。

当然,这种常态也有打破者……

1

在洋人横行中国时,项崇周临时带着一群苗族和其他民族的男儿,用大刀长矛与火枪,将这些外国人从马背上打下来,让他们目瞪口呆。

他的对手,是当时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军。当这些戴着高筒帽、穿着白军服的法军,仗着手中的现代化枪炮,漂洋过海,打败越南,打败清政府的正规军,耀武扬威,一路走来时,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在勐硐这个地方,他们会碰到一群汉子。这群汉子不是正规军,是猎手,或种田的百姓。他们手中拿的不是枪炮,而是冷兵器。

2

和法军的较量,始于交粮交税。

法军占领越南,刀枪一举,便控制了越南各政府部门。这包括今日越南河阳,也就是今天越南的河江市。据守河阳的法军,命令勐硐百姓将粮食交往河阳,大家一听,当然不愿意。当时,项崇周是寨老,掌管着这一带。

大家找到他,请他拿主意。项崇周“哼”了一声,告诉大家,别管法军的命令,将粮食交到马白。他所说的马白,就是今天马关县的马白镇。过去,按照规定,大家将粮食交到河阳,心中本来不爽,现在,粮食终于交给自己的国家了,所有人都很是高兴。

他们不知道,他们的这个决定,和一百多年前的一位英雄人物的事迹前后辉映。

当年,渥巴锡不满沙俄统治,号角一声,旗帜一扬,刀枪高举,带着部落踏上了归国的路。他们践冰踏雪,马匹奔腾,以刀与血,杀退了哥萨克兵的围追堵截。他们动身时,有十七八万人,回国之后仅有七八万人,一半以上的人,倒在了回归祖国的路上,倒在了维护民族尊严的路上。

而项崇周,带着勐硐苗民,突然转身向祖国交税,也等于一次回归,一次短暂的回归。他们以自己的生命,维护着国家的尊严。

3

第一个为尊严献身的,是项崇周的弟弟项崇茂。

勐硐苗民税粮上缴马白后不久,即1883年的一天,趁着阴沉的天气,法军出动了。这次,法军竟出动300多人,显然,他们志在必得。他们采用突袭的战术,鬼鬼祟祟的。

可是,他们还是暴露了行迹。发现他们的,是项崇周的三弟项崇茂,还有一个姓黄的青年。他们躲在草丛中,默默地观察,默默地倾听。然后,他们的枪响了。他们用的是明火枪。

两个人对着300人的队伍开火,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当时,面对外敌侵略,大清朝的正规军,人数众多。可是,每次枪一响,他们都将长枪一扔,就撒丫子跑。兵如此,将也如此,平壤之战中,作为大清统帅的叶志超一口气狂奔几百里,成为清军将领的真实写照。

项崇茂击毙了一个法军。他躲避不及,被法军乱枪打死。

法军也被这两枪吓蒙了,以为中了埋伏——深山之中,道路不熟,也许会全军覆没。法军撤退了,他们退到勐硐的一个小山堡里驻扎下来。

4

项崇周得知情况后,含着泪水抬回弟弟的尸体。他没有被悲伤击倒,也没有张皇失措。敌人已经到了门前,现在首要的任务是激励士气,杀敌卫家。

他召集了一群精壮汉子,告诉他们,只有与法軍拼命,才有一线生路。法军300人。他们才十几个人。项崇周没有蛮干,他的智慧成了这次决胜的基础。

他们决定,不能白天去,不能硬拼。他们采用夜袭的方法。苗民们熟悉环境,便于夜战。这在兵法上,是明显的“以己之长,攻敌之短”。项崇周是懂《孙子兵法》的,而且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晚上偷袭,敌我不分,很可能刀下误伤自己人。对于这一点,苗民的办法更绝,大家光膀子进去——首先,便于分辨;其次,便于行动。为了制造人多势众的假象,他们还用了疑兵之计。他们用茅草扎束,上面插上点燃的香。开战之际,将草束放入水中,沿水漂流,让人一看,点点火光,仿佛有大队人马在行动。

一切就绪,他们向法军发起偷袭。他们摸入小山堡,十几把明晃晃的大刀,画出一条条光亮的弧线,向法军身上砍去。在一声声惨叫中,法军醒了。暗夜中,他们不知道项崇周来了多少人,抬头向远处看,星星点点的火把,还不断向这儿赶来。

法军慌了,转身就逃。项崇周和兄弟们拿着大刀,展开追击。战斗中,项崇周和一个法军厮杀,被对方压在下面。千钧一发之时,一人大吼一声,一刀挥过,将这个法军撂倒。这个救他的人,是他的侄子项国能。也是在这次战斗中,项国能战死。

法军大败,丢下尸体逃走。仅此一战中,项崇周便失去两个亲人。

5

上营盘之战,是勐硐大战一年后发生的。法军一路夺取殖民地,耀武扬威,什么时候吃过这么大的亏。他们一定要抓住项崇周,洗刷耻辱。他们无论如何也未料到,这次进军,他们败得更惨,颜面尽失。

对于法军有可能进行的报复行动,项崇周早有准备。为此,他特意让寨中男女躲入山林中,隐蔽起来。他去找一个姓王的商量,怎么对付法军。二人还没商量好对策,就遭遇了法军。法军当时去捉项崇周,扑了个空,正垂头丧气地往回走,天黑了,便歇下宿营。

他们不知道,项崇周和那个姓王的早已跟上了他们。

二人采用前一次插香入草的办法,只不过略有变化。他们将一些草绳截断,一段一段点燃,在树上、山石上四处放着,山风一吹,火光点点,仿佛有无数的人躲在那儿。然后,二人的枪响了,他们从项崇茂的死中借鉴了经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大声吼叫着,应和着。山上,松风阵阵,火光闪闪,仿佛有千军万马袭来。

法军上一次吃了亏,心有余悸,见此情形又惊又怕,一边朝火光处开枪,一边摸黑逃走。他们身处深山,路径不熟,又在夜里,进入一处叫冲水岩的绝地,这儿崖陡路仄,乱石堆垒。风声兽声,加上项崇周二人的枪声,法军惊恐万分,纷纷推挤,落入崖下,死者无数。剩余的人,勉强寻了一条路,逃了回去。

法军回到军营,派人一打听,己方300人竟然败于两个人之手,个个低头不语。

侵略者往往色厉内荏,不堪一击:当他们遇见胆小如鼠者就耀武扬威,遇着铁血汉子自会丑态百出。

6

两次战役之后,项崇周声名大震,当地百姓纷纷拿起武器,加入到他的队伍中,保卫自己的家乡。

法军一见,更是傻了眼。他们知道,凭武力镇压,自己只会败得更惨。但他们心有不甘,总觉得法兰西将士不该如此灰头土脸。他们设了一个擂台比武。当然,他们不为别的,一是为了挽回面子,二是为了震慑这儿的百姓。结果是,他们所选的法兰西武士就是个纸老虎,在苗民的勇士面前,一戳就破。

这个勇士是项崇周的继子兼弟子项国云。法国武士被打倒后,慢慢站起来,对项国云说:“你了不起,我输了。”然后转身走了。

一时,法国人怅然若失,中国人兴奋高呼。

对于项崇周与勐硐百姓的抗法之举,清廷赞赏不已,光绪皇帝专门将这儿改名为“归仁里”,下旨由项崇周掌管,并赐其红缎锦旗一面,上书“边防如铁桶,苗中之豪杰”。这不只是赞颂项崇周,更是赞颂了一批守土卫国的苗民。

7

在与法人的决斗中,项崇周有勇有谋,更有惊人的洞察力。法国人兵败之后,无奈之下,改用糖衣炮弹,用马驮来银子,抛在勐硐街上,供人捡拾,以此收买民心。面对白花花的银子,项崇周命令,如有拾银者,斩手。

不用命令,所有的人对这些银子都视而不见。

这是一种民族气节。这种气节,汉族有,苗族也有,它是整个中华民族的财富。

无奈之下,法国人又出新招,用堆满牛皮的银子,提出买牛皮大一塊土地。项崇周一口回绝,大家不解,问为什么。他说,法国人狡猾,如果将牛皮剪成条,围一块地怎么办?当年,荷兰殖民者占领台湾,就采用这种卑劣的手法,他们向当地人要求买牛皮大的一块地,借以栖身。台湾居民答应了,他们却以牛皮裁条围地,建了一座城堡,作为驻兵基地。

法国人想故伎重演。可惜,他们遇着的是项崇周,他一眼便看穿了法国人的伎俩。

法国人耸耸肩,尴尬地笑了。面对这样一个汉子,他们觉得如同面对一块钢板——这个人不为枪炮屈服,不为杀戮让步,不为金银动心。他们感到自己败了,在中国大清朝的土地上,第一次败得这么彻底,毫无翻盘的机会。

他们唯一的出路,就是滚蛋。滚蛋前,他们效仿歃血为盟,和项崇周签订和约。法军盟誓,从此法军不再进入勐硐一步,如若违反,便被当作死狗杀掉。项崇周也发誓道,法人不入勐硐,自己绝不反击。话说得光明磊落、慷慨激昂。

法军得到承诺,长吁了一口气,知道自己终于捡了一条命,可以全身而退了。

清末,中国与外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每次,都是外国人气势汹汹而来,心满意足而去。唯独这一次,未能得偿所愿。如此说来,项崇周带着苗民对法寇入侵的反击战,是一次逆转,显示出一个国家的骨气和不屈。

(珠 珠摘自云南民族出版社《散记文山》一书,李 晨图)

猜你喜欢
法军法国人
法军抓获“伊斯兰国”分支头目
法军文职人员制度及启示
“黄背心”在法国人气走低
27%法国人买不起水果
“抠门”的法国人
法国人吃得差又懒得动
六角大楼
吉布提成为反海盗最前沿
哈哈一笑
法军院校教育训练的特点及对我军任职教育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