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大学生党员培养策略研究

2018-08-31 09:42侯静李娜
现代交际 2018年9期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新时代培养策略

侯静 李娜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的历史发展际遇。大学生党员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党执政基础的巩固与青年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进入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要求我们进一步明确原则、优化模式、创新方法。

关键词:新时代 大学生党员 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9-0019-02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2]。新时代召唤可堪大任的新青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青年一代接续实现。大学生党员作为先进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所指出的,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要加强党性锻煉,锤炼过硬作风,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信党、在党为党。

一、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培养的价值意蕴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工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青年的自身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新时代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的需要

培养和造就千百万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把革命事业的希望寄托在代表未来的青年身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中国共产党自其成立以来就十分注重选拔和培养接班人。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为了保证我们的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我们不仅需要正确的路线和政策,而且需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3]“青年是我们的未来,我们的一切事业的继承者。”[4]邓小平同志也多次强调:“认真选好接班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问题。”

(二)新时代巩固党执政的青年基础的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新时代,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事业发展呈现出许多新的阶段性特征。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社会思想文化和意识形态领域情况更加复杂,各种敌对势力与我们争夺阵地、争夺青年、争夺人心的斗争更加激烈。青年在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之中更容易受到新形势、新情况的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关系到党的事业的前途命运。“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5]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必须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历史经验表明,谁把握了青年,谁就把握了未来;谁赢得了青年,谁就赢得了未来。我们党要赢得青年必须用先进的理论来引导青年,用先进的思想来影响青年,用先进的文化来感染青年。大学生党员培养工作是党赢得青年、赢得未来的基础性工程,是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性工程。

(三)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代青年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6]青年正处于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青年的成长成才需要知识和素质,更需要价值和方向。在青年中深入开展党员培养工作,引导其学习党的基本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知识,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具有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和品质,形成具有引领示范作用的综合素质与综合能力,是帮助青年加速成长,迅速成才的重要方式,也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帮助广大青年迅速提升本领,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新的历史使命的必然选择。只有青年的发展方向和社会的发展大势相统一,青年发展的道路和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相统一,青年才能找到更为广阔的人生舞台,才能拥有更多人生出彩的机会。

二、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培养的实践探索

结合新时代的时代特征与高校党员培养工作的现状,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实践,从基本原则、工作模式到工作方法,都要充分体现我们党培养人的本质要求,体现时代特征与历史使命。

(一)明确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培养的基本原则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要遵守一定的基本原则和要求,以形成既符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与精神实质,又彰显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精神风貌与现实需求的培养方案。

“一”与“多”相结合的辩证思维原则。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既要求青马学员学好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也要秉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态度,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看待多元文化,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鉴中坚定文化自信与理论自觉,统筹好社会需求与个体需求的关系、统筹好方向性与针对性的关系、统筹好整体性与层次性的关系。“中”与“外”相统一的战略视野原则。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每时每刻都面临着中国与世界的交流比较。在这个过程中青年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将中国发展实际与国外相比较,但如果没有正确的立场和方法,往往就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培养过程中,我们不能回避而且必须直面中外比较的问题,应具有立足中国特色、融会中外现实、追求美美与共的战略视野。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与国际比较,把握时代特点,了解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发展趋势,以宽广的眼界、正确的方法观察世界、辨别是非,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时”与“势”相融合的发展意识原则。今天高校学生人生成长的黄金阶段,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完全吻合。能够亲自参加到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去,站在更加宽广的历史舞台之上,担当更为神圣的复兴大任,是人生的一大幸事。我们要引导广大学生党员既要认识时代责任,又要认清历史发展大势,既要引导其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勤奋学习,练就本领,又要引导其立大志,鼓励他们辩证地、发展地、创新地看待国家发展大势,投入到国家发展的历史航程之中,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

(二)构建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培养的工作模式

大学生党员培养是一个漫长的价值养成的过程,其培养工作必须立足实际,才能鲜活起来,因此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必须树立尊重的培养信念,构建其科学的培养模式,充分依托学生自学理论阵地。

树立“尊重为本”的培养理念。学生党员培养工作想要取得长效必须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之上,一是要尊重教育规律,有序开展教育培养工作,确保大学生党员的培养有章可循;二是要尊重大学生党员的成长规律,培养工作与青年学生的身心发展、文化需求、话语方式相契合;三是要尊重大学生党员的人格人性,尊重其发展、成长、创新、创造的精神,更为充分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大学生党员在学习成长中真正将自己作为主体存在。构建分层次分阶段的培养模式。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必须立足高校学生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培养工作,分类指导。如大一年级解决“知学、会学”的问题,大二年级以“会学、乐学”为目标,大三年级由“乐学”变“好学”,大四年级转变为“自学与终身学习”。在工作中要充分尊重大学生成长规律, 在大学四个年级依次有侧重地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形势与政策教育、政治觉悟与辨析能力教育、社会共同理想与个人理想相结合的教育, 确保培养工作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

(三)推进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培养的方法转换

新时代大学生党员培养的工作方法要与青年发展现状、育人方法体系的时代发展相契合,在新时代探索更为适合的方式方法。

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大学生党员培养是一项系统性的育人工程,其既是一个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变为青年主体思想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又是一个广大青年满足其自身成长成才需求的自我教育的过程。因此,基于其同一过程的双向性,要求新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培养工作必须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自上而下地加强引导,改善保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使这支高质量、高水准的队伍时刻成为学生党员学习的榜样,培养的保障。自下而上鼓励自发与自主。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自主性,不断引导其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我管理。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理论研究是学生党员与入党积极分子全面系统了解马克思主义的第一步,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有了正确深刻的认识,才能在未来的学习与实践中更好地明辨是非,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是“活”的、发展的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把握必须建立在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知基础之上。“青年要成为国家栋梁之材,既要读万卷书,又要行万里路。”[7]因为社会实践与社会活动即是检验理论的有效途径,也是拓展大学生党员眼界与能力,充实其生命体验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新时代大学生党员的培养中要高度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综上所述,大学生党员培养是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正确认识其重要意义,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促进其模式创新与质量提升是接下来一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創新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7-10-18.

[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十九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502.

[4]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54.

[5]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2.

[6]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235.

[7]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青少年和青少年工作[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218.

责任编辑:景辰

猜你喜欢
大学生党员新时代培养策略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