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观察

2018-08-31 09:13高凌燕
中国医学创新 2018年12期
关键词: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电图

高凌燕

【摘要】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组使用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检查,观察两组心肌缺血与心律失常的诊断情况。结果:观察组心肌缺血阳性率为90.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933,P=0.000);观察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诊断,可提高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诊断的准确性,值得推广。

【关键词】 心电图; 冠心病; 心肌缺血; 心律失常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Combined with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in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Arrhythmia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GAO Lingyan.//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8,15(12):012-016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combined with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in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arrhythmia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Method:A total of 84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to December 2015 were selected.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y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42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used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to diagnose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arrhythmia,and observation group was diagnosed by 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combined with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The positive rate of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the detection rate of arrhythmia between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The positive rate of myocardial ischemia in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47%,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52.38% in control group(字2=14.933,P=0.000).The detection rates of atrial arrhythmia,ventricular arrhythmia,paroxysmal ventricular tachycardia and atrioventricular block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Dynamic electrocardiogram combined with routine electrocardiogram in diagnosi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an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arrhythmia,and is worthy of promotion.

【Key words】 Electrocardiogram; Coronary heart disease; Myocardial ischemia; Arrhythmia

First-authors address:Hanyang Hospital Affiliated to Wuh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Wuhan 43005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8.12.004

冠心病是最常見的临床疾病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冠心病会加速机体的老化过程,该疾病的治疗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1-3]。冠心病是由于患者冠状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导致动脉管腔狭窄甚至血管堵塞,造成患者心肌缺血与缺氧,已成为威胁人类生命安全的重大疾病[4-5]。冠心病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心律失常和心肌梗死,且易引发患者心力衰竭、猝死等并发症,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6]。临床常用的诊断方法,即为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检测,尽早诊断冠心病是临床治疗中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中患者采用的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结果,发现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的检出率较高,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4例。纳入标准: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与WHO心脏学会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相符;患者的资料获得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其家属对本次研究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患者存在意识障碍;精神疾病;除冠心病外的其他运用引起心律失常或心肌缺血。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心电图诊断。患者在入院后的3 d内进行检测,采用美国GE MAC 1200心电图机进行观察诊断,在检测过程中,避免室温下的电磁干扰;常规心电图机要远离患者的病床和导线,检测过程中房间避免使用其他电器;病床的宽度≥0.8米。患者在检查时采用仰卧位,保持放松心情,记录心电图的机械要保持稳定性和防表面干扰,进一步保证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1.2.2 观察组 采用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检查。在使用常规心电图的基础上,使用美国百慧医疗生产的CT-082型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系统,通过模拟12通道24 h心电信号、全时段生活日志予以记录,连续监测24 h心电改变情况,并实施信息处理及分析回放、人工校正。做一些适当的运动检测,能更容易观察患者的运动和心肌缺血、心律失常之间的关系,潮湿皮肤不宜检查,患者在检测过程中,不能洗澡,还要避免出汗,24 h内身体出现不适情况为医生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可靠的依据。具体做法是:提前预约和提早注意事项。在心电图室安排安装轮椅或推车,行动不便的患者可在床边进行检测。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检查,可进行连续24 h检测冠状动脉疾病患者的心率,特别是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活动、情绪状态,对其进行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分析。患者在检测过程中,可坐或躺下,对电极的贴放皮肤的准备就绪。电极放置的皮肤位置用酒精和小块沙片磨滑,以清洁皮肤并降低阻力。保证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和电极线电极,附着在干净的皮肤上,减少移动和EMG干扰的影响,并用胶带固定。观察记录患者的活动,做好患者24 h活动记录。检测设备连接电脑后,自动录入患者信息,提取数据并在计算机里做数据处理。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冠心病诊断标准”评估患者的心肌缺血,其中,常规心电图检测常规心电图检测导联不超过1个R波在1/10和ST段下降,下降0.05 mV以上即为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检测结果提示ST压低,心脏供血不足即为心肌缺血。(2)心律失常包括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等。通过详细记录两组患者的心跳节律、心率、持续时间、起止状况等,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线资料比较 对照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56~78岁,平均(62.3±2.2)岁;伴心肌梗死21例,伴心绞痛21例,伴高血压38例,伴糖尿病32例,伴高脂血症20例,无并发症12例。观察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58~81岁,平均(64.1±1.8)岁;伴心肌梗死23例,伴心绞痛32例,伴高血压29例,伴糖尿病19例,伴高脂血症23例,无并發症8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心肌缺血阳性率比较 观察组心肌缺血阳性率为90.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4.933,P=0.000)。

2.3 两组心律失常检出率比较 观察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饮食和老龄化程度的增加,冠心病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患病人群明显趋于年轻化[7-11]。相关数据显示,近20年来,全球冠心病死亡率增加34.9%,中国以120.3%的增速增长,中国冠心病死亡率占全球冠心病死亡总数的13%,被称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12-16]。冠心病亦被称为缺血性心脏病,是由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脏动脉粥样硬化疾病、血管狭窄或梗阻而引起的心脏疾病。冠心病患者会出现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致使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猝死。每年有1 750万心脏病患者死亡,其中每年有760万人死于冠心病,预计到2020年底,世界各地的死亡人数将达到2 500万人。

冠心病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由供血不足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缺血性心脏病或心肌病变引起的功能障碍。冠心病在45岁以上的男性中也很常见,55岁以上的绝经后妇女、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和肥胖的症状更易患该病。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患者中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心律失常和冠状动脉灌注可导致相互作用增加,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大大增加了患者的死亡风险。冠心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非常重要,能显著降低病死率,因此,要加强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对于世界各地数亿名冠心病患者,特别是在高危患者中,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干预和降低,已经成为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以及临床上越来越亟待解决的问题。

冠心病常分为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脏疼痛是该病的典型症状,患者必须要引起注意。临床上也有无症状的心肌缺血患者,因而不能证明患者的心绞痛症状与心肌缺血、心肌缺氧缺血持续时间、心肌缺血程度等因素有关。但少数冠心病患者症状并不典型,患者经常对医生的误诊十分失望,从而延误了冠心病的诊断和治疗。急性冠心病患者常伴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手术急救急性感染等,即使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症状也常常被忽视。老年心脑血管病患者,可通过短期心电图筛查和随访消除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因此,患者及家属应及时反映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为医生提供参考。国外医学专著中提出,心肌缺血发作后,患者体内会产生大量内源性阿片类物质,引起心肌缺血阈值增加。现代研究表明,心肌缺血与冠状动脉的发生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17-20]。冠心病无症状的心肌缺血是一种常见病理改变,可引起心肌梗死或心律失常。对此,应加强无症状患者心肌缺血的临床诊断。

由于冠心病患者会出现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症状,可导致患者的心源性猝死。因此,及早诊断冠心病患者的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症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在临床检测冠状动脉缺血中更为准确,但在医院检查中较为昂贵。目前,医院通过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检查冠心病,不仅检测简单、成本低,而且更易被患者接受,而对冠心病患者临床筛查诊断也具有重要价值。传统心电图可以记录短时间的心跳活动,但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可用作24 h心脏功能的动态检查,特别是监测诱导心肌缺血的日常活动。所以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能检测心肌缺血程度,有效观察心跳的异常频率,有效预防突发心肌缺血对冠心病患者的生命威胁。

心电图是心脏的基础检查项目,常用于了解心肌缺血或心律失常。不仅胸痛,心悸等症状的人需要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任何心脏问题(如心肌炎儿童)和身体检查,特别是50岁以上的人均需要检查心电图。其优点是简单快捷,容易发现异常。传统心电图的缺点是,只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反映情况,通常只有1 min。许多人的心脏异常是间歇性的,在常规心电图检测中,不一定发生异常,在这种情况下,常规心电图就无法发挥作用[21-24]。具有典型症状的患者中,如果症状不发生,心电图无异常情况,医生可能要求患者在心电图异常发作之前重复心电图监测,检测结果变化不明显,常规心电图正常不能解释患者的身体问题,当患者心脏病发作时,例如冠心病患者在心电图出现异常之前,机体变化并不明显,但心电图正常并不能解释问题,患者如果出现典型症状,即使心电图未出现异常,医生也必须要求患者进行重复常规心电图检测,或进行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监测。

心电图检查是冠心病和心律失常患者最常见的、最基本的检查方法,因为其无创性、可重复性、广泛的业务特点以及有竞争力的价格被很多患者接受,但是其最大的缺点是对患者的心电监测的时间有限,因此很难检测出患者表现不明显的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症状,与24 h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连续监测比较,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低。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检测患者的24 h内心跳情况,1 d之内,检测部门能收到至少1 000万次检测数据,为临床提供真正可用的临床诊断、实时临床数据,使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具有更合理的依据。因此与传统心电图相比,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的准确性提高了检测数据可信度,优势更加明显。

目前,中国心脏病患病人数正在增加,特别是心肌缺血,几乎成为老年人和青少年常见的疾病,人们平时也很难发现常规心电图的异常,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监测要求24 h即时检测,24 h(甚至48~72 h)观测患者心电图活动状况,在日常活动中,连续记录。其独特的优势在于长时间的记录,可以更准确反映心电图活动的变化。为了弥补心电图只能做短暂的静态记录,一般65岁以上的老年人身体检查即使心脏无症状,也需接受24 h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检测。因为早期心肌缺血患者几乎没有明显症状,在老年人群中则更难检出,因此建议老年人做24 h的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以检测心脏安全。(1)有些冠心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会不时出现心悸、胸闷、胸痛、眩晕或晕厥等疑似心臟病症状,但常规检查(包括心电图),往往无证据难以诊断。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经常能够捕获心电图,发现零星、短期心律失常或短暂心肌缺血,使患者得到明确的诊断和治疗,是最广泛使用的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应用之一。(2)心律失常及冠心病的其他症状,通过大量的心电图信息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可以发现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类型、发生率和风险程度。(3)心肌缺血的心电图误诊率较高。24 h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不仅可以显著提高心肌缺血的检出率,还可以显示缺血时间、持续时间及缺血频率,对心肌缺血程度与症状的关系进行定性,从而得到更为全面和客观的依据,使缺血性心脏病得到更好的诊断和治疗。(4)24 h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经常用于评估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功效,检测心肌缺血和起搏器的表现,对心脏病的诊断具有决定性意义。(5)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可以有效地检测心电图信号的实时变化,还可以进行24 h心电图活动分析,收集长达72 h的心电图数据,并可记录统计、分析心电图变化。因此对间歇性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特别是无症状心肌缺血检出率非常高,已成为非侵入性诊断方法的广泛应用[25-26]。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心肌缺血阳性率为90.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2.3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房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均优于常规心电图,临床诊断效果良好。

综上所述,动态心电图结合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检测的准确性,值得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隋鑫,赵东旭,金慧鹏,等.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比较[J].医学信息,2015,29(17):364-365.

[2]郭冰,朱红梅.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对比分析[J].疾病检测与控制,2015,21(6):501-502.

[3]闭清.冠心病应用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的阳性率检测对照分析[J].医药,2015(4):257-258.

[4]季欣.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的效果对比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8(28):107-109.

[5]代少华,陈浩刚,梁翠娟,等.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效果比较[J].中国当代医药,2015,23(22):37-39.

猜你喜欢
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老年人体检心电图异常及相关因素分析
临床表现为心悸的预激综合征B型心电图1例
β受体阻滞剂治疗心律失常的效果分析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缺血的疗效观察及分析
Holter关于心肌缺血检测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左心室肥大的心电图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