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新课标核心素养在课堂中的功能体现

2018-08-31 10:22神璐
艺术评鉴 2018年10期
关键词:戏曲音乐音乐审美核心素养

神璐

摘要:伴随2017版《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的颁布,“核心素养”一词第一次出现在音乐课程标准中,它不仅为课程目标设计提供理论依据,规范课程结构设计,而且直接对教师教学提出建议,在此次高中音乐课改中有着重要地位。音乐学科的核心素养不仅指学生要掌握基础的音乐知识,还要具备对音乐的审美认知感受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音乐审美 戏曲音乐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10-0080-03

本文就《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核心素养”中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进行分析与思考,结合普通高中音乐教学课堂,强调音乐审美的本质与其重要性,提高学生艺术表现力,通过音乐学习,了解各国音乐文化,了解不同音乐风格体裁,形成正确的学科价值观念。

一、审美感知

2017版新课标对核心素养中审美感知有明确定义,即指对音乐艺术听觉特性、表现形式、表现要素、表现手段及独特美感的体验、感悟、理解和把握。①要求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和感悟。高中音乐课程对基础教育中所学知识进行补充,为以后学习音乐专业的学生奠定音乐基础。北京大学美学教授董学文先生在其文章中曾提到“艺术教育说到底是人的精神文明教育,或者简明地说,是‘修养的教育,是‘灵魂的教育”②。审美是艺术教育的本质特征,培养个人审美观,这是其他教育方式所不能替代的。审美的课堂教学能提供学生丰富的音乐体验,教师要在教学中灵活运用素质教育与审美培养相结合的原则,为实现素质教育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艺术表现

艺术表现是通过歌唱、演奏、综合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活动,表达音乐艺术美感和情感内涵的实践能力。③对于高中生而言,在演唱、演奏的基础上,音乐表演创编显得尤为重要,学生通过课堂领悟音乐、感受音乐魅力、激发对不同音乐的学习兴趣,课外活动中能促进人际交往活动,提高对艺术的表现能力,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是指通过音乐感知和艺术表现等途径,理解不同文化语境中音乐艺术的人文内涵④。艺术包含方方面面,能够反映社会现实,音乐是艺术表达方式之一,艺术文化表现的形式、体裁、风格等是多样的、丰富多彩的,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对于音乐的表达有其特有的特性,新课标要求学生在理解本国音乐作品的基础上,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文化。通过优秀的音乐作品,了解各民族精神内涵。音乐作为一种精神食粮,丰富着我们的精神世界,学生对音乐的喜欢程度不同,理解也就不一样,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对音乐文化的理解,教会学生欣赏音乐。

四、“核心素养”下的音乐课堂

下面将结合课堂教学案例实施状况,进行分析说明。

(一)核心素养运用的课堂观察与分析

1.龙胜中学运用核心素养原则

桂林市龙胜中学李老师《越韵—梁祝》

观察时间:2018年4月4日

观课地点:桂林市第八中学

观察对象:高一年级

执教者:桂林市龙胜中学李老师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

教学课时:一课时

2.审美认知课堂运用片段

课堂导入环节:

聆听小提琴协奏曲,熟悉越剧主要旋律。

师:同学们聆听乐曲之后,知道这是什么乐曲吗?它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呢?(教师声音优美,语言精练,直接进入新课主题)

生:这是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师:同学们知道这首《梁祝》的创作灵感是什么?其实它来源于越剧《十八相送》片段。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越剧。

师:越剧是中国五大剧种之一,被誉为流传最广的地方戏。

片段分析: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过:“对学生而言,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教师在導课环节的设计尤为重要,出彩的导课方式能给教学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也更能展示教师自己的专业素养与个人魅力。李老师在新课开始之前运用音乐审美性原则,让学生聆听中国传统名曲,能让学生迅速进入音乐课堂,感受音乐氛围,理解音乐情感。杜天力说过:“艺术以创造审美价值为主要目的和根本目的。这是艺术与非艺术相区别的根本标志”⑤。高中生对于音乐的感知能力较为成熟,能够自主体验音乐作品的感情。且新课标中指出音乐的艺术是听觉的艺术,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活动都必须依赖于听觉。由于教授的新课为五大戏剧剧种之一的越剧,过于专业化的戏剧艺术,让教师在面对高中生这一授课群体进行教学增加了难度,如何让学生有兴趣的学习越剧,深入挖掘越剧,体现了教师在导入环节的巧妙设计。并且笔者认为李老师声音优美动听,语言节奏舒缓,既体现音乐教师特质,又增强音乐课堂审美性。教师从感官聆听入手,表达了音乐课堂的独特之处,也突出了艺术教育是通过审美教育来育人的。

3.艺术表现课堂运用片段

新课教授环节:

师:PPT播放《十八相送》选段唱词,师生共念唱词之后,问学生歌词有何特点吗?

生:歌词押韵、节奏规整。(同学们真棒,一下子就发现了唱词的特点)

师:现在请同学们将歌词填入梁祝的旋律(PPT播放《梁祝》简谱),再来演唱。(教师先带学生唱谱,在唱歌词,后弹伴奏,学生演唱歌词)

师:现在老师单独演唱,同学们体会与刚才的演唱有何不同?(咬字、旋律)

生:老师在唱词的基础上加入越剧方言。

师:同学们发现了越剧的咬字特点,现在跟着老师一起念越剧版的唱词。(PPT上唱词有拼音注释,音调标明)

师:现在请同学们将方言带入旋律中演唱,再将装饰音标出。

老师介绍手中越剧常用道具(用图片展示折扇,同时让学生将纸折出扇子的形状,演示拿扇子的动作)。

师:我将请男女各三位同学表演此节课所学《十八相送》选段描写的场景,請其他同学伴唱。(PPT歌词下方配有动作分解,教师带领学生一同完成)

师:同学还能想到什么动作符合本节课所学内容,表达拜别之意的吗?

学生自由编配,上台表演。

师:同学们真棒啊,想象力真丰富,现在让老师给大家表演专业的越剧《十八相送》选段。

片段分析:李老师通过熟悉的旋律激发学生对越剧的兴趣,循序渐进地带领学生演唱歌词,学生在掌握歌词与旋律之后,带领学生表演舞台动作,且动作设计简单直接不繁琐。PPT细节设计直观简洁,学生能够集体学习,并让每一位同学都参与到表演中。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学生只有在亲密、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才能对学习产生一种安全感,并能真实的表现自己”。李老师在展示个人专业的同时,充分挖掘学生表演天赋,与学生默契的合作,让音乐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最后让学生自由编创动作,激发了学生的表演欲望,学生们在创作的过程中增强了自信心,提高了对传统戏剧的学习兴趣。

4.文化理解课堂运用片段

课堂结束环节:

师:今天我们在《梁祝》中感受到了越韵音韵,让同学们对越剧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戏剧作为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艺术,反映了中华民族多姿多彩的民族艺术音乐,同学们要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承下去,不仅仅指戏剧,更包含历史民族文化的方方面面,将中华民族文化推向全世界。

师:同学们,让我们用行李拜别动作结束本课。(播放《梁祝》,拜别与下课有共同之处)

片段分析:李老师在课堂将要结束之时,不忘今日所学主题,提醒学生们去了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艺术,理解民族多样性下的传统音乐。并且教师对戏剧文化有自己独特的理解,将传统戏剧与学生能够接受的大众音乐文化衔接起来。通过课堂教学,学生能感受中华民族丰富的文化内涵。李老师倡导学生们不仅要做优秀文化艺术的传播者,更要学习不同的文化艺术,理解多样性的文化内涵。

课例点评:2017年7月31日,中宣部、教育部、财政部、文化部联合印发《中共中央宣传部等印发关于戏曲进校园的实施意见的通知》(中宣发[2017]26号),推动了“戏曲进校园”工作的开展,引起全国高校、中小学高度重视。李老师正是响应国家号召,在音乐课堂中,为学生传播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并且自己对戏曲有独特的见解,传统戏曲有当地特有的民族风格,面对学生群体,将戏曲简化,转化为学生能够接受的艺术风格体现李老师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老师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对传统戏曲的兴趣。

五、结语

音乐核心素养作为音乐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突出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通过音乐课堂的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增强音乐素养,培育音乐文化,为今后学习音乐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认为在今后的音乐课程教学中,学校与教师应当以音乐课程标准为统领,以培育和发展学生音乐学科核心素养为前提,牢记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从教师“教得好”转变为学生“学得好”,站在学生角度,以生为本,给学生自由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随时发现学生掌握的情况,完善音乐学科教育的发展,为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德隆.高师音乐教育学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4.

[2][苏]苏霍姆林斯基.教育的艺术[M].肖勇译.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猜你喜欢
戏曲音乐音乐审美核心素养
晋剧行当音色特征及音色调节
紧抓音乐课堂教学,突显审美之心
浅谈混响器在后期缩混中的应用
艺术与现代主义音乐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高职院校音乐教育中的戏曲音乐欣赏探析
丰戏曲传统之翼振民族文化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