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产业型特色小镇规划研究

2018-08-31 10:58梁雪君花倩
西部论丛 2018年6期
关键词:产业经济特色小镇

梁雪君 花倩

摘 要:将特色小镇这种推动区域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由浙江推广至全国,需要经历本土化的转译过程。通过研究国内外的食品类特色小镇,将特色小镇划分为农业依托型、地域特产型、健康食品型三大类,再筛选研究浙江省创建的三批特色小镇,提出食品型特色小镇的在建设模式、产品选择、园区规划等重点规划策略,期望能对中西部地区的食品产业型特色小镇创建提供参考。

关键词:特色小镇;食品产业;产业经济;创建策略

1食品产业型特色小镇定义及发展背景

特色小镇是相对独立于市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功能、社区特征的发展空间载体。特色应该是由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方式自然融合而成的独行性格的小镇生活形态。[1]《浙江省特色小镇创建规划指南(试行)》成为全国首个针对特色小镇创建规划工作出台的专项指导性文件,其中根据特色小镇的创建原则将产业划分了三大类型。第一大类为“以提供技术与金融服务产品为主”,;第二大类为“以提供实物产品为主”,;第三大类为“以提供体验服务产品为主”。而食品產业型特色小镇则属于第二大类,再细分又属于时尚型产业。

特色小镇对于国外城市以及国内大城市更多是产城融合的平台,走的是“产-城-人-文”的模式,带有台湾的社区营造的影子。但对于国内欠发达地区,特色小镇的创建一般属于小城镇的乡村振兴手段或是对已有产业园的复兴,目前实施起来还停留在“产-城-文”的初级阶段。

过去7年中国食品工业从高速增长到稳固提升,从食品安全向营养健康过渡,预示着食品型特色小镇是顺应市场发展趋势,能满足人民新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

2国内外食品产业型特色小镇建设的实践与启示

2.1国外食品产业型特色小镇

在经历大规模工业化后,西方发达国家开始了城市化,人口并不是单一的向大城市输送而是随着阶级的逐步分化有着对生活方式及生活品质的不同追求,小城镇化和郊区化应运而生。作为都市区和乡村的纽带,小城镇承载了除原住民外的中产和富裕阶层的居住和生活,其中的一些因为本土资源优势和地域特色食品的优异因而形成了享誉海外的食品产业型特色小镇[2]。国外的特色小镇也是有两大建设模式,一种是基于本地优渥的产业基础,纯工业资本市场化推动小镇建设的,如美国好时巧克力小镇。另一种是基于本地的高质量农产品及特色食品,居民自发选择的共同经营同一种类型食品,促成了某食品产业在小镇中集聚,如荷兰阿克玛奶酪小镇。

2.2浙江食品加工类特色小镇

兴起于浙江的特色小镇理念已在2016年7月住建部、发改委和财政部联合发文助推下,向全国渗透。由于浙江自身经济环境优渥、第二第三产业基础扎实,食品产业型特色小镇占浙江省公布的第12三批小镇名单比例均较低,分别为5%、12%和6%。说明在经济发达地区食品类产业类特色小镇不具备最优区位。基于梯度转移理论和市场经济的规律,经济技术优势往往是由高梯度向低梯度地区流动的,一定程度上表明中、西部内陆城市更适宜发展食品型特色小镇。从具体的产品分类也可看出,第3第二批的特色小镇均是以食品类为主,直到第三批才出现了纯农产品型的特色小镇,由此可知,食品型产业比农产品型产业的市场需求度更高。

2.3启示

食品类产品受限于保质期的一票否决权,它的开发与其他类型的产业型特色小镇有所差别。如普洱茶一个是可长期做收藏的礼品,而浙江出产的绿茶是即时消费品,不管西湖龙井品质多好,只要是即时消费品,就会因为储藏时间而缩窄其的可扩展的经济空间。此时,就需要当地人转化思维,改变“守株待兔”的等待思维,变为主动出击,将游客们引进来消费。以茶为例,茶田观光——采茶体验——茶叶摄影——茶主题展——DIY制茶——自主茶品牌这一系列的主题活动,响应了全域旅游“全时、全空、全民、全业、全制”的思潮,通过文创活动能降低食品产业的短板因素。

3食品产业型特色小镇的分类及规划探索

3.1农业依托型

注重产业融合,现代农业与休闲旅游产业相辅相成。充分利用菜之园、花之海、果之林等景观,使景观与名优生态水产养殖、名优特色花卉果蔬种植、休闲度假、农家乐、农业博览、科普教育等产业在每一寸土地上达到统一和融合。

圈层式布局,农业产、研、住、游均衡发展。园区整体功能结构由核心园区、腹地园区、辐射园区组成。核心园区主要是农业高新科技和产业开发基地物质、资金和人力在此全面聚合,高度集中。腹地园区主要包括农业中试园区、农业示范园区、生态农业观光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等位于核心区外围。辐射园区位于腹地园区外围,由若干农业综合园区组成,是高新农业技术的推广基地,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区域。

3.2地域特产型

打乡愁经济品牌,助力地方经济升级。在对食品和本土文化的深入研究基础上,建设以思乡休闲食品产业链为核心,食品文创新链为特色,商务休闲旅游为补充的工贸型特色小镇。第三产业的肌体嫁接第6第二产业,又通过第7二产业带动三产。通过小镇的建设,将地域文化融入建筑风格,将现代精品农业、工业和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打造多维度的乡愁体验。

坚持园区建设,寻求土特产产业集聚化新模式。以地域特产型食品为核心的特色小镇建设有利于本地制造业的发展,提升第二产业实力。

3.3健康食品型

引入高端食品企业,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国内外知名食品生产企业聚集能通过他们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对周边的其他企业产生溢出的红利,利于自发形成上下游产业链。特色小镇的产业园区还需要配建好完善的综合服务配套。如健康食品生产区(东区)、健康食品生产区(西区)、综合配套服务区和特色小镇客厅。

距离消费市场近,最大化区位优势。除了城市本身的区位及良好的投资环境,发展基础和开发潜力都是生产能力较大的健康食品型小镇需要考虑的问题。距离消费市场近有利于游客的进入,游客量到达一定数目则可举办展销活动更进一步扩大小镇品牌营销力。

4食品产业型小镇的重点规划策略

1.1开发近远期结合,根据市场情况稳健推进项目上位

分区建设,产业先行。综合周边片区的产业基础、资源禀赋、配套条件,以“多规合一”的思路统筹全市或全省的小镇版图[3]。近期建设以完善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的整合为主,注重生态环保设施、旅游服务、居住等配套。明确产业定位,以龙头食品企业带动相关中、高端企业共同发展。中期建设以豐富食品产业内容,延伸食品产业链为目标,提升主打产品的附加值,形成上下游相关产业的集聚。远期则重点完善体验型景点和旅游服务项目的打造,塑造小镇的品牌性。

2.1做有文创的规划、有消费的产业

如今的乡村旅游就是属于“弱设计”概念,如何把特色的食品进行包装以及宣传都需要“强创意”的驱动。创意的两个渠道模式一个是在高科技层面上的提升,如将VR(Virtual Reality)、AR(Augmented Reality)技术应用于产品宣传和推广上,另一个则是旧实物的重新排列组合,如将小镇本土特色食品以实景还原的方式,重现年代感强的消费氛围。所有的文创均在为潜在的消费铺垫,而产业的兴荣则是与小镇的文创互惠共生的基础。

4.1协调“货流快行”与“文化慢游”

食品产业型特色小镇的实物产品需解决仓储与运输的两大难点。为了保证交通的通畅,如过不加整体思维考虑,仅一味考虑物资运输的通达,容易造成路面过宽,失去了特色小镇应有的“快进慢游”的韵味。因此,人车混行的道路,需要合理的设定路面宽度,维护好特色小镇“小而美”的总体形象。在步行轴线上,则可以通过通而不畅的思路,提供多选择的路径。

5结语

食品产业类小镇终分为两种主导模式,产业主导型的特色小镇及旅游主导型的特色小镇。由于食品产业属于轻工业中准入门槛较低的类型,这意味着该模式在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可应用于中西部经济欠发达、旅游禀赋高的地区,以特色小镇的手段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参考文献:

[1]王小章.特色小镇的”特色”与”一般”[J].浙江社会科学,2016(3):46-47

[2]闵孝勤.精准治理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及其创建路径[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27(5):55-60

[3]仲玉琪 南京市统计局课题组.产城融视域下南京特色小镇研究——基于南京未来网络小镇?国瓷小镇的调研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7(10):36-39

猜你喜欢
产业经济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与发展探索
德国名镇哥廷根的建设对中国特色小镇创建的启示
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
广西产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浅谈我国电信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产业经济研究的发展新进程
土地资源与产业经济发展关系的理论探讨
发展“特色小镇”,核心在哪
与特色小镇文化共建: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