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定的“家规”才算数?

2018-09-01 06:18侯文君
婚姻与家庭·婚姻情感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小杨杨家家规

侯文君

新婚夜,来自婆婆和媳妇的两张“家规”

新婚之夜原本是一个人生命中最幸福美好的夜晚,小杨却因为两张“家规”犯了头疼。事情是这样的:

送走了最后一拨儿宾朋好友,总算有时间自己一家人亲亲热热待一会儿了。新郎小杨抱着要换洗的衣服准备冲个澡,新娘小芬也卸了妆,溜达到客厅边喘口气边等老公。谁知道,小杨冲澡的十几分钟,就“出事儿了”。

婆婆秀娟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页纸递到小芬面前,笑眯眯地说:“小芬,从今天起你就是咱杨家的人了,这是杨家的一些‘规矩,妈都给你列出来了,你收好慢慢看吧。”小芬刚喝到嘴里的一口水停在唇边,惊诧地盯着婆婆,感到难以置信:这都什么年代了,还有“家规”,难道自己穿越了?她拿过纸条,看到上面写着:

1.新人婚后应自力更生,非必要不应向家中索要财物。

2.新人3年内应生育,男女皆可。

3.新人应避免争吵,学会有效沟通,不可有打砸财物、离家、暴力等行为。

小楊洗完澡,高高兴兴要揽着小芬回房间,可满心欢喜的他却被老婆手里的一张纸“啪”地盖在了脸上:“别着急,你先看看这个。”小杨不明所以,从脸上拿下纸,仔细看起:

1.尊重老婆在家中的女主人地位,听老婆话,始终如一爱老婆。

2.老婆永远是对的,不准和老婆吵架,老婆生气了要马上认错,哄老婆高兴。

3.婚后独立生活,不与老人同住。

小杨一看,头都大了,好好的新婚之夜怎么变成了“家规”大战?

“家规”到底应该听谁的?

发生在小杨家的故事,也许是戏剧化的,可隐藏在生活暗流之中的种种“家规”却是常见的。比如,习惯了夜生活的老婆被要求早起做早饭,曾经“一个人吃饱全家都不饿”的老公开始学会照顾家中的吃穿用度;当长幼有序的老婆遇上了随意自由的老公,饭桌上不等长辈就动筷子的瞬间,家庭大战就已经拉开序幕……

凡此种种,表面看也许会被归为“生活习惯”“地域风俗”,但隐藏在背后的却是权利之争,越是无分对错,越是权利必争之处。

“家规”到底谁说了算?

当老一辈怀揣着祖辈流传下来的“老家规”,遇上了年轻人时尚自由的“新主义”,冲突和矛盾是必然的。老年人坚持“媳妇得遵守夫家规矩”的传统观念,在年轻人看来,却充满了陈腐的味道。暗流之下,其实是两代人“文化传统”的巨大差异和冲突,如能本着理解和尊重,那么“家规”之难还是可以解决的。

让“家规”充满爱和尊重

其实,说复杂也简单,若论“家规”,首先就要搞清楚是谁的家。

第一条,谁的家,谁做主。

界限彼此要分清。人家小夫妻的事儿,老人就要明白界限,再焦心,也只能建议、分享,不能僭越指挥。其实,小芬婆婆的3条“家规”并没有什么大错,但有些事情应该将决策权交还小夫妻。同时,婆婆的态度和处事方法上也有不当,婆婆不能用命令的方法强制儿媳遵守,激化的结果就是小芬立了一个更蛮横的“家规”给老公。所以,最简单的方法就应该是,在谁家听谁的。比如,小芬可以在自己家里过夜生活,可以自由自在,一旦去了老人家里,就需要尊重老人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是对长辈“家规”的尊重。

第二条,构建规则,小夫妻都应担责任。

小杨要承担起协调大家小家关系的责任,才不失为一个好丈夫。这个“新家规”磨合的过程,谁都不能推卸责任,特别是要注意这两点:

生活细节要沟通。小事不忍就会积累不满,多沟通总会找到和谐共处的方法;

决策问题要共同。婚前我行我素,婚后必须彼此尊重,哪怕是仅仅关乎自己的事情,一旦理解了对方倾注在自己身上的爱和关怀,还是要跟对方询问协商。

猜你喜欢
小杨杨家家规
杨家铭
一道例题“引发”的探究
家规伴我成长
祖训家规重传承
家风家规我来说
言辞谨慎
言辞谨慎
父母用心才能做好家规
小杨的外卖
另类的庆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