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独生子女守时惜时行为习惯的培养

2018-09-01 06:51张琰玲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8期
关键词:守时中班独生子女

张琰玲

[摘 要] 守时、惜时的孩子,往往心智的成熟程度较高,很容易建立健康而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对于学前儿童,时间观念的培养更是重要,随着二胎政策的不断落实和人们思想的转变,越来越多的家庭中养育两个子女,针对这些非独生子女,如何培养他们的守时惜时习惯,本文从具体方法和途径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关键词] 时间概念;意识;行为;意义

一、隐性教育,初步建立非独生子女的时间观念

1.环境创设渗教育

《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发动家长收集关于守时惜时的照片,结合幼儿在园的照片,班级的主题墙上张贴了一些关于守时惜时的图片,如“我”和弟弟妹妹比赛吃饭、“我”和哥哥姐姐比赛穿衣服、画画的照片,让孩子们对守时惜时有初步的了解。

2.图文表征建概念

一日活动是孩子最熟悉的生活体验,也是最好的认知时间的教育内容,因此从非独生子女的生活环节入手进行渗透是培养时间概念的有效途径。以图文并茂的图画表示相应的活动内容,并组织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标记该图画的时间。请父母配以简单的文字,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这样完整的活动内容和具体时间,让幼儿在心理上形成有序的概念。

3.一日计划初体验

不少家长抱怨,随着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与之不协调的磨蹭、拖拉等坏习惯也越发严重。家里两个小孩晚上睡觉喜欢打闹不按时睡觉,吃饭的时候拖拉等。针对这些现象可以请非独生的孩子和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利用假期时间,制定家里的“一日活动表”。如一起规定起床、早餐、游戏、完成作业、晚餐、睡觉的固定时间,用图文的形式表现。并将“一日活动表”付之行动,制定奖惩制度。

二、游戏体验,激活非独生子女的时间意识

1.魔法一分钟

游戏规则:计时一分钟,看谁在一分钟之内完成的任务多。请“大宝”和“小宝”在家里比赛爸爸妈妈计时看谁在一分钟的时间内完成的任务多。先让他们事先想好自己要做的事情,然后开始计时一分钟后并将他们各自完成的任务记录下来,一起分析,通过这个互动游戏让非独生幼儿感受到一分钟的短暂,想要在一分钟内完成任务,我们要提高做事速度。

2.简单有效的限时记数法

记数法游戏规则:家长事先跟两个孩子讲明白,同时做一件事情比如同时穿袜子,家长在一旁数数,看哪一个人的数字少。看到他们动作慢可以加快数数的速度,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调整记数速度。

三、绘本共读,强化非独生子女的守时惜时行为

班级可以收集与时间相关的绘本,如《金老爷买钟》《托马斯和朋友时间管理互动读本(套装全十册)》《我的一天》(全4册)《钟表山的嘀嘀和嗒嗒》……一方面我们推荐亲子共读、大小宝共读,另一方面我们利用区域游戏时间,组织幼儿阅读绘本,将不同的绘本在小、中、大班级中进行图书漂流,以幼儿自主阅读为主,教师引领为辅,了解不同绘本的内容,感知图文并茂的故事情节,通过绘本中的故事来对比自身的行为,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守时惜时的习惯。

四、大小互动,帮助非独生子女理解守时惜时的意义

1.执行值日生制度

请大班和中班的哥哥姐姐到小班做值日生,给不迟到和迟到的幼儿盖章,不迟到的盖蓝色印章,迟到的盖红色印章。一段时间,大班和中班的哥哥姐姐体会到了做值日生的自豪,小班的弟弟妹妹感受到迟到了就要被盖红色印章,渐渐地发现小班的那些来园晚的幼儿都早早地来园,获知要守时的习惯。

2.哥哥姐姐讲述自己如何守时惜时

中大班非独生子女正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利用图文表征使幼儿最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方法。大班和中班的幼儿可以将自己如何节约时间用绘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分别在各自班级中进行讲述,并推选幼儿到小班为弟弟妹妹讲述自己是如何守时惜时。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任何良好的习惯都是在较长时间持之以恒地培养出来的,培养非独生子女的时间观念与家长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同样需要我们家长从生活中的点滴入手,時刻引导孩子树立时间的观念,正确认识惜时守时的重要性。家园合作,实践研究,才能收到更好的成效。

参考文献:

[1]鲍琦,牟洁文.表现性评价促进学生守时惜时的实践研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6(23):64-65.

[2]彭穗燕.教学生学会守时、惜时、用时[J].教育科研论坛,2009(06):78-79.

猜你喜欢
守时中班独生子女
浅谈自然角内中班幼儿科学观察能力的策略研究
怎么升到中班的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有一种尊重叫守时
图说
独生子女可以直接继承房产吗?
独生子女不能完全继承父母遗产?
“守时”既是公交之责更是治堵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