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的问题及对策

2018-09-01 06:51穆林云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8期
关键词:走班制教学班任课教师

穆林云

[摘 要] 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进步几个方面分析走班制模式的作用都有非常突出的意义,可是在普通高中具体实施选课走班制的时候,其阻力也是显而易见的,面对种种阻力,学校需要利用双重管理加教管合一的对策加以应对。

[关键词] 高中教育;走班制模式;问题;对策

一、对高中走班制的基本认知

走班制意为将学科教室与教师固定下来,而给学生充分自由的选择空间,使之可以依自身学力及兴趣,进入到不同的层次班级进行学习。在高中阶段,选课走班制的教学模式无疑是对学生个体身心发展及现实差异性的尊重。和传统的班级授课模式比较起来,走班制具有临时性、流动性以及课程独特性几方面特点,这就使得其突出了下述几方面意义。其一是高中阶段的走班制能够让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得到尊重;其二是可以让教师的专业发展更容易实现;其三是带动学校走特色发展之路,其自身所具有的独特意义与现实价值不可小视。

二、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行政班管理问题

如果在高中采取选课走班制,一定会让高中內产生行政班和教学班共同存在的情况。因为教学班的发展,行政班在管理上的难度势必加大,其教育功能相对弱化。比如对于班主任作用发挥而言,因为在校期间学生的学习时间与空间的调整,很多时候会脱离在班主任视线以外,班主任对学生的全面而真实了解极其困难。再者,选课走班制让学生有了更大的课程自主选择权,甚至会出现每人一张课表的情况,行政班所组织的各项班级活动受到更大的时间制约,学生对于行政班会产生认同障碍与归属感弱化的问题,不利于集体主义思维观念的养成。

(二)教学班管理问题

教学班的学生在走班制模式下,来源于不同行政班,它同时具有组织灵活与管理松散的特点,所以难以形成严谨的组织架构,势必造成管理工作的开展困难,如学生的出勤率以及学生作业上交率问题便是其中突出问题。另外,既然名之为教学班,则其管理在价值取向上则容易流于单一,即只关注教学问题,忽视了师生交流、情感教育等同样重要的问题。

三、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问题的对策

为了解决普通高中走班制模式问题,最好能够从双重管理和教管合一两个角度着手。

(一)以双重管理为基础

以双重管理为基础可以保证行政班与教学班各司其职、各展其用、相互配合、协同管理,带动教育管理工作的平稳运行。首先,以教导处为中心进行教学班的管理,让教学班所主抓的课务安排、课时安排、教学研究、教学评价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其次,以德育处为中心进行行政班的管理,发挥出其在学生思想动态方面的管理作用,使学生行为得到有效规范。两重管理共同推动,既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成绩进步,也要让学生在归属感、使命感培养方面不致落空。

(二)以教管合一为升华

对于每一位高中教师而言,都应当将教书育人视为本职工作,无论班主任教师还是普通任课教师皆须如此,即在教书和育人两方面进行充分的协调,实现教管合一的目标,以满足走班制模式问题的改善要求。

一方面,对于行政班的班主任来说,需要在动态管理方面做出努力,学生在走班制模式下,能够按照自身成绩及偏好,在不同教学班中获益,这让教学班成员的变化频率加快,与此带来相应的管理难题,这些难题唯有动态管理才能有效化解。为此,教师需要注意和任课教师加强沟通,及时了解本班学生的思想动态与学习情况,而且还要随时和学生主动交流,帮助学生克服走班制模式下所遇到的问题,另外,行政班主任教师针对学生的自觉性进行教育同样必不可少,这可以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并积极与任课教师合作完成教学任务。

另一方面,对于任课教师来讲,不但要把目标锁定到教学上,还需要针对教育目标多元化的实际情况,使自己具有班主任的某些身兼多职特质。比如任课教师要努力让学生打破教学班和行政班的思维壁垒,用以保证课堂纪律同行政班一样良好,并在教学时关注学生情感教育,促进其集体观念的构建。

参考文献:

[1]王斌斌.新高考下的走班制教学的利弊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6(05):46-48.

[2]韩艳玲;毕宪顺.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分层走班制实施路径探析[J].考试研究,2016(05):35.

猜你喜欢
走班制教学班任课教师
雅韵·智慧·健康
开展对外交流增强文化辐射
——厦门老年大学举办海外教学班
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合作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论高职班主任与任课教师的协作与沟通
浅谈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物理教学的变化
论走班制的应然追求与实然现状
普通高中走班制背景下书院式管理的有效策略
要善于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
任课教师在班级管理中发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