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鉴赏,感受美术之美

2018-09-01 06:51姜宏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8期
关键词:鉴赏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姜宏

[摘 要] 鉴赏活动,能促使学生更好地感受美术的魅力。在组织学生进行鉴赏时,教师应营造审美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应关注生活,积累审美经验;鼓励观察,促进学生感知,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 鉴赏;教学策略;小学美术

在美术教学中,审美鉴赏,能促使学生提高审美判断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多元化的教学策略,组织学生积极展开鉴赏。

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动机是人们展开活动的原因,合适的动机能促使学生根据心理指向进行统一行动,激发强大的内心驱动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审美兴趣,促使学生积极进入到审美感悟中。

以“我造的花园”一课教学为例,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尝试赏析中外园林,进一步了解园林的布局、结构和外貌特征,尝试在教师的引导下使用废旧材料制作出立体花园。具体步骤:1.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中外著名的园林。2.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中展示若干废旧物品,并让学生思考期用途。3.教师运用多媒体展示运用废旧物品制成花园模型,让学生展开猜测,说说哪一部分分别是用什么物品制作而成。在课件展示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积极地投入到审美和探究中。

对于注意力和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在审美鉴赏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审美感悟能力,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展开审美活动。

二、关注生活,积累经验

审美是感知、想象、情感和理解等多种因素组合起来的活动,直观的感受是激发学生审美感悟的核心之一。为了促使学生提高审美感悟的能力,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积极联系生活,观察生活中美的事物,进而起到积累审美经验的作用。

在指导学生学习“现代建筑”时,其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现代建筑的特点和发展方向,掌握欣赏现代建筑的方法,学会用美术去观察建筑。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了解自己的身边有哪些不同类型的建筑,这些建筑都有什么功能,从而让学生了解现代建筑的特点,即形式服从功能的需要。学生通过观察可以发现,由于建筑物的功能不同,其结构也有所不同,如酒店往往分成若干包厢,但是超市则往往是一个巨大的空间。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察周围建筑物和自然环境之间有什么关系,以让学生了解空间和环境的有机融合。通过观察建筑物的外层等,学生了解现代建筑如何使用新技术、新材料和新结构。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了建筑的特点,故其赏析会更有效。

鼓励学生多参与生活活动,多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尝试找到生活中美的形象,能让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得到提高,也能更好地体现出审美的本质特征,让学生更好地感受美,获得审美快感和体验。

三、鼓励观察,促进感知

积极观察,学会如何观察感知是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有效途径。审美在本质上是一种审美主体的意识活动,而没有观察和感知的审美实际上是一种伪审美。给学生展示一些美术作品,让学生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入手观察,并尝试说出自己的审美感悟,能促使学生提高观察感知能力。

在执教“木版年画”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会如何赏析年画,感受其中的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采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对比分析不同种类的年画作品,让学生尝试在对比中分析出年画的异同点。具体步骤:1.观察。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到年画的共同点,如年画的色彩往往十分鲜明,形象十分逼真細腻,从而让学生基本理解年画的特点。2.对比。让学生尝试从对比年画的细部特征找出其中的差异性。在对比中发现,不同的年画往往有自己的特点,如桃花坞年画往往展示出生活气息,色彩对比很强烈。但是朱仙镇年画就给人十分质朴的感觉。在观察对比中,学生的赏析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另外,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围绕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互动讨论,这样能让学生分享审美感受,让其他学生在同伴的触动下提高审美能力。

审美活动是一种人类认识并改造世界的特殊手段,也是人类个体的基本生命活动之一。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进行鉴赏,让学生提高审美能力,感受美术之美。

参考文献:

[1]陈杏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课学生艺术鉴赏能力培养教学策略[J].少儿美术,2018(1).

[2]李雅煊.基于深度学习的中小学美术鉴赏教学研究[J].教育参考,2017(5).

猜你喜欢
鉴赏小学美术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批判性思维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培养及应用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情境教学法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小学美术劳技课程的思考
谈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美术欣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