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特殊群体”的教育策略

2018-09-01 06:51陈浩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8年8期
关键词:特殊群体言行班集体

陈浩

笔者拜读了教育名家魏书生的《如何当好班主任》,我领略了大师的风范,获益匪浅。现在独生子女是班级成员的主力军,决定了班级管理中特殊因素的客观存在。对待班级“特殊群体”一定要做到“特事特办”,一旦教育失当,就会引发连锁反应,班级管理举步维艰。那么,面对“特殊群体”,班主任如何才能做到力挽狂澜呢?

一、把握特殊群体的本质,明确转化目标

特殊群体在班级中是客观存在的。特殊群体,是相对于班委会这类正能量团队而言的,是学生交往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边缘化群体。群体成员的情绪色彩明显,成员之间的关系结构比较固定,协调性较强,会自然产生“领头大哥”。从他们与班级的关系来看,特殊群体大致可分为三类:(1)随和派;(2)趋利派;(3)对抗派。第一种特殊群体会支持、配合班级工作,赞同集体决策,像课内外自由组合的合作学习(活动)小组当属此列。第二种特殊群体对待班级事务不冷不热,如果遇到对他们有益的班级活动,就会表现主动,反之付之冷淡,正常情况下不愿与班集体发生激烈的矛盾冲突。第三种特殊群体的破坏性强,与整个班级针锋相对,貌似不可调和,这类特殊群体是班级管理中主攻的转化对象。

二、摸清特殊群体的特点,掌握活动方式

这种特殊群体一般具有全员行动的活动特点。破坏力很强,负面影响的扩散面广,后果较严重,群体活动容易达成共识。成员 “江湖义气”重, “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思想根深蒂固,对待与处理问题,“硬汉”形象明显,攻守同盟牢固,有一定的内在凝聚力。成员结构相对稳定,群体内部无明确的行为规范,但有心理默契形成的标准。“领袖”人物是在群体活动过程中自然产生的。“领袖”是特殊群体的中枢和核心,协调成员关系的能力较强,在群体内威望较高。

三、正视特殊群体的危害,关注辐射侵蚀

站在这种群体的对立面来看,其危害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对班集体和谐发展的影响,二是对班级成员个体成长的影响。这种群体的反叛情绪与班集体的积极情感水火不容,他们的言行是对班级荣誉、利益的蓄意损害,严重阻滞了班级的正常发展。他们的存在必然会影响一些学生,加速消极情绪的扩散,甚至会催化“趋利派”特殊群体的消极堕落。如学生薛某某,组织纪律性极差,心理严重扭曲,言行失控,我行我素,与班级步伐格格不入。他不仅和同学斗殴,还有殴打老师的荒唐历史。教室里吸烟,课堂上吃喝随便,公然玩手游、玩扑克、怪声不断,师生是不敢怒也不敢言。群体成员把他当“英雄好汉”紧随其后,对班级发展和学生个人成长的危害严重。

四、分析特殊群体的成因,找准“下药”契口

要做到教育转化对症下药,就必须弄清特殊群体的成因。特殊群体的成因不外乎以下方面:一是教师的外力作用。教师言行、表情、情绪的倾向化流露是挫伤学生自尊心的主要因素之一。二是同学的外力作用。个性、习惯、品行、成绩、教师的喜欢程度等差异,让个别学生遭受了大部分同学的歧视。久而久之,因为集体温暖的缺失,他们心理失衡,精神孤独,形成反叛、对抗的群体。三是家庭的影响。子女长期身处家长言行不检点、教育观不正确的环境下,就会迷失自我。四是社会的影响。信息和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伴随着社会消极因素的出现。有的学生因交友不慎而误入歧途,有的学生因接觸不健康信息而心灵扭曲。学生薛某某就是在这种复杂环境下长大的,他当属特殊学生中最典型的案例。因此,他身上暴露出的问题多而顽固,解决起来相当棘手。

新时期的班主任应该是服务型、智慧型、社会型的。特殊群体的教育是对教师素质的严峻挑战。这就需要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完善人格,不断刷新自我。这样,教师在教育转化工作中,就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

猜你喜欢
特殊群体言行班集体
从我们的班集体说起
请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迟开的花朵也能飘香
用“爱心”创建和谐班集体
Research on Band Structure of One-dimensional Phononic Crystals Based on Wavelet Finite Element M ethod
妙语连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