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全肺切除术后的肺癌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2018-09-02 02:45王秋艳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13期
关键词:全肺胸腔体征

王秋艳

(南通市肿瘤医院胸外科二十九病区,江苏 南通 226000)

肺癌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恶性肿瘤。该病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较高。全肺切除术是临床上治疗肺癌的常用术式之一。对肺癌患者进行全肺切除术,通过将其一侧患病的肺部完全切除,可延长其生存期。临床研究表明,肺癌患者在接受全肺切除术后易出现较多的并发症,从而可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李庆琳等[1]研究指出,对接受全肺切除术后的肺癌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了探讨对进行全肺切除术后的肺癌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对其术后并发症的影响,笔者对60例此类者进行了平行对照试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南通市肿瘤医院胸外科进行全肺切除术的60例肺癌患者纳入本研究。这些患者均具有进行全肺切除术的指征,且其术后预计的生存期均≥3个月。其中,排除合并有精神疾病、存在意识障碍、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及病历资料缺失的患者,排除合并有肺结核及心肺代偿能力差的患者。按照掷硬币法将这些患者分为比较组和试验组。在比较组患者中,有男19例(占63.33%),女11例(占36.67%);其年龄为47~74岁,平均年龄为(56.44±6.32)岁;其中,有肺腺癌患者15例(占50.00%),有肺鳞癌患者15例(占50.00%);有肿瘤病理分期为ⅢA期的患者11例(占36.67%),为ⅢB期的患者15例(占50.00%),为Ⅳ期的患者4例(占13.33%)。在试验组患者中,有男18例(占60.00%),女12例(占40.00%);其年龄为48~75岁,平均年龄为(56.38±6.25)岁;其中,有肺腺癌患者16例(占53.33%),有肺鳞癌患者14例(占46.67%);有肿瘤病理分期为ⅢA期的患者10例(占33.33%),为ⅢB期的患者16例(占53.33%),为Ⅳ期的患者4例(占13.33%)。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P>0.05。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全肺切除术。术后,对试验组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方法是:1)对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护。术后,协助患者进行低流量吸氧(将氧浓度设为3 L/min),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包括中心静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血压等)的变化情况。将其中心静脉压维持在6~12 cmH2O之间,将其血氧饱和度维持在94%以上。若患者的呼吸频率超过35 次/min,应及时告知医生,避免其发生呼吸衰竭。2)对患者进行体位护理与输液护理。术后,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待其意识清醒且生命体征平稳后,协助其取半卧体位,以便使其膈肌下降,促进其肺部通气。术后,严格控制患者的输液总量和输液速度。一般情况下,将其24 h输液量控制在1000~1500 ml之间,将药液的滴速控制在20~30滴/min之间。3)对患者进行胸腔引流护理。在对患者进行胸腔引流的过程中,密切观察其引流液的颜色、量及稀稠度。为确保其两侧胸腔压力的平衡,避免其纵膈左右摆动,应定时开放其胸腔引流管。在开放其胸腔引流管时,要严格控制放液的速度和放液量,每次的放液量不宜超过500 ml,以免大量放液、快速放液导致其纵膈发生移位,进而诱发心脏骤停。4)对患者进行气道护理。为了预防术后患者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肺炎等并发症,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在手术后正确咳痰。指导患者在咳嗽时不可过于用力,以免使其纵膈发生移位。若患者的痰液较为粘稠,不容易排出,应遵医嘱用沐舒坦、普米克令舒、爱全乐等对其进行雾化吸入治疗,以稀释痰液,促进痰液的排出。对于咳嗽无力的患者,可用手指按压其胸骨切迹上的气管,以诱导其出现咳嗽反射。对于自主排痰困难的患者,应定期为其吸痰。5)对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指导。术后,待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后,指导其进行腹式呼吸训练和缩唇呼吸训练。指导患者进行腹式呼吸训练的方法是:让其双手分别放在前胸和上腹部,指导其在吸气时使膈肌尽量下降,并抬起其放在腹部的手,在呼气时尽量收缩腹肌,并下压其放在腹部的手。每分钟训练7~8次,每天训练15 min。指导患者进行缩唇呼吸训练的方法是:让其闭口吸气,在呼气时使嘴巴保持吹口哨状。吸气、呼气比约为1:2~3,每天训练15 min。术后,对比较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方法是:术后24 h,密切监测其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注意观察其切口是否发生渗液、渗血等情况,积极预防其发生肺部感染、肺不张等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如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支气管胸膜瘘、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1.0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²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比较组患者(P<0.05)。详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3 讨论

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我国空气污染的加剧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肺癌的发病率明显升高[3]。全肺切除术是临床上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之一。对肺癌患者进行全肺切除术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控制其病情的发展,但会对其造成较大的创伤,易导致其术后出现支气管胸膜瘘、呼吸衰竭、肺部感染等并发症,从而可大大影响其手术的效果,降低其生存质量。郑惠萍等[5]研究指出,对接受全肺切除术后的肺癌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整体护理是一种先进、高效的护理模式,是指以患者的病情及患者的需度求为依据,将临床护理工作系统化和程序化,努力为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从而缩短其康复进程的一种护理模式。

本研究的结果证实,对进行全肺切除术后的肺癌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能显著降低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全肺胸腔体征
胸腔巨大孤立性纤维瘤伴多发转移1例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胸外科术后胸腔引流管管理的研究进展
大容量全肺灌洗术治疗肺泡蛋白沉积症三例分析
柔性可穿戴生命体征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全肺切除术治疗肺癌的疗效观察
尿激酶联合抗结核药胸腔内注入对结核性包裹性胸腔积液治疗及其预后的影响
肺癌袖状切除术与全肺切除术疗效比较分析
乳腺癌肺转移胸腔积液的治疗(附36例报告)
卫气营血阶段性与内毒素血症兔不同时相症状、体征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