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鸿彬“三·三原则”教学的启示

2018-09-02 14:46万成婷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9期

内容摘要: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从而发现真理。这种品质在青少年时期就应当培养,教师应把质疑、解疑作为教学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宁鸿彬老师在教学中践行“三·三原则”,就是让学生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这种教学理念创造出极佳的教学效果,取得了巨大的教学成就。本文通过展现“三原则”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的具体事例,肯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该尊重学生的困惑和疑问,包容学生不成熟的看法,并以恰当的方式启发学生,解决问题,到达深入理解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宁鸿彬 三·三原则 创造性培养

教育事业的重要性,已经日益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

中国的富强要靠教育撑起来,要靠教师创造劳动生产率。而要搞好教育,需要做许多事,其中做根本的,還是要教师把课上好,把学生都教会。教师所教的学生在未来的社会条件下,究竟怎样做人,怎样立身处世,能不能用自己的双手为社会做出贡献,从而也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在青少年时代所受的教育。

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工作的广大教师,对社会主义教育科学的发展有特殊的贡献。他们当中的许多人把一辈子的心血都用来为祖国培育后代,造就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宁鸿彬老师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教师。

宁鸿彬热爱着教育事业,勤于改革,志在创新,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改进教学方法,创造出了独具风格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他精心探索语文教学客观规律,在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把世界观方法论教育融于语文教学之中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其中他倡导的“三不迷信”、“三个欢迎”、“三个允许”影响尤为显著,被称为宁氏教学“三原则”。在新时代的语文课程新体系建设中,如何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研究、学习、借鉴“宁氏教学三原则”,对于贯彻语文教育理想,指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三不迷信”,让学生敢想

在教学思想上,宁鸿彬老师向学生提出的“三原则”:即“三不迷信”(不迷信古人,不迷信名家,不迷信教师),“三欢迎”(欢迎上课随时质疑,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意见,欢迎提出与实验老师不同观点)和“三允许”(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不同意见)。这种宽松自由的氛围,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天地,说己之欲说,写己之欲写,这对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十分有利。

这三个原则是一个整体,是连贯和一致的,不可孤立而论。首先,三个“不迷信”是需要迈出的第一步,是让学生突破束缚,打破僵化思想破冰之法,给予学生挑战权威的勇气和权利,这也是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思维的第一步。其次是“三欢迎”,在解除学生思想负担的基础上加以引导和鼓励,让学生敢于行动,敢于去实践。让学生尝试着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见解,欢迎学生提出自己的声音。最后是“三允许”,这是在前两部的基础上再给学生一道保险扛,让学生在思想和行动上都不要有所顾忌,创造和谐融洽包容氛围。

每个人的思维品质不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对文本的理解有很大差异。《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情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学生对课文应当有自己独特的感悟,以自己对文本的探究方式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样的课堂才有个性,学生才能从中学到文本内容以外的东西。爱因斯坦曾说过:“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就在于学生将书本知识遗忘之后,还剩下什么样的素质。”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的意识,赋予学生说“不”的权利,给予他们说“不”的勇气,是语文教学凸现人文性的途径之一。语文课堂,要让学生积极思考,敢干发表不同的见解,形成独立的“人形象。”

二.“三欢迎”,让学生敢做

“三个欢迎”是指欢迎质疑。行成于思,思生于疑。敢于质疑,是学生独立思考的标志。宁老师采取的措施是,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有问题随时提。

在宁老师的课堂中,学生积极提问踊跃发言,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宁老师认为,教材是学习的范例,作为学生对于教材,首先是学习,但是在学习之余如果发现教材之中有什么问题,允许发表意见,这也是为了让学生不迷信,能坚持独立思考;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见解。宁老师主张,应该欢迎学生提出与老师不同的看法,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对学生提倡“我认为”三个字。“我认为”的说法得到充分肯定和强化。学生的人格得到尊重,学习充满自信心和创造欲望。民主科学的思想在课堂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浸入学生心田。

如果一个老师在课堂上随时随地对学生的疑问抱有热情欢迎的姿态,那么直接导致学生敢于思考、乐于思考,甚至是急于思考。是想这样的学习氛围将会开发出多大的课堂潜能和影响。

相反的,如果教师没有抱有欢迎的心态,对学生又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课堂质量和师生合作又会形成什么样的的局面呢?可想而知。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张扬学生个性,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自主探究;搭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让学生充分交流体会、抒发情感。

语文教师要给全体学生深情的人文关怀,“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要学会说“不”。教师讲、学生听已经成为语文教学的通病。教师以教参为依据,学生以教师讲解为标准答案,师生在教学过程中都丧失了个性,成了毫无生命意识的知识容器。宁老师的“三原则”的第一原则,准确的打击了这一教育弊病,对症下药的治好了师生在教学活动中因循守旧,照搬教参的“毛病”。

三.“三允许”,让学生敢改

为了鼓励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积极发言,宁老师又提出“三允许”,即允许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意见。宁老师对学生说错做错一般采取“四种处理办法:正误不动声色、肯定错误见解中的正确部分;引导他人将问题回答正确来纠正错误;肯定他人的正确答案;使其自觉纠正错误。

在宁老师的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保持思想的自由,大胆想象和质疑,允许学生犯错,并给予学生幼稚的思想以极大的包容和帮助。。

什么样的氛围才称得上宽松的学习空间呢?首先课堂上师生应是一种平等的地位,要求教师放下传统“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道尊严”,摈弃学生绝对服从的臣民意识和教师至高无上的权威的思想,这是学生个性得以发挥的前提。其次应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由的话语权,宽容学生的“与众不同”,尊重学生的心灵自由和精神世界的独特性,同时鼓励学生思考的批判性思维的独特性和思想的创造性,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指导思想。

特别要强调给学生独立的思考空间和自由的话语权。所谓的“独立思考”,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不要将知识灌输式强加给学生,而是创设适当的情境和条件,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或是“合作、讨论”的方式去感悟文章和找到答案。宁老师的“三允许”就是这样去实践的。允许学生出错,并且帮助学生在合作探索中寻求正确答案,讨论出新思路。

最忌讳的就是教师一言堂,对学生的提问进行威胁和打压,坚决不允许学生冒犯自己的权威。令人痛心的事还屡见不鲜。

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从单纯地接受教师知识传输的学习方式,转变到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上來。这样可充分开发学生的潜力、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即让学生主动地发展。而学生获得了主动发展,也就是获得了个性的发展。学生独立思考的外在表现就是个性的语言表达。因此在语文课堂上要注重学生的话语权,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关于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和自由的话语权,宁鸿彬老师提出的“三原则”,是很值得我们借鉴。

可以引用一位未来学家的话来解释宁老师的“三原则”在培养人才方面做出的贡献。“未来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未来的人才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素质呢?应该是具有主见,不盲从,坚持独立思考,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独立的见解,绝不盲从于别人。“三原则”的教学理念成功的践行了这一理念,将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新世纪人才。

参考文献

[1]宁鸿彬.宁鸿彬文选[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6.

[2]董明旺主编.宁鸿彬:走“思维训练”之路.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04.

[3]宁鸿彬.中学语文讲读教学举要.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8.

[4]宁鸿彬著.语文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8.01.

[5]宁鸿彬编著.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实录选.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05.

(作者介绍:万成婷,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文学科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