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研究

2018-09-02 14:46姚伟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8年9期
关键词:乡村旅游治理

姚伟

内容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村中大量的剩余劳动力“扎根”到了城市,农村地区逐渐变成了空心村,即农村的空心化,农村空心化现象的加剧,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发展的步伐。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对于吸引农村青年劳动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农村景观、提高农民生活标准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旅游依据独特的发展规划、传统文化遗产的继承和促进当地劳动和就业功能,对于缓解农村空心化、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关键词:农村空心化 乡村旅游 治理

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业化、城镇化的加速,大量的农村无业青年涌入了城市,在城市中扎根,城市发展的建设者逐渐成为农村青年的称号。城市快速崛起的同时,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的向城市转移的同时不但没有减少反而逐渐增加,农村空心化的现象被凸显出来:农村人口结构不平衡、土地被抛荒无人耕种、农村宅基无人居住大量空置、农村传统的文化无人继承、农村的公共服务水平逐步落后,总体而言农村衰败得现象越来越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不利于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

发展乡村旅游业是带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理所当然想要解决农村空心化的问题要以乡村旅游业作为突破口。乡村旅游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农业资源文化资源,依托优美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增加就业岗位,将旅游业与农村发展完美融合,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动力。

1.文献综述

在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了新常态,但是农村空心化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外移,空心化的问题未来可能越来越广,影响的程度也会越来越深,农村区域范围内的特征日益加重。不仅仅是在我国,在世界上众多的发达国家都大大小小经历过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农村空心化问题是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必然出现的阶段,是一种阶段性的现象。

1.1国内研究综述

1.1.1农村空心化的背景

从文献中看出空心化的定义包括两点:一是地理空间布局上的概念。主要是讲农村住房建设出现的新建筑住宅大部分集中在村庄外围、村庄内存在大量闲置宅基或废弃旧房的一种“外扩内空”的特殊空间布局状态。二是经济及人口意义上的概念。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原来生活在农村的人口逐渐向城镇中转移,由此引发的农村人口的外流和农村中的青壮劳动力流失造成了农村中闲置大量的空闲住宅、农村群居现象瓦解,人走了楼空了的现象日益凸显。中央一号文件多次强调了三农的重要性,各地政府为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指引下,在基于乡村旅游的开发视角下,农村中建立适合本土特色的乡村旅游服务成为治理空心化的重要途径。

1.1.2我国农村空心化的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1年的数据得知,全国共有13.5亿人口,其中农村人口有6.6亿,城镇人口有6.9亿,2004年至2010年城镇化的速度趋于平缓,至2011年后城镇化出现了负增长的趋势(如图1所示),由于新时期新农村建设用地的需求,农村中用于规划建筑的用地面积逐年递减同时农村中大量的适龄劳动力人口大量外迁,农村空心化的现象普遍存在各地区。

在2011年的時候,全国流动人口约为2.3亿,流动人口的增加无疑是城镇化的结果。从1996年初到2011年底,约有1100~1400万人年均转移的人口,农村的人口下降到了6.6亿人,和1996年相比下降33.33%,根据国家统计局调查结果发现,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7.35%在2016年底(如图2所示),农村空心化现象逐渐加剧。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大量向城市流动,造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短缺的状态,使农村的经济、政治、人口、文化、教育等领域都出现了空心化,由此也流露出了大量的问题,解决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势在必行。

1.2国外研究综述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逐步提高,城镇化的进展大大加快,导致大量农村人口向城市涌入,在新农村建设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比较特别的现在——空心化。因为国外农村人口迁移到城市后就在城市定居,农村种的宅基地自由流转,和中国农村人口只在城市工作不同,由于各种客观的外在因素和主观的观念意识影响,使得中国的农村人口无法在城市定居或者在城市定居后仍然保留着农村原有的宅基地。因此,国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镇规划和农村发展等领域。20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国情和政策的不同,许多国家都在探索改善农村,改善人文生活环境,也取得了初步成效。30年代中期,德国开始农村得建设运动,之后英国也相继开展了大规模的农村整治运动。日本和韩国随后在60年代与70年代开始全国范围内开展了新农村建设的示范项目,旨在解决农村生态环境和基础的设施进行治理,与此同时极大的促进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变,促进了农村与农业的融合发展。

2.农村空心化问题的危害性

2.1浪费土地资源,影响粮食安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提高,城镇化的扩张占用了越来越多的土地,与此同时空心村的出现,使得农村住宅向外扩张,农村住宅占用耕用土地,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这就造成了可耕地资源的减少,无疑加剧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紧张状况。报告《全国城镇化规划(2014~2020)》指出,2000年初至2011年底,因城镇化增长建成区的面积增长76.4%,而城镇化导致人口的增加只有50.5%,相对农村的人口数量减少了1.33亿人,但农村建设用地增加了3045万亩,导致这样的原因无疑是因为一户只能有一处住宅的宅基地政策没有落实到位,有的村民新建房子之后缺不把旧的房屋拆除,还有一方面原因就是在农村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占用更大的空间,如果这种恶性循环持续下去,农村空心化的问题将会越来越大,我国耕地的红线也有可能被突破,种植粮食的米面积急剧减少,必然会对国家粮食安全造成难以控制的影响。

2.2人才的外迁,影响农村的安全

农村经济的发展受到了农村空心化的制约和阻碍,导致因空心化的原因破坏了农村内生性增值的秩序。首先,农村中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务工,农村的青壮劳动力的减少,农业生产资料的增长逐渐缓慢甚至停滞;其次,知识结构和教育水平高的人才开始外流,不利于农村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再次,外出到城镇中务工的农民消费的场地开始转至城镇中,无疑拉动了所在地的经济需求,带动了城市的发展,使得城镇和乡村的差距逐渐拉大;此外,空心化导致农村的人口逐步减少,村内的精英开始流失,村中的公共事务交于能力较差的人或者说无人料理,然而留守在农村的老年人、妇女和儿童缺少照顾,容易造成农村社会安全的事故,甚至扩大为比较严重的公共安全事件。

2.3文化流失,影响农村文化传承

随着农村中青年劳动力、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以及乡村中的知识精英流出,而留守人员无法集中精力应对农村文化的建设和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对乡村文化构建和传承得不到政府的重视,精神生活力不从心,导致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文化的丧失。众多的因素综合在一起,使得原本就是空心村反而成为了传统陋习和不良文化的载体,不良文化(如迷信、赌博等)又出现在空心村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文化的传传承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问题。

3.农村空心化背景下的乡村旅游开发

城乡发展的平衡、粮食的安全与否、提高土地与资源利用率和降低人才的流失在未来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解决农村空心村,改善农村生活的环境,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乡村旅游活动,不仅可以盘活农村建设用地的资源,同时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为治理农村空心化提供了产业支撑,从而为乡村振兴铺平了道路。

3.1合理规划,因地制宜促发展

乡村旅游的开发能够形成良好的农村产业联动能力,能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合理的规划剩余劳动力、产业结构不平衡、收入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等问题问。地理位置、资源要素、市场需求、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导致发展乡村旅游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所以要制定不同的类型的功能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模式。

生产经营方式的不同,所以乡村旅游的发展更应因地制宜,乡村旅游实际上是一项富民的工程,农民能否富裕,还应该从实际出发,合理规划,“一村一策”的特色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把小农耕种文化沉淀到乡村旅游的规划中,从更深层次去挖掘农耕文化的内涵,塑造具有当地特色的品牌。

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产业集聚农村空心化地区,将产业融合到乡村旅游的发展中,够促进产业规模化、环境生态化、文化丰富化;在西南、西北等经济比较落后的地方,产业单一是瓶颈,发展综合的乡村旅游是有必要的;少数民族式的空心村可以以民俗文化为主题,平原的空心村易发展田园观光旅游产品。总之,构建出更多的旅游产品体系延伸产业链,实现乡村旅游的产业交叉、产业融合和产业联动,通过乡村旅游的的开发,合理规划农村土地,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地效用。

3.2增加受益群体

空心村的的根本问题就是如何解决人口的空心化。农民收入的提高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首要目,农民也能够分享旅游发展带来的收益,提高农民的积极性,农民应是受享受利益的主体。农民是农耕文化的创造者也是农村传统文化的获益者,早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的型产业,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给农村提供大量岗位,能够使农村的劳动力在家门口就业,从而减少流失。旅游业的这一亮点,无疑能使当地农民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农村建设之中去,在离土不离乡这种背景下有效的就业。除了要稳定农民的报酬之外,还要增加农民合法收入的途径。此外,提升农民的精神文化内涵,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同时要注重农民的知识水平和提高农民的劳动技能,这样才能让农民安稳的扎根。

3.3提高核心竞争力——传统文化

乡村旅游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让传统的文化由表及里的深入贯彻到旅游开发中,不仅能给游客带来农产品采摘、农村休闲田园参观等,还能带来对生活哲学、价值观等非物质文化的认识,“吃、住、行、游、购、娱”等各司其职,充分贯穿乡村旅游全过程的乡土风情、人文情怀。

把乡村特色鲜明的资源与保护传统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充分挖掘具有特色文化元素风情,把传统技艺、名人事迹、民俗民风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建立典型性的文化旅游线路,使得乡村旅游的每一个环节都有传统文化的基因,让各级农民成员受益,留下优秀的人才,降低农村空心化的发展速度,使乡村旅游的文化基础更加扎实,生机盎然。

4.结论

乡村旅游的发展在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上起到了很大的舒缓作用。乡村旅游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化解农村空心化的问题,空心村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以长远的眼光,合理开发利用乡村的空心区域,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对开发领域积极创新,切实将乡村旅游的开发与农村空心化治理规划相结合,将农民作为受益主体,加强对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传承传统文化,以生态文化保护的理念,共同推动农村空心化问题的治理。

参考文献

[1]Kai Yin, MeiPing Wen, FeiFei Zhang, Chao Yuan, Qiang Chen, Xiupeng Zhang. Research on the evaluation method of rural hollowing based on RS and GIS technology: a case study of the Ningxia Hui autonomous region in China[P]. Remote Sensing, 2016.

[2]夏正智.空心村現象的成因及治理对策[J].农业经济,2016(05):9-11.

[3]宋凡金,王爱忠,王东强.统筹城乡发展中乡村旅游开发与农村空心化治理[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05):755-759.

[4]罗林涛,张卫华.关于空心村整治问题的思考[J].中国土地,2014(02):50-51.

[5]刘小翔.转型期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D].延安大学,2015.

[6]《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bj/2014-03-17/c_126274610.htm.

[7]Caixia Jiang. Exploration on the Governance for Guangzhou's “Hollow Villages”[A].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USA. Proceedings of 2014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Education Management(EEM 2014 V66)[C].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 USA: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学会, 2014: 5.

[8]郭国仕.城镇化过程中的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J].龙岩学院学报,2013,31(03):88-96.

[9]袁芳.农村空心化背景下农业发展问题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10]Hu Sun, Yansui Liu, Keshuai Xu. Hollow villages and rural restructuring in major rural regions of China: A case study of Yucheng City, Shandong Province[J].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2011, 21(3).

[11]刘彦随,刘玉.中国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地理研究,2010,29(01):35-42.

[12]田新强.乡村旅游开发与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J].农业经济,2017(04):52-54.

[13]宋凡金,王爱忠,王东强.统筹城乡发展中乡村旅游开发与农村空心化治理[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5,36(05):755-759.

[14]蔡林,王庆.农耕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11):2810-2813.

[15]鄭露嫚.乡村旅游视阈下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6,37(33):41-42.

(作者单位: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乡村旅游治理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安顺乡村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的思考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