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探析

2018-09-03 03:49姚伟陆红红
神州·中旬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传承旅游发展

姚伟 陆红红

摘要:针对新农村建设而言,农村民俗文化本身具有其余社会要素无法躯体的作用,但是民俗文化同样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导致赖以生存的基础遭遇破坏。所以,针对新农村建设,就需要考虑到农村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样才能很好的满足新农村建设的需求。

关键词:农村民俗文化;传承;发展;旅游

一直以来,民俗文化都是中华文化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民俗文化的内容之中囊括了特殊的精神意义和价值,同时也是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最终记录。另外,民俗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培育独有的民族意识方面起到的很好的作用。所以,注重农村民俗文化的传承,能够基于新的模式来促进其发展,就成为当前需要重点分析的问题。

一、农村民俗文化的含义

农村民俗文化本身属于文化传播以及传统的一种载体,其广义文化层之中主要具备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所有的民俗事项或多或少都会对其生存的文化环境产生影响,而其真正的意义与价值则体现在特殊的文化内涵之上。虽然在全国各个地区,民俗事项体现有所差异,但是强烈的民族性与地域性依旧深深的印在这一部分体现上,对于一个地区、区域,甚至于国家,都会不同程度的反映其价值观念、处世态度以及行为习惯[1]。

二、农村民俗文化传承的建议

针对农村民俗文化的传承,还应该考虑到不良风俗习惯、新型农民培养、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注意事项,通过这一部分的分析,才能让农民民俗文化得以传承下去。

(一)破除不良风俗习惯,传承和发扬淳朴乡风

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传统文化处于边缘化的地带,逐渐丧失了生存空间。在农村,文化阵地始终处于荒漠化的状态,导致不健康的文化乘虚而入。但是我们应该相信,拥有群众基础的民俗文化,其本身具有巨大的力量,民俗文化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其本身是经过漫长的考验的,是当前民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历史传统之中,农业社会物质条件直接决定了其伦理精神本身带有农耕文化的实际特点,特别是在农村,家族利益的宗法集体主义的强调,重视和谐的中和注意,注重人伦关系的情感主义等等,在民俗文化之中,就会保留人的审美情操。如端午节赛龙舟体现出来的自强不息、拼搏不止的精神;中秋佳节体现出来的阖家团圆、团结和睦的精神……这一些优良传统民俗的传承与发扬,就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最为正确的认识,也是新文明得以创建的积极措施,是乡风文明构建的有效手段,这些传统的美德,对于农村社会秩序的维系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然,相比其余的传统文化,民俗文化之中包含了良俗和陋俗同生、精华与糟粕并存的特点。民俗文化本身也存在一部分落后的文化,如经商拜财神、出门看吉凶、凡事看风水等,这是都是我们应该抵制的,这些不良的风俗文化会对相逢文明建设带来影响,阻碍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的建设。因此,对于新农村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就需要深入的挖掘农村民俗文化资源,能够截取其中的精华部分,将不良的风俗与风气摒弃,确保民俗文化的创新与传承,这样才可以实现农村先进文化的建设[2]。

(二)积极培养新型农民,提升农民整体素质

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而人就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力量,是生于农村、长于农村的广大农民。目前,因为大部分农村人口缺少高等教育,大部分劳动力的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就会导致在新农村经济艰涩和中,低文化素质的农民处于弱势地位,这样会给农村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压力。想要实现物质、精神以及政治文明的发展,就需要努力提升农民的基本素质,能够培育出一大批的新型农民。

基于实际情况的分析,就需要做好农民思想道德建设,能够在农村整体精神文明建设中做到:第一,开展信念与形势教育。基于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开展普法宣传,能够讲形势、讲政策,确保广大农民群众能够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进一步提升思想觉悟;致力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能够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之中贯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深深扎根于农民的脑海之中。第二,开展职业道德、社会公德以及家庭美德教育,帮助农民树立出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大力提倡农村文明传统的弘扬,倡导孝敬父母、团结邻里、和谐共存的好风尚。提倡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扭转社会的不良风气。大力推进科普教育,积极引导农民崇尚科学,抵制迷信,这样才能够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三)增强公共文化设施投入力度,打造农村文艺活动队伍

对于新农村建设,就需要重视农村文化设施的建设。目前,农村文化基础设施还处于落后的状态,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供给相对的短缺,农民需要文化设施与文化活动。但是就目前的了解来看,农村大部分的“活动”就是打扑克、打麻将,这些是农民闲暇生活之中时光消磨的主要方式。虽然在县一级也修建了文化站、图书馆、农机服务中心等设施,但是与农民本身距离较晚。所以,在今后的文化建设中,就应该以政府作为主导,以乡镇作为依托,能够将农户作为主要的对象来发展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基于这一种情况的分析,那么开展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就是非常必要的。

三、基于农村民俗文化的创意旅游产业发展

针对农村民俗文化的发展,可以利用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模式来带动其发展,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

(一)农耕观摩型发展模式

在民俗文化中,上千年的农耕工艺和技术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就可以在种植区域、种植形式、种植品种等诸多方面形成一定的创意,从而推动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第一,针对种植的区域,需要做好事先的规划设计,这样才能够做好土地合理的分区规划,并且在每一个區域所种植的农产品,都需要形成一定的规模效应。第二,在种植形式方面,可以考虑到农作物本身种植成为具有特殊含义或者是独特艺术图案的形状。第三,在种植品种方法,可以考虑到基于生产过程的高矮、大小、颜色等进行合理的搭配,这样就可以形成一定的观赏和采摘效果。第四,针对种植劳动主体上,也需要进行创意。直接将土地划分成为小块,租给游客,让游客可以自己来决定种植的作物。当然,游客不再的时候,也可以委托村民来帮助打理。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让游客体验农耕文化,体验民俗文化真正与安全、健康、新鲜的农产品需求相互的结合起来[3]。

(二)节庆体验型发展模式

在农村区域,拥有诸多丰富的地方文化特色与格调的节庆活动,这些节庆活动就成为民俗文化发展的契机。对于节庆的体验发展模式,就是基于传统的节日、民俗活动作为其主题,能够深入的挖掘与整合民俗文化资源,进而呈现出地方节日与特色的一种旅游开发模式。

如,利用传统的,或者是已经俗成的民俗节日,开发成一种将参与和欣赏相互结合的旅游项目。在节日上,利用时间的连续性,开发出基于节日来推广产品,基于节日来体验不同时期民俗目的的民俗专题旅游产品。在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中,除开对观赏性的考虑之外,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旅游者本身的参与性,如利用赛龙舟、民族歌舞等传统文化中的娱乐活动,在旅游者参与之后,给予适当的奖励,如视频DV,地方的特色产品等,这样就可以加深游客对于旅行的最终印象,进而提升再一次旅游的可能性。

(三)曲艺表演观赏型发展模式

绚丽多彩、波澜壮阔的传统曲艺,其大部分都来源于农村乡野,也是目前农村民俗文化之中最为流行、最为传统的一种行为方式。目前,全国有据可考的戏曲种类达到200余个,这些传统地方曲艺从诞生之日开始,就和农民、农村结下不解之缘。第一,基于农村生活作为题材的曲艺发展,提供了生存的素材和宝藏。农民观众能够为地方曲艺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活动平台。第二,广大农民一直都是最为忠实的曲艺表演观众,农民不仅可以得到审美的愉悦,同时也能够在潜移默化之中获取历史文化、伦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识。对于这一部分地方特色,对于面临消失的曲艺,我们就需要就爱你工期开发出来,让其成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而得到传承与保护,让其成为旅游的一个重要消费品。曲艺表演观赏发展模式的深度开发,不但可以净化人们的心灵,同时还能够规范人的行为,对于培育文敏、健康的乡风民风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能够增强新农村建设的凝聚力[4]。

四、结语

总而言之,农村民俗文化,就是基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在日常生活之中形成的文化,民俗文化属于生活之中农民的文化人士水平、思想道德观念,同时也是逐渐形成的社会认知能力、价值观念、人生追求、处世态度等,总体来说,就是最为深层次的心理结构呈現。在当前的农村区域之中,民俗文化和日常的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针对农村民俗文化,我们要懂得去继承,去发展,这样才能够让其得以保存,让民俗文化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更好的服务新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陶维兵.新时期湖北农村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基本思路[J].学习月刊,2017(02):16-17.

[2]杜民.弘扬民俗文化推动新农村建设[J].大众文艺,2014(19):12.

[3]郑志杰.新农村民俗文化创新研究[J].包装世界,2014(01):94-95.

[4]蔡元新.浅谈民俗文化在促进农村文化繁荣中的作用[J].农民致富之友,2012(20):194.

猜你喜欢
传承旅游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