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汉字”

2018-09-03 08:49
学苑创造·C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东坡肉清蒸松子

古有曹操望梅止渴,今有小编用汉字止饿!每当小编饿了、累了、困了,就会看一看下面这些汉字,因为每一个字都是一道大菜啊!且听小编细细说来——

无肉不欢:丳是烤肉、嚻是四喜丸子?

“丳”的本义是烤肉用的铁扦,有了它,即便不去学厨艺,也可以烤得一手好串。不过,古人在造字的时候,为了让“丳”看起来更像烤肉,也是操碎了心,你看它的样子就像还随扦附赠了两块热腾腾的烤肉!

所以,在吃货们的眼里,这哪里是铁扦,明明就是让人忍不住撸起来的烤串嘛!如果再撒上一点孜然粉,简直就是完美!一定能满足你想吃肉的心。这个字,你能记住吗?

“嚻”看上去就像是一盘四喜丸子,还是经过精心摆盘的那种,中间画龙点睛地加上一“頁”小青菜做装饰,透露出厨师良好的审美与艺术修养。实际上,“嚻”里的这一“頁”不是青菜,而是人头!周围四个“口”表示向四方叫喊,所以“嚻”的意思就是人转动头部向四面八方大声说话、喧哗。可能是人们后来觉得“頁”这个“人头”放在里面比例不太对,于是就用“嚣”字取代了它,但意思都是一样的。

“熽”这个字是形容火炽盛的样子,但小编觉得它怎么看怎么像一只让人食指大动的挂炉烧鹅啊?将肥美的大白鹅沐浴焚香,斋戒三日后,再以烧鹅环吊起,放入明火大烤炉中。你以为这是在炼仙丹吗?不,这是在烧鹅。将鹅烧至表皮干紧,达到像“熽”这样的程度,一只美味的烧鹅才算大功告成。

只要是一个合格的吃货,看到“壨”这个字就一定会联想到被切成整整齐齐的、像麻将块一样的东坡肉,小编都能脑补出它那红得透亮、色如玛瑙的样子了,一点也想不到“壨”古同“垒”,本义是用砖、石等堆砌起来的防御工事。

說到东坡肉,想当年苏东坡在杭州当官深得民心,逢年过节就有人抬猪担酒来给他加菜,无私的东坡先生自然不会独享!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烧成肥而不腻的“东坡肉”,然后分送给手下帮忙的民众,果然大家吃了都说好!

鲜美汉字:龠是松子鱼、夌是清蒸鲥鱼?

松子鱼做法极为复杂,先要将鱼用刀斜切成梭子形,炸时刀纹才会爆出卷起,呈现出“龠”这种松子的形状。你看“龠”身上这整齐的松子花纹,简直就是专门为强迫症准备的嘛!

不过,“龠”的本义其实跟鱼没有半毛钱关系。据《说文》记载:“龠,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所以“龠”里面的这三个“口”其实是乐器上的孔啊!

同时它还是一个量词,一“龠”等于半合(gě)。那“半合”又是多少?小编只能说“十合为升,十升为斗”,剩下的你自己推算吧。

松子鱼的做法太过复杂,像小编这种手残星人更加偏爱“夌”这种清蒸的做法。你看“夌”这曼妙的身形,像不像一条的鲜美清蒸鲥鱼?蒸之前是什么样,蒸之后基本还是那个样,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汁原味。

“夌”这个字因为太过“原汁原味”,所以加了不同的“调料”,蒸出来就是不同的味道。“夌”本义是攀越的样子,但也可以用作“陵”和“凌”,作为“陵”时意为超越;作为“凌”时则意为侵犯、欺侮。

“秋风起,蟹脚痒;菊花开,闻蟹来”。“霝”这个字总是让小编不自觉回味起最爱吃的螃蟹豆腐煲。不信你瞧,“霝”上的这个“雨”字多像一只张牙舞爪的阳澄湖大闸蟹!下面那一块块的东西,自然就是嫩滑的白豆腐啦!秋季养生都在这一煲之中了。

而“霝”这个字除了假装自己是螃蟹豆腐煲,在古代它还有好几副面孔:古同“零”,表示液体掉落,例如,“感激涕零”就是感激得眼泪掉下来。也可以同“灵”,意为灵验。它还有个大招,通“令”表示善,这么说来,看来人生四大惜事之一“老无令名”也可以写成“老无霝名”喽。

容器艺术:旹是冬瓜盅、鬯是火锅?

冬瓜盅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的容器竟然可以吃!但你看“旹”这精细的刻花,要小编把它吃下去,还真的有点舍不得呢!虽然长得这么像,但实际上“旹”并不是一个被精雕细刻的冬瓜,而是“慢走”的意思。不过在古代这个字经常与时间的“时”混用,所以慢慢地也就被取而代之了。

每次看到“鬯”这个字,小编都会想起中国吃货最伟大的“发明”——火锅。

只要在火炉上放一个小锅,基本上无论什么食材往里面一丢就能吃了,简直就是懒人福音。小编仿佛都能看到“凵”里那些在沸汤中浮浮沉沉的腐竹和肉丸子了呢!

“鬯”的真实意思其实是用郁金草酿黑黍而成的酒,用来配火锅也是极好的。慢着!这“鬯”好像是古代祭祀用的香酒!算了,我还是喝水就好了。

说了这么多,小编就想问你一句话:这桌汉字做成的满汉全席,你看饿了吗?

猜你喜欢
东坡肉清蒸松子
松子儿有个神奇碗
清蒸螃蟹
“东坡肉”的由来
澳门香料之星
松子和小鸟
东坡肉
鲜香四溢
北美星鸦知道松子藏在哪儿
把东坡肉吃上一百遍
小松鼠的松子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