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2018-09-03 03:47张世花
智富时代 2018年7期
关键词:就业结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

张世花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体制的改变,重庆市的产业结构和经济状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近年来重庆市GDP增速稳居全国前列,因此研究重庆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为其他省市提供一些经验。因此,文章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和方差分解,研究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能够推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优化也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主要是通过产值结构表现的,对就业结构影响不大。

【关键词】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经济增长

一、重庆市产业结构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现状分析

(一)重庆市产业结构发展现状

近年来,重庆市主动适应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方式的转型,抓住战略调整的机遇,积极推进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原来的“二三一”优化为“三二一”格局。2015年重庆市三次产业占比为7.32:45:47.7,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

从1985年至2015年第一产业比重变化幅度较大,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在40%和50%之间浮动,变化趋势比较平缓。在2008年之前重庆市第二产业占据最大的比重,高于第三产业,这是因为重庆市拥有中国最大的汽车生产量和世界级的网络终端制造基地,从而推动了第二产业的发展。自我国实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以后,重庆市第三产业比重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尤其在2008年之后,超过了第二产业比重,这主要得益于政府的支持,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及重庆地处“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节点。

(二)重庆市就业结构发展现状

“配第-克拉克”定理表明,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最终,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呈现出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减少,第二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增加的格局。

重庆市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比重持续下降,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出现平缓增长的趋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从1985-1993年期间,发展比较平缓,1993年之后超过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并且开始迅速增长,在2012年开始超过第一产业。这说明重庆市自1985年以来,从第一产业转移出大量的劳动力,被第二、三产业吸纳,这一趋势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

(三)重庆市经济增长发展现状

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在1985-1992年之前发展比较平缓,主要原因是改革开放刚刚开始,计划经济逐步向市场经济过度阶段,以及最初的基数低等原因。1992-1996年地区生产总值增速较大,主要得益于市场经济的推动,实现了各要素资源的合理配置,尤其推动了第二、三产业的迅速发展。1997年至今,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发展迅速,总量不断增加。特别是西部大开发以来,由于国家各项政策的倾斜、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及基础设施的改善等因素推动,重庆市地区生产总值以近似指数形式迅速增长。

二、重庆市产业结构优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变量选取与数据处理

为了比较全面的反应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产业结构采用以下两个指标进行衡量:一是第一产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即国内学者采用的产业结构调整系数,用S1表示;二是克拉克提出的产业结构调整系数,即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用S2表示。这两个指标与产业高度化呈反向变化,即S1、S2越小,产业结构程度越高级。衡量经济增长指标采用实际地区生产总值,用GDP表示。为了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对数据取对数,分别表示为X1、X2、Y。数据来源于2016年《重庆市统计年鉴》。

(二)实证分析

1.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根据平稳性检验结果表2-1可知,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Y、X1、X2均为非平稳序列,但是它们的一阶差分序列均为平稳序列。因此,原始序列Y、X1、X2均为一阶单整序列。

2.构建VAR模型

构建时间序列的VAR模型之前,必须对模型的最优滞后期数进行判断。运用eviews6.0进行操作,得到表3-2的判定結果。根据赤池信息准则(AIC)、施瓦茨准则(SC)、最大似然值准则等来确定最优滞后期,由表知,LR、FPE、AIC、HQ四个指标都确定了滞后3期,因此构建VAR(3)模型。

构建VAR模型,得到如下结果。三个方程的F-statistic分别为147.5026、1031.948、293.7248,说明模型总体上是显著的;拟合优度R-squared分别为0.986622、0.998066、0.993237,说明拟合程度较好。

3.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由上文知,VAR模型是一个平稳的系统,因此可以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进一步研究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影响过程。就业结构的变动对产值结构短期内存在正向影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第三、四期变为负向影响,呈现先上升后平缓再下降的趋势。而从长期来看,为持续的正效应,在第九期影响最大,达到0.029841,之后出现下降趋势。这说明重庆市第一产业还没有完全转变为以技术、资本、机械为主的集约型生产方式,第一产业劳动力投入依然较大,由于受大城市、大农村并存,农村劳动力数量较多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就业结构的调整还需要更长的周期和更大的力度。

产值结构的变动对就业结构的变动呈现先负效应后正效应的趋势。当给产值结构一个正向冲击后,就业结构立即反向变动0.001500个单位,在第三期达到最大值。从长期来看,产值结构的变动对就业结构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表明重庆市第一产业产值结构逐渐优化,拉动了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产值结构对经济增长有持续的负向影响,呈现先快速上升后快速下降,最终趋于稳定的状态。这说明,产业结构优化有利于推动经济增长。就业结构的变动对经济增长表现出明显的负效应,但是在第七期之后,变为正效应,并趋于稳定。

重庆市经济增长对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通过产值结构表现出来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够拉动经济增长,但是产值结构的影响逐渐增强,就业结构的影响逐渐减弱。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步伐较快,就业结构的优化则比较缓慢,二者没有有效协调,有待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贾静涛,孙文生,李园菲,苑甜甜.河北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论坛,2017(02):22-25+72.

[2]杨玲.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产业结构合理化与高级化[J].经济师,2017(01):10-11.

[3]殷英,彭仁孚,谭元发.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分析——以湖南省为例[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5,8(12):12-16.

[4]孙跃兵. 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5.

[5]唐滔.重庆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C].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2007:511-515

猜你喜欢
就业结构经济增长产业结构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陕西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实证研究
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分析——基于新结构经济学的视角
贵州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同关系研究
我国本科院校工科类专业招生规模研究——基于产业、就业结构偏离理论
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变动、技术进步与碳排放
中国解决产业结构问题从淘汰落后产能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