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研究进展

2018-09-04 10:25李舒平曾伟杰
现代养生·下半月 2018年4期
关键词:中医治疗中医脑卒中

李舒平 曾伟杰

【摘要】脑卒中在全球已成为第一致残和第三致死原因的疾病。大多数的脑卒中幸存者会遗留脑损伤的症状,肢体痉孪是其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脑卒中后痉孪造成了僵硬、阵孪等不良症状使患者出现错误的运动模式,对患者融入社会造成障碍而且增加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而中医治疗在脑卒中后肢体痉孪功能康复方面至关重要,效果显著。

【关键词】脑卒中;肢体痉孪;中医;中医治疗

中国每年有200万卒中新发患者,其中约80%的卒中患者由于残疾而独立生活困难,而卒中后痉挛是其最常见的功能障碍,发生率约65%,重度的痉挛会使患者出现疼痛、关节挛缩、僵硬和变形等,阻碍日常生活能力的自理,给患者带来躯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目前中医治疗肢体痉挛的方法颇多,且疗效独特,主要方法包括针灸、穴位埋线、穴位注射、推拿、中药熏洗、中药口服等。现将近年来中医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会肢体痉挛的进展综述如下。

1 脑卒中后患者发生肢体痉挛的情况

随着我国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己达到250/10万,位列世界排名第二,且逐渐有呈年轻化发展的趋势。2014年我国的一项研究显示1个月、3个月、6个月时痉挛的发生率为42.7%,63.7%、65.7%,上下肢体痉挛的发生率在3个月时达到最高水平。因此,早期预防痉挛的发生、尽早治疗肢体的痉挛,对防止异常姿势的产生,使肢体模仿正常的运动模式显得尤为重要。

2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中医治疗

2.1 针刺治疗

针刺是中医治疗中风后偏瘫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疏经活络、解痉通经的作用,在缓解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痉挛状态、促进肢体运动功能恢复等显示出独特的优势,已成为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常规疗法。针刺各家学说颇多,现举例分而述之:

2.1.1 现代康复思想指导下的体针疗法(张力平衡针)

根据脑卒中后偏瘫肢体的痉挛特点,现在医学家总结出以协调屈伸肌肌张力为特点的张力平衡针刺法,目的是降低痉挛肌的肌张力,增强拮抗肌肌力。阳正成通过60例随机对照试验观察张力平衡针治疗肢体痉挛的临床疗效,采用临床痉挛指数、改良Ashworth评分进行肌张力评定,结果提示张力平衡针法组在缓解患者肢体痉挛状态方面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2.1.2 阴阳辨证选穴

戴珍认为从中医学阴阳学说来看,拘急收缩属阴,舒缓伸张属阳,阴有余而阳不足则见拘急不舒。所以采用补其缓而泻其急的针刺方法,即以针刺手法补其正虚处于弛缓状态的经筋,而泻其因邪实壅滞处于拘急状态的经筋,从而使肌痉挛得以缓解。赵晓峰等采用根据补缓泻急的原理,结果示治疗组对肌张力的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康复训练对照组(P<0.05)。

2.1.3 针刺督脉与夹脊穴

《灵枢·经脉》曾提到说膀胱经和督脉之别皆挟脊而行,夹脊穴则位于二经之中,针之可畅达二经之经气。邓玉金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予以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4周,前后进行Ashworth评分,两组相比,治疗组患者的MAS评分明显降低,统计学有显著的差异(P<0.05)。

2.1.4 经筋刺法

肢体痉挛多发生在脑卒中后1-3个月,病位在经筋,表现为屈伸不利、筋肉拘急、僵硬强直,属中医“经筋病”范畴,故部分医家认为痉挛状态应从经筋论治。封桂宇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观察经筋刺法对中风后痉挛的肢体临床疗效,治疗组为经筋刺法,对照组为传统针刺法,结果显示经筋刺法较传统刺法更能有效地缓解肌肉的痉挛程度。

2.1.5 头针疗法

头针可以提高大脑皮层神经细胞兴奋性,增加皮质相应部位的血循和代谢,帮助可逆性损害脑细胞的恢复,从而降低肌张力、改善关节活动度,目前其疗效己得到认可。郭严观察中风痉挛性患者110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头针可显著缓解中风痉挛性偏瘫,并能改善ADL能力。

2.1.6 电针疗法

针刺人穴位得气后,利用电针仪通以一定的电流,利用电流在腧穴的持续作用加强感觉的刺激,以加快局部组织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一项关于电针治疗脑卒中后肌痉挛的文献分析显示多种穴位的电针都能有效缓解肌痉挛。陈晓军等也证实电针夹脊组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的总体疗效要优于常规针刺组,其中以下肢功能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P<0.01)。

2.2 灸法

中国古代灸法是通过艾叶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作用于穴位,而达到疏通经络、驱寒除湿等作用。与针刺相比,艾灸无创、作用温和,而针刺容易让患者产生紧张、疼痛的感觉,从而诱发、加重肢体的痉挛。目前艾灸疗法已非常普遍,霍新慧等将68例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艾灸结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改良Ashworth量表、Fugl-Meyer评定量表、 PRO量表指數均优于对照组(P<0.05),因此艾灸结合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上肢痉挛状态,提高运动功能水平和生存质量。

2.3 穴位埋线

穴位埋线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能发挥针刺效应外,还具有穴位封闭效应、刺血效应等,产生持久的刺激作用,与针刺相比,作用持久,节省了时间,同时也减轻了针刺的痛苦。周鄂对80例脑卒中所致上肢痉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发现用穴位埋线法治疗脑卒中所致上肢痉挛的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唐梁英等将治疗组病例给予予华佗夹脊穴埋线法治疗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结果显示华佗夹脊穴埋线法对治疗脑卒中偏瘫肢体痉挛有效,且其作用时间长,临床应用价值高。

2.4 穴位注射

穴位注射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状态多采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剂,以起到活血化瘀、通利经脉的功效。丁志清等将45例脑卒中下肢痉挛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后发现穴位注射技术相较于普通针刺对治疗脑卒中后下肢痉挛有更好的疗效。魏洪等应用阴经穴位注射灯基花素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痉挛状态35例,说明阴经穴位注射灯盏花素注射液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痉挛状态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5 推拿治疗

痉挛属中医学“痉证”等范畴,中医学认为系筋脉失于濡养而形成之。推拿压力大、接触面大,具有滑利关节,舒筋活血,缓解肌肉、韧带痉挛、促进血液循环等作用。康绍权为研究康复推拿疗法对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的康复治疗效果,将脑卒中偏瘫痉挛患者10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进行常规肢体康复锻炼方式治疗,观察组54例则在康复锻炼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理疗推拿疗法配合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在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以及肌张力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明显差异性(P<0.05)。

2.6 中药治疗

2.6.1 中药熏洗

金静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证明中药熏洗对于脑卒中后上肢肌肉痉挛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较高。邹秋玉等将10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患者进行随机实验后发现中药熏洗可明显改善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症状。

2.6.2 中药口服治疗

脑卒中后偏瘫痉挛的中医文献早有记载,历代医家对痉病的治疗也各有见解,有养阴柔肝、舒筋活络、活血化痰祛瘀、温阳通脉等治疗,方药也各有不同,比如《伤寒论》中的芍药甘草汤、《金匮要略》中的括楼桂枝汤、黄芪桂枝五物汤以及各种自创方在临床研究中都被证实可有效缓解患者肢体肌张力升高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能有效地改善脑卒中后肢体痉挛,但目前针对中医治疗方法的研究以疗效观察研究为主,而作用机理研究较少。所以今后的研究应加强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机理研究,以进一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尽最大可能缓解肢体痉挛状态,促进康复。

猜你喜欢
中医治疗中医脑卒中
浅析中医治疗糖尿病的优势与不足
通乳颗粒结合乳房手法按摩治疗产后缺乳疗效观察
尘肺合并肺心病心衰的中医治疗现状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