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教学 培养创新意识

2018-09-04 08:49张丽娟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18年1期
关键词:培养创新课堂

张丽娟

【摘 要】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今天”的创新,是“明天”创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

【关键词】创新;培养;学生;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437(2018)04-0185-0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今天”的创新,是“明天”创造的基础[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这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索[1]。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每一节数学课的永恒目标

全国教育工作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我们在制定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时,都要把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传统的教学观把学生的脑袋看成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上课时,千方百计地向学生灌注课本的知识,并要求全班学生分析和解答问题时,必须按课本或老师既定的思路进行分析和解答。否则,即使答对了也会被否定。例如在我镇的一次评优课中,一位教师出示这么一道例题:“滨河公园原有20条船,每天收入360元,照这样计算,现在增加了15条船,每天一共收多少元?”老师让学生演算,很快地教师肯定了下面两种解法:①360÷20×(20+15);②360×[(20+15)÷20]。但当某同学提出第三种解法:360×(20+15)÷20时,马上被教师以不合数理为由给否定了。课后,我琢磨这学生的解题思路,终于悟出了他的思路。他先假设每条船每天收360元(把每条船每天的收入扩大20倍),那么(20+15)条船每天收入360×(20+15)元,把这个积缩小20倍,就是所需答案。一个小学生,能用假设法解题,应该说是非常难得的。

知识是不断更新的,人的创新能力是终生受用的。因此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每一节课的重点来抓。

2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必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让学生有良好的心境。学生有了充分的心理自由,就能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考,他们的潜能就能挖掘,敢于“标新立异”、“异想天开”。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方的情感和思想交流的过程。小学数学教学,着重概念、概括、推理和计算。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总是板着面孔,学生就会对枯燥乏味的教学感到厌倦。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中“指挥与服从”的师生关系,以师生平等的心态实施教学,热爱学生,坚持教学民主,在课堂内创设一个宽松、和谐、充满信心的氛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授课圆的认识时,我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学生爱动手操作的特點,以小组形式,让学生尝试自我探索。先用圆规画几个大小不同的圆剪下来,沿着直径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小组中讨论、交流、小结。在学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交流揭示圆的特征和各部分的名称。整个学习过程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学习气氛积极向上。

3 激发兴趣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

启发和激励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托尔斯泰说过:“成功是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育对象,借助电化教具,巧设教学环节,巧设例题。如在教学“能被5整除数特征”时,我先让学生随意举一个三位数、四位数,这时难倒了不少学生,而我却快速地举出了一连串能被5整除的三位数、四位数。学生感到惊奇了,由此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兴趣。我把握“火候”,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他们充分的空间,让他们自由讨论、探究规律。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出乎意料的好。

4 引导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

“发现问题和缺点正是创新的前奏”,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问,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所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巧设或安排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观察、评析、起疑找错,并改错及完善它。在教学“分数能否化成有限小数”一课时,我先出示三个分数:4/5,5/8,3/4,让学生把它们化成小数,同学们很快地完成了;然后我又出示另三个分数:1/3,4/7,5/9,要求同样把它们化成有限小数。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同学们还在忙于计算,终于有位同学举手发言:“这三个分数的分子除以分母都是除不尽的。”我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质疑:“为什么有的分数可以化成有限小数,有的分数却不能化成有限小数?任意给一个分数,你能否不经计算就能判断它是否可以化成有限小数?”经我这么一问,课堂气氛马上活跃起来了。同学们有的在分析比较上述的两组分数,有的忙于计算,有的苦苦思索。我稍作提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每组分数的分母与这个分数所化成的小数有什么联系?”余下的问题我就让学生讨论、研究解决。这一节课,同学们通过质疑、探究、最后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2]。

在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创新意识在不知不觉被最大限度地挖掘。

5 鼓励求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核心

一成不变,因循守旧,就不可能创新,因此鼓励学生求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核心。它要求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积极、独立地思考问题,寻求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充分发挥。

我在教学反比例应用题时,出示例题:“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要4小时到达,每小时需要行多少千米?”按教材要求,让学生用算术法解之,同学们很快就做出来了:70×5÷4=350÷4=87.5(千米)。接着,我启发学生,让他们尝试用反比例知识列方程解答。最后,我鼓励学生求异,寻求此例题更多的解法。结果宝珠同学想出第三种解法:

70÷4_5=87.5(千米)。我让她讲出算理来。她说:“路程不变的条件下,速度与时间成反比例。原来的时间5小时乘

以4_5等于现在时间4小时,所以原来速度除以4_5就是现在的速度。”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同学们的情绪仍然很高涨,一个个在苦苦思索。好不容易张振科同学终于把

第四种解法找到了:70×5_4=87.5(千米)。我让他讲算理,他说:“路程不变的条件下,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现

在时间4小时乘 5_4等于原来时间5小时,所以现在的速度

除以 4_5等于原来的速度,即原来的速度乘 5_4就是现在的速度。”这一节课,同学们得到教师的鼓励,大胆地进行发散性思维,创新的潜意识被充分挖掘出来。

既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就要优化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优化课堂练习,千方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刘汉金.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J].师道:教研,2014(4).

[2]苏秋香.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J].新课程:上,2016(7).

猜你喜欢
培养创新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