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大张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2018-09-05 09:32赵永峰
安徽农学通报 2018年16期
关键词:子系统区域资源

郑 慧 赵永峰

(集宁师范学院,内蒙古乌兰察布 012000)

乌兰察布市、张家口市与大同市3市由于地理位置、历史、经济、文化、生态等多方面,具有跨区域合作的自然基础与区域合作条件与优势,在服务和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014年8月乌大张联手共同建设长城金三角合作区,共筑同建区域经济体,组团加速融入京津冀,乌大张3市将在基础设施相连相通、产业发展互补互促、资源要素对接对流、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联防联控等方面开展实质性合作[1],将有利于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放大区域整体优势,实现乌大张区域产业的整体健康可持续发展。如何实现乌大张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可持续发展,是乌大张区域合作的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因此,如何准确分析定量评价乌大张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符合城市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特征,掌握其协调发展历史演化的过程以及未来变化趋势特征,对于促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复合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虽然基于多系统间协调发展定量分析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一定的前期成果,但综合研究成果分析可知,还主要侧重于从人口与经济[2-5]、经济与环境[6-8]、资源与环境[9-11]协调等2个或3个系统之间进行协调发展的定性与定量分析,鲜有将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作为同一系统进行协调发展研究,且对所处不同地区的跨区域合作的乌大张3个城市,同时对同一时间段多个城市所表现出的协调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也很薄弱。因此,本研究将协调发展理论模型进行了多个城市复合系统间的拓展实践和有益尝试,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系统同时纳入到同一城市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研究体系中来,对乌大张各城市子系统及所由子系统构成的城市复合系统的综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定量分析,揭示各城市复合系统的协调发展演化历程,对乌大张3个城市的协调发展演化过程进行城市之间的综合分析与比较,为科学掌握城市复合系统间协调发展过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针对性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对策和建议,并深入探讨城市之间实现可持续协调发展合作的可行性合作模式,从理论和实践层面可为多城市、多系统的协调性发展评价提供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1 协调发展定量分析评价方法

1.1 指标体系的构建 本研究在综合分析整理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依据地方性与可行性、系统性与科学性、稳定性与动态性的原则,结合乌大张区域城市发展的特点,通过理论研究、频度统计及数据可获取性等方法,构建了乌大张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乌大张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1.2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是将具有不同计量单位的数据按比例缩放,去除数据的单位限制,使其数值落入特定区间0和1之间,将其转化为无量纲且小于1的纯数值,以利于具有不同单位或量级的指标能够依据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数据的定量分析,本研究中指标数据的无量纲化处理采用离差标准化数据处理方法。

1.3 指标权重系数的确定 在城市复合系统综合评价过程中,权重的大小反映了评价指标的重要程度,确定各指标权重的方法有很多种,概括起来分为主观赋权评价法、客观赋权评价法及组合集成赋权法,本研究拟采用主观赋权评价法中的层次分析法。

1.4 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定量计算 根据上述步骤计算得到标准化处理数值与各指标权重,采用线性加权模型子系统的指标项数,Bi代表各个城市子系统的综合得分,通过人口、资源、环境、经济4个子系统的综合得分,来定量分析人口、资源、环境、经济4个子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

1.5 协调发展度的计量方法 根据前人相关研究成果[12],区域的协调度计算公式为:

式中:V为变异系数;V=S/Y,Y是4个子系统综合得分的平均值,S为其标准差。协调度C数值越大,表征子系统之间的平衡性越强,区域4个子系统之间的发展关系越协调。反之,协调度C数值越小,表征子系统之间的不平衡性越大,即区域4个子系统之间的发展关系越不协调。为了更准确地度量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高低,特引入协调发展度模型,其既体现了城市子系统协调发展组合状态的数量程度,又反映了城市子系统之间的协调状况,其计算公式[13]为:

式中:T=αB1+βB2+γB3+δB4,D为协调发展度;C为协调度;T为区域4个子系统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指数;B为各个子系统的综合得分值;α,β,γ,δ分别为4个子系统的待定权数,在本研究中,认定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因此采用均值法确定其权重,取值α=β=γ=δ=1/4。

1.6 协调发展度等级划分 根据上述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计算协调发展度,D∈[0,1],协调发展度D值越接近1,说明城市子系统之间的发展程度表现为越协调,反之,越不协调。本研究参照前人相关研究成果,依据协调发展度的大小将协调发展水平分为极不协调、较不协调、基本协调、比较协调、非常协调5个层次(表2)。

表2 协调发展水平度量标准

2 乌大张城市4个子系统协调发展评价

2.1 定量评价结果 本研究所采用的原始数据均来自于2003—2017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按照前述评价方法,首先对指标原始数据进行离差标准化处理,依据层次分析法确定城市子系统各指标的权重系数,然后,再根据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的定量计算方法,分别计算得到2003—2016年乌大张3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4个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的计算结果,见表3。在此基础上,依据协调发展度模型,计算2003—2016年乌大张区域及3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的协调发展度,并对其进行了协调发展类别划分,见表4。

2.2 评价结果分析 为更直观地对乌大张城市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分析,将2003—2016年乌大张3城市与乌大张区域的综合评价指数、协调发展度测算结果绘制成图1~图3折线图,并依据上述定量评价结果,对乌大张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状况分析如下。

2.2.1 综合评价指数分析 根据乌大张2003—2016年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综合评价指数趋势(图1)和乌大张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表3)分析可知,乌大张3市综合评价指数呈现出相似的缓慢波动增长发展趋势,其中张家口市综合评价指数增长幅度最大为0.541,其次是大同市为0.5,增长幅度最小为乌兰察布市0.394。张家口市综合评价指数走势经历了2次U型增长阶段,2003—2012年总体增长趋势较为稳定持续,2012—2016年经历小幅下降后又表现为持续增长趋势。大同市与乌兰察布市2市综合评价指数增长趋势表现较为一致,增长过程表现为2个各阶段,2003—2010年总体增长持续稳定,2011—2016年经历了小幅下降后,又表现为缓慢持续增长。乌大张区域综合评价指数由于受到大同市与乌兰察布市2011年的下行趋势影响,综合评价指数整体趋势走向与大同市与乌兰察布市相同。

图1 乌大张2003—2016年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综合评价指数趋势

结合表3具体分析可知,张家口市人口与环境系统综合发展水平较高,资源系统发展水平次之,经济系统表现最弱,人口(0.893)、资源(0.749)、环境系统(0.894)对于系统整体具有较强的带动与引导作用,使得张家口市系统整体发展水平处于较高阶段,即使经济子系统发展较弱,但系统整体综合发展水平仍然表现为持续而稳定的发展特点。大同市与乌兰察布市城市发展进程中都表现为环境子系统最优,大同(0.997),乌兰察布(0.954),二者同属于单一环境子系统发展最优的城市综合发展过程,系统支撑和带动作用动力不够,导致城市整体系统增长动力不足。乌兰察布市人口子系统(0.732)和经济子系统(0.716)高于大同市,带动系统整体发展能力及水平略优于大同市。通过上述综合分析可知,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多系统的协同发展是促使城市稳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是推动新型城市化建设和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机制,在未来新型城市化进程中,要十分注重城市多个子系统的协同发展,突显子系统间发展之间的一致性过程。

表3 2003—2016年乌大张各子系统综合发展水平

表4 2003—2016年乌大张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度

2.2.2 协调发展度分析 依据图2分析可知,乌大张区域及3市协调发展度趋势基本一致,同时表现为在整体波动中缓慢上升态势,乌大张3市,协调发展度整体进程分别经历较不协调、基本协调和比较协调等3个协调发展过程,张家口和大同2市2003、2004年协调发展度水平较低,之后年份增长较为平稳、持续。张家口市在2004—2007年阶段增长最为迅速,2008年之后增长处于平稳波动上市阶段。大同市协调发展度在3市中表现最为平稳、持续,增长势头良好,但在2016年受到大同市城市经济整体下滑带动影响,协调发展度呈现下降趋势。乌兰察布市协调发展度体现为波动上升态势,协调发展度平均水平波动最大。

图2 乌大张2003—2016年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度趋势

综合表3、4与图2综合分析可知,乌大张区域近些年来的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城镇人口持续增长,城镇人口所占比重逐年上升,人口城镇化过程表现明显。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中虽然具有一定的资源、能源优势,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资源基础,带动相关资源型产业的快速发展,对城镇化的快速发展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长期依赖于物质资源的源源不断的大量投入,城市经济转型发展严重滞后,就会加速资源的消耗和枯竭,城镇化发展会对资源环境系统产生巨大压力,并且在较长的时间内形成日益严重的资源、能源制约和生态环境约束。近年来乌大张3城市环境子系统持续增长,这与3市积极政府财政

逐年加大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积极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转型发展密不可分。乌大张地处内陆经济交不发达区域,实现城市经济稳定持续的快速发展是推动新型城市化进程的主要驱动力,乌大张3市整体经济实力较弱,仍以较为传统的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且产业优势不突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与环境成本高,经济持续性低,第三产业发展长期滞后,城市经济后续经济发展驱动力严重不足,积极探索乌大张区域的可持续合作发展模式,是实现组团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必然趋势。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本文通过构建乌大张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引入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计算了2003—2016年乌大张3市及区域的协调发展度,并对定量测算结果进行了客观评价分析,结果表明:乌大张3市复合系统协调发展过程经历了较不协调、基本协调、比较协调等3个协调发展阶段,乌大张3市及区域在14年来的整体平均协调发展水平仍处于基本协调阶段,乌大张3市协调发展程度近些年来长期处于比较协调发展阶段,协调发展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人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仍将会是长期制约乌大张复合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充分依据区域组合优势,建立乌大张城市及城市复合系统间良性互动耦合关系,是实现乌大张区域多城市多系统协调发展的必然路径。

3.2 建议 为实现乌大张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向健康稳定持续的非常协调阶段的进一步提升,深入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亟待在促进和推动区域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从区域城市发展的资源与环境观角度,站在区域可持续发展高度,继续加大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力度,逐步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经济结构,促进和推动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以区域城市合作机制与体制的完善为保障,建设资源与要素充分整合的区域合作平台,通过积极发展集约型、节约型、低碳型经济,力求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共赢。张家口市亟待转变经济持续增长方式,改善落后产能,促进第二产业的优化升级,加速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实现城市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大同市应加大力度逐步由资源型城市进行转型发展,促进城市经济的后续转型可持续发展。乌兰察布市仍需依靠区位交通优势,加速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充分依托大数据产业的产业发展前景,积极推动城市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

猜你喜欢
子系统区域资源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车载ATP子系统紧急制动限制速度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