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药宣传册翻译中的译有所为*
——以《霍山石斛》的翻译为例

2018-09-05 01:58葛瑞峰
关键词:宣传册霍山译语

葛瑞峰

(淮南师范学院 外国语学院, 安徽 淮南 232038)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歧黄中医学院”、“中医教学推广示范基地”等中医教育和诊疗机构在俄罗斯、法国等国相继成立[1],中医治疗方法和中药制品逐渐为国外人群所了解和接受,这为越来越多的中药产品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契机。当然,对于中药企业来说,其海外市场的拓展一方面要靠良好的产品质量,同时其产品的有效宣传也不容忽视。在众多宣传手段中,宣传册以其图文并茂、可反复研读的特点而备受企业青睐。通过阅读产品宣传册,国外消费者可迅捷地获得中药产品的产地、生产工艺、功效等信息,进而“消除其对中药安全性的疑虑”[2]。因此,得体的中药产品宣传册译本如同“无声的促销员”,对于提升产品的海外知名度、树立企业形象、传播中华传统医学文化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如何进行中药宣传册的有效翻译?生态翻译学认为译者应秉持“译有所为”的理念,在翻译过程中注重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翻译过程以明确的翻译动机和翻译目的为导向,对译文从“语言”、“文化”、“交际”三个维度综观考量,这为中药宣传册的翻译指明了方向。

二、生态翻译学与译有所为

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是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基于翻译生态与自然生态的同构隐喻创立的翻译学说。该理论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等以生态学的视角做出新的描述:翻译的本质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过程是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翻译的标准强调最佳翻译是译者素质、多维转换程度以及读者反馈这三个因素综合作用下所获得的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翻译原则是译者的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翻译方法是“三维”(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转换。“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而对文本进行移植的选择活动。”[3]

可见,生态翻译学对“人”这一社会生态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的地位与作用进行了翻译学视域下的思考,充分肯定了译者作为翻译行为践行者和译品创作者的核心作用与价值。由此,胡庚申提出“译者中心”的观点,并从“三元”关系、诸“者”关系、译者功能、意义构建、适应选择等视角进行了充分的论证,进一步确立了这一观念的合理性。“译有所为”是对“译者中心”观点的进一步完善,即译者的核心地位和作用不仅体现在译本翻译过程中,而且体现在译事发生前译者所怀有的翻译动机和译作完成后所产生的影响。“译有所为”,就译者的主观动机而言,包括“求生”、“弘志”、“适趣”、“移情”、“竞赛”等多个层面;就译品的客观效果而言,可概括为“促进交流沟通”、“引发语言创新”、“激励文化渐进”、“催生社会变革”、“塑造国家形象”等多重意义。

中药宣传册的译者不仅通晓英汉双语,而且对中药学感兴趣并有一定的研究。其接受翻译任务,并非只是出于获得“酬劳”这一“求生”需求。他所译介的对象是其兴趣所在,在翻译过程中始终秉持着自己的译介志向:通过产品信息的译介促进中医药产品的国际推广,树立企业的国际形象;同时,透过宣传册这个窗口,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提升中医药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三、为何而“为”——中药宣传册译者所处的生态环境

人的行为是在特定环境中产生,行为的动机在很大程度上受自己所处的环境因素的影响。译者的翻译活动亦是如此。译者处在由以受众为核心要素的“主体环境”和以文化元素为核心要素的“客体环境”组成的“翻译生态环境”之中,受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制约。[4]就中药宣传册的译者而言,他要通过自己的译介达到有所“为”的目标,应首先明确自身所处的“主体环境”和“客体环境”,尤其是对主客体环境中的核心要素的充分认识,在此过程中自己为何而“为”的译介动机逐渐清晰。

(一)为“人”而“为”——中药宣传册的异国受众

生态翻译学强调译品的“适者生存与长存”,而受众则是这一“规则”的最终裁决者。中药宣传册的译语受众更是如此。中药宣传册的译文针对的是中药出口国或地区的消费者。由于语言、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中药生产企业及其产品了解甚少。因此,宣传册成为向他们集中展示企业信息和产品所蕴含的中医养生文化的窗口。窗口展示的效果取决于宣传册的译文质量:从企业简介、产品历史到产品功效,高质量的译文辅以实地拍摄的照片,给人身临其境之感,使异域消费者相信该产品选料精良、功效可靠,可以放心购买。若译文质量不佳,则会给异域受众造成理解上的困难,甚至产生误解,进而影响产品的可信度。可见,译者对异域阅读者的适应虽然是通过译语文字这一介质间接进行,但译语受众作为“规则”最终裁决者的角色使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始终做到“换位思考”:用异域读者的语言、从异域读者的思维习惯和文化特征的角度解读宣传册。

(二)为“文化”而“为”——中药宣传册蕴含的中医药文化

中国的传统医学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医学理论和诊疗体系,有极为丰富的内涵。中医推崇和倡导道家的“重人贵生”“相生相克”的思想和文化理念,追求养生、养性、养心的文化境界和胸怀。在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文字诸要素之中,词汇与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是一个民族语言与文化最主要的载体。[5]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集中体现在其丰富的专业术语、药物名称、名家典籍等中医文化词汇之中,这些词汇也成为了中药宣传册上的重要组成部分。译者在进行中药宣传册翻译时要重视对这些中医文化词汇的语际转换,通过选择适应度最佳的译文,使这些词汇成为传播中国传统医学知识和中医养生理念的桥梁。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兼顾译语受众异质的医学文化背景,使由于东西方文化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折扣”的障碍降到最低。译者要通过对中医文化词汇的反复研读、推敲,找寻到中医药文化国际化传播的切入点,力求译文在译语世界的可接受性,使译语受众认同中医理念,进而对产品的功效产生心理期待。

四、如何而“为”——中药宣传册翻译的三维整合

“三维整合”是“生态翻译学评判译文的标准”。依据该标准,译者要在保持由语言生态、文化生态、交际生态等构成的原语文本生态的基础上,从译语的语言、文化、交际等维度不断适应和选择,从而获得“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译文”,使译文在译语的语言、文化、交际生态中“生存”和“长存”。[6]要使译文达到“三维整合”,生态翻译学者认为必须在翻译过程中采用“三维转换”的方法,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原则下,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7]在中药宣传册的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有意识地践行生态翻译的理念,从语言、文化和交际三个维度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尤其是对翻译生态环境中的核心因素的适应和选择,力求译文符合译语受众的语言习惯,准确传达原文所蕴含的中药医理和养生文化,彰显原文促销产品的交际诉求。

霍山石斛是产于安徽省霍山县境内的石斛及其制品的总称。霍山石斛“以其显著的降血糖、降血脂的功效日益受到国内消费者的欢迎。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我县的石斛生产企业利用参加中国中药博览会的契机积极拓展国际市场。近日,价值20.5万港币的霍山石斛在香港顺利通关,这是霍山石斛首次出境,标志着霍山石斛出口实现'零突破'。”[8]霍山石斛海外市场的进一步拓展,离不开广告宣传册等多种途径的对外宣传。本文将以霍山县某公司的宣传册《霍山石斛》为研究对象,探寻译者如何从三维整合的角度实现“译有所为”的目标,创造出最佳的翻译作品。该宣传册呈书页状,对开三折,正反六面,分为“商家简介”、“斛之历史”、“斛之功效”等数个部分。

(一)语言维度——运用简化策略,顺应译语受众语言习惯

译者对语言维的适应选择转换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9]。

就宣传文本而言,中文文本措词铺陈夸张,如“辉煌业绩”、“更优更强”等大词、美词常被使用。这样的遣词造句使得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有节奏感,符合中文读者的语言习惯及审美观点。“英文宣传文本一般用普通、简单的词汇和句式表达意义,极少使用华丽的辞藻,没有冗长的表达。这是因为西方读者希望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具体的信息,而不是费力地从花哨的描述中寻找有用的信息。”[10]因此,在翻译中药宣传册时,应选用英文常用词和简单的句式,使译文顺应受众语言习惯,更易为译语受众所接受。

《霍山石斛》宣传册的“商家简介”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我们拥有最为先进的石斛组培技术和全国最大的石斛种植基地,年产量占全国市场总量的70%以上,成为行业的标杆和领头羊。”

We hold an industry-leading technology for tissue culture and have the biggest dendrobe plantation in China, supplying 70% of the total dendrobe products in the national market annually.

(二)文化维度——运用翻译策略,提升文化解读力

“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递,就是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有文化意识,认识到翻译是跨越语言、跨越文化的交流,注意由于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障碍,努力保护两种语言的文化生态的平衡与和谐,以保证信息交流的顺利实现。”[13]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工具。中药宣传册文本中蕴含丰富的中国传统医药文化信息,如中药材历史、中医名著、中医诊疗理论等。这些文化信息是中药宣传册的魅力所在,也是对异域受众产生吸引力的源泉。这些文化信息往往又是译语受众所不熟悉的,如果仅仅从字面上进行简单的翻译,则显得突兀,不利于译语受众的解读,甚至会使译语受众产生误读。这时译者不妨采用翻译的策略,添写与该文化聚焦点相关的信息,增加译语受众的信息获得量,促成译语受众对文化信息的有效认知,实现中药宣传册的文化保真。

《霍山石斛》宣传册的“斛之历史”中这样记述:

“‘霍山石斛'一名,最早见载于清代赵学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

该句有两个文化名词:“赵学敏”,即中医名著的作者;“《本草纲目拾遗》”,即中医名著名称。赵学敏为清代著名医学家,他发现了霍山石斛的药用价值,并记录在其著作《本草纲目拾遗》中。然而,该句对赵学敏的介绍只是用了“清代”一词。对于绝大多数异国受众来说,“清代”只是一个模糊的历史概念;而对译者来说,该句是要表现霍山石斛的悠久历史。因此,在翻译时采用公元纪年法添写赵氏的生卒年份,即Zhao Xuemin(1719-1805) of Qing Dynasty,这既符合西方受众对历史纪年的认知习惯,又体现了人物的真实性和历史的厚重感。赵氏所著《本草纲目拾遗》是对我国的中医名著《本草纲目》的增补,因此承袭了前人著述的命名方式。《本草纲目》一书早在2003年便被罗希文先生译为英文向海外发行[14],在国外已经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因此,此处的书名宜采用增译的方法:通过增译定语从句,告知译语受众该书与中医名著《本草纲目》之间的内在联系,使译语受众在思维的迁移和联想中获得对该书的进一步认知。故该书名可译作:A Supplement to the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which is a supplement to the famous Chinese medical book the 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 written by Li Shizhen(1518-1593)。

(三)交际维层面——运用释义的策略,帮助读者“对症买药”

“翻译过程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说的是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转递之外,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即关注原语系统里作者的总体交际意图是否在译语系统里得以体现。”[15]翻译即为译者通过语言符号的更迭将原作的信息传递给译语受众,构建人际交流与沟通的桥梁。就中药宣传册的翻译而言,其首要目标是使译语受众明白产品的药用价值和治疗功效,进而激发受众的购买意愿。然而,中药的功效说明术语较多,这些专业术语母语读者尚且难以理解,译者若只是按其字面意思进行翻译,则译语受众更加难解其意。因此,译者要通过释义的方法,即“在译作中对词义和文意进行解释”[16],对中药产品功效说明文字做进一步的说明和解读,使译语受众迅速明白自己是否为该药的适宜人群。释义的方法众多,其中举例子的方法能够将专业性的甚至笼统抽象的中医语言具体化,易于译语受众的理解。 如在“十大功效”部分的一段文字:

“《中国药学大词典》称霍山石斛善于养阴生津,能有效预防和治疗阴虚津亏诸症。”

译者若将该句译为“On the Chinese pharmacy Dictionary it is recorded that Huoshan dendrobe has a good effect on nourishing Yin and Promoting the secretion of body fluid, and therefore it can be used to prevent and cure the symptoms caused by Yin deficiency and depletion.”即按字面意思进行翻译,会让绝大多数不懂中医的国外读者不知所云。因此,译者必须对“the symptoms caused by Yin deficiency and depletion”(“阴虚津亏诸症”)进行释义,即通过查询专业书籍或向专家咨询的方式获知阴虚津亏的具体症状,即“盗汗、舌红少苔、喉咙干、失眠、便秘”[17],并对译语受众予以说明,以此完成帮助读者“对症买药”的交际任务。故译文要做进一步释义:“…the symptoms caused by Yin deficiency and depletion,such as night sweats,red tongue with less coating,dry throat,insomnia and astriction."

五、结语

生态翻译学提出的“译有所为”理念为中药产品宣传册的翻译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点。译者要理清自己所处的翻译生态环境,明确为何“为”,即正确认识中药宣传册的翻译目的;进而确定如何“为”,即从“语言”“文化”“交际”这三个维度采用借用、增译和释义的翻译策略,创作出适应选择度最佳的译文,以期助力霍山石斛等中药产品的域外销售和中华传统医学养生文化的域外传播。

猜你喜欢
宣传册霍山译语
四川冷门绝学系列之九 《西番译语》:清代四川编纂的双语词典
学院派宣传册设计作品
综合材料在宣传册设计中的多感官创新研究
柱前衍生化HPLC同时测定霍山石斛中13种游离氨基酸含量
霍山石斛内生真菌的分离及其及活性菌株的鉴定
霍山石斛Stagonosporopsis oculihominis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分离鉴定
以星巴克宣传册为例,论色彩在宣传册排版中的应用
怎样是一株好霍斛
乙种本《西番译语》藏汉对译音义关系辨析
关于量词的日中机器翻译规则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