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吐蕃期藏文翻译发展的阶段

2018-09-05 11:01贡保才让
读天下 2018年12期
关键词:发展阶段

摘要:吐蕃时期的藏文翻译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即初译阶段、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藏文翻译在传承藏族传统文化的同时,还吸收外来文明,有效地推进了藏族文化的发展和繁荣。

关键词:吐蕃时期;藏文翻译;发展阶段

一般从藏文史料记载来看吐蕃王朝是指藏族第一代国王聂赤赞普至藏族最后一代国王赞普达玛之间的这一时期,聂赤赞普至松赞干布之前吐蕃可以称之为小蕃,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之后,吐蕃就称之为大蕃。现今意义上而言,人们所指的吐蕃是指松赞干布时期至朗达玛(公元617——842年)之间的历史,大概有两百多年的时间跨度。

吐蕃王朝时期,藏文翻译事业因得到王室的大力支持,发展迅速,成果丰硕。吐蕃时期的藏文翻译事业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进行讨论。

一、 初译阶段

松赞干布时期,完成了统一青藏高原的大业,建立了强大的吐蕃王朝政权,当时的佛教从印度、尼泊尔和中原地区传入吐蕃。当时的吐蕃王朝引进了代表先进文明的佛教文化,鉴于吐蕃当时还没有文字,松赞干布派大臣吐弥赴印度学习,返藏后创制文字。

文字的创制成功,为周边民族的文化传入吐蕃奠定了基础,吐弥第一次将梵文的佛经翻译成藏文,开创了藏文翻译史的新纪元。

《智者喜宴》记载:“当时邀请了印度的古萨热和婆罗门香噶热可什米尔学者达努、尼泊尔学者西拉曼珠,内地大天寿和尚等人与藏族学者吐弥桑布扎及其弟子达玛果夏、拉隆多吉贝等人共同翻译了《宝云经》《月灯经》等二十一部经典。”从这里可以看出,在松赞干布时期,吐弥桑布扎及其弟子开创了佛经翻译的先河。这一时期,译场也初步形成《嘛呢丛书》记载,当时有三个译场,分别由松赞干布、尼泊尔赤尊公主和唐朝文成公主亲自主持。虽然在这一时期,翻译的文体还没有明确的确立,译经的词汇也不统一,质量并不高,但这一时期开创了藏文翻译的先河,尤其是藏族佛经的翻译,因此,这一时期是藏文翻译的初步阶段。

二、 发展阶段

公元8世纪中叶赤松德赞继位,赤松德赞时期,迎请莲花生大师和护静来藏,在这两位大师的倡导和支持下,吐蕃建立了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寺院——桑耶寺。桑耶寺具有印度、汉地和藏式三种风格,藏族首批僧人“七觉士”在桑耶寺出家,为了更好地培养翻译人才,在桑耶寺设立了译经院。这一时期着重培养翻译人才,大量翻译古典佛经,初建僧团,大兴佛教。藏族历代学者们把松赞干布、赤松德赞和赤祖德赞三者并列为“祖孙三王”,又将赤松德赞与寂护和莲花生大师三者并列为“师君三尊”。

赤松德赞时期,出现了藏族历史上最著名的三为位青年译师,即噶瓦拜则、焦若鲁坚赞、详益西德。据说,详益西德一人就翻译印度古典巨著达71部之多。为了适应当时的翻译工作需要,白若杂纳规范了翻译工具书《梵藏词典》。噶瓦拜则、焦若鲁坚赞、详益西德三位译师编辑了梵藏对照的佛学词典《翻译名义集》。当时从事译经者,据史记载,有108位译师,从梵文译出中观、因明论、声明等;从汉文译出《百业经》《金光明经》及历算、医学等很多巨著。

这一时期在吐蕃王室的鼎力支持和译师们的不懈努力下,翻译队伍不断扩大,译经的质量和数量都日益提高。从历史学的角度看翻译的经典是十分珍贵的,因为其中的大部分经典在印度原本已經失传,在藏区能找到藏译本,能够作为历史文物,对研究古印度史和佛教史、文学史、语言学史都具有巨大的参考价值。

最为可贵的是,在赤松德赞时期,进行了藏族历史上第一次藏语厘定活动。通过这次厘定,主要解决了名词不统一,内容难以理解等问题,还编纂了梵藏对照《声明学分别大集》。这是公元8世纪末问世的首部梵藏对照佛学分类词典,标志着藏文翻译进入了迅速发展兴盛的阶段。

三、 成熟时期

公元8世纪末,赤松德赞第四子赤德松赞继位。他继续奉行发展佛教的策略,鼓励译经,有效地扩大了赤松德赞以来推行佛教的成果。

随着佛经翻译的发展,译经队伍的日益扩大,译师们对译文进行全面的汇集,审定和编纂,对译文进行统一和规范。佛经按学科分门别类,编成《青浦目录》,《旁唐目录》,《丹噶目录》三部经藏目录。这些佛典目录不但记录了佛教经典的书名、著者,还介绍了内容和译者的情况。现在成为指导我们阅读和检索佛教经典的重要工具。

吐蕃第42代国王朗达玛时期,他在位时,下令废除佛教,佛经,三宝及寺院,僧人被驱使为奴,佛教经典被毁或投与河内又或埋于山崖绝壁中。未译完的经典全部被放弃,对信佛者令其持武器,派往山中狩猎。有不从者,皆令杀害。这一时期,吐蕃王朝在藏文翻译事业方面没有很大的成就。之后佛教后弘期开始以后,藏文翻译事业又有了新的进步。

四、 结语

纵观吐蕃时期的翻译情况,当时的藏文翻译事业之所以能够如此兴盛是因为得到吐蕃王朝的大力支持。对这一时期的译经事业,在后世的藏族史籍中都有不同程度的记载。在藏文史籍《巴协》和《智者喜宴》等书中有吐蕃王朝时期翻译事业发展情况的相关记载。藏文伏藏史书《五部遗教》中的《译师篇》按内容集中介绍藏文佛经著作传入吐蕃及翻译情况,其中介绍了不少来自印度、尼泊尔、汉地、可什米尔等地的个人生平、传记。在《莲花生大师传》一书中,则以专门的章节对赤松德赞时期兴建桑耶寺的过程、译经人员和佛经编目情况做了比较详细的记载。

综上所述,从吐蕃王朝开始,尤其是藏王松赞干布到赤热巴坚之间的历代藏王,大量翻译和吸收了其他民族的先进文明和精神财富。历代的大译师们也功勋卓著,功德无量。总之,吐蕃时期的翻译应该称之为藏族翻译史上的黄金时代,也是藏文翻译史上的鼎盛时期,更是古印度文明和中原文明的成果成功地引进藏族社会的伟大尝试。

参考文献:

[1]巴俄·祖拉陈瓦.智者喜宴[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萨迦·索南坚赞.西藏本教源流[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1.

[3]王辅仁.西藏佛教史略[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82.

[4]莲花遗教[Z].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

贡保才让,四川省成都市,西南民族大学。

猜你喜欢
发展阶段
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品牌化开发路径研究
创业企业阶段性动态管理模式研究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中政府角色转换探析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
二十世纪中国音乐发展概述及思考
浅析电视平民话语权的发展阶段
管理会计在国内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资金分配理论与企业实际应用的有效结合
基于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国企员工市场化引入和退出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