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风险管理

2018-09-06 10:15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配药差错率调配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安徽 蚌埠 233000)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事关患者的生命健康,工作量大,容易出错,安全风险高。本文依据差错的发生情况及工作流程,从风险管理制度、岗前培训、合理调配人力资源、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以及强化护士职业防护等方面着手,实施风险管理,提升了输液药物调配质量,有效降低了差错发生率,保证了患者的安全用药。

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是在药师监护下统一对药物进行配置和分发,该机构的设置有效提升了输液成品的质量,提升了临床静脉用药的安全,促使静脉用药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1]。加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风险管理,可规避各类风险的发生,最终以高质量、高水平的服务为患者提供用药保障,减少医疗纠纷,同时树立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依据本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016年1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共涉及35名工作人员,其中男14人,女21人;年龄24~59岁,平均(36.81±2.15)岁;工种:护理人员13名,临床药师17名,工勤人员5名;学历:专科10人、本科17人、本科以上8人;工龄:1~25年,平均(14.58±4.79)年;于2016年6月1日起实施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风险管理措施,实施前总计配制药物526 147份,实施后总计配制583 215份。

1.2方法 针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药物调配差错事件进行分析,寻找出现差错事件的原因,探讨影响调配中心风险发生的因素,进行针对性干预,保障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质量,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经济用药[2]。具体如下:①制定风险管理制度:首先,成立由护理部主任、护理人员、临床药师和工勤人员组成的风险管理小组,对静脉输液调配中心风险事件进行分类和定义,列出重点风险管理内容。由护理部主任每月对风险事件进行重点分析,提出整改措施,每月汇报1次。为减少查对失误的发生,要求每项医嘱都必须经2人以上查对。其次,建立完善的风险呈报制度,包括问题的具体经过、原因、整改措施等都要呈报并纳入考核[3]。②加强岗前培训:加强相关人员的业务培训和考核,实习生或者新入科的护理人员应安排高年资的护理人员带教,岗前要进行“一对一”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才能单独上岗。同时,通过开展静脉用药调度中心相关知识和风险预防措施讲座、会议及学习课程等,集中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其风险意识和责任。③合理调配人力资源:根据医院各科室输液量和护理人员特长,对科室人力资源进行进一步的优化,高年资和低年资搭配、学历高的和学历低的搭配,要基本保证每个值班小组都具有较高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护理人员和科室收治病患的实际情况,实施弹性的排班制度,减少因排班不合理而加重工作量[4]。④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护士工作环境、心理因素是诱发静脉用药调配差错事件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为护理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至关重要,如有条件的可为护理人员提供休息的场所,护士长要定期与护理人员进行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存在消极情绪的人员,了解其问题所在,并给与积极的心理干预,尽量帮助解决[5]。⑤强化护士职业防护:加强对护理人员职业防护知识、方法的培训,定期开展职业防护培训和相关活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促使护理人员认识和预见护理风险,教会职业损伤防护措施,提高职业损伤防护能力。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3.0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工作环节将出现的差错事件进行分类,共分为审方、贴签、加药调配、退药以及复核包装等几个环节。风险管理实施前,总计出现894份药物调配事件差错,差错率为0.17%(894/526147);风险管理实施后,总计出现102份药物调配事件差错,差错率为0.0175%(102/583215)。风险管理实施前后差错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714.74,P<0.01),实施后低于实施前。各类差错情况详见表1。

表1 风险管理实施前后药物调配事件差错的发生情况(n)

3 讨论

导致静脉用药调配中心护理风险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工作人员。由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工作强度大,风险性高,因而,对配药人员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工作人员如果不能严格按照相关规章制度进行配药,就无法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另外,受环境因素影响,配药中心工作空间小、噪声大且配药时间相对集中,工作人员长时间配药,容易出现疲劳现象,导致注意力分散等,直接影响配药的准确性。另一方面,配药流程缺乏标准化。配药人员工作过程中,不能按照各科患者输液要求合理控制配药量,造成配置量过多等问题。护理人员受工作量影响,在配制过程中不能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极易出现配药错误情况[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药物使用超量、批次安排错误、配伍禁忌、分签错误、未排液体、加药错误、针栓抽脱、未找退药、送错科室是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常见的差错事故;风险管理实施前出现药物调配事件差错率显著高于风险管理实施后。这说明,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加强风险管理可有效降低药物调配事件差错率,全面提升工作质量。

为预防各类风险事件的发生,针对药物配制差错的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制定风险管理制度、强化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完善相关规章制度、合理调配人力资源等措施,同时进一步加强对调配中心工作流程的优化。具体如下:药师审方时应将每个病区的医嘱调出反复核对,加强与护理站的积极沟通,嘱贴签和加药人员反复核对并查对校正;以病区为单位出签,出签后还需要按批次重新整理标签;加药缓解操作时再安排一名加药人员负责摆药和核对,避免加药操作失误;要求所有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执行各项操作;利用信息系统进行退药,不断完善退药流程,以避免人为因素造成退药差错;所有出仓的成品药物要按照病区进行分配,可为每一个病区编号,送药时按照病区编号进行药物分配[7]。

总之,将护理风险管理应用到医院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可有效降低药物调配事件差错率,提升输液药物调配质量,保证患者安全用药提供重要作用。此外,作为一名医务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还应注重细节,认真排查配药中心存在的问题,随时加强防范,使得各项制度与工作流程统一起来,体现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保障患者安全、有效、经济用药。

猜你喜欢
配药差错率调配
养猪饲料巧调配
智能配药机器人在化疗药物配制中的应用效果
大气调配师
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作用观察
没考100分就是有知识没掌握?
医院门诊西药房智能配药发药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张馨予调配
单剂量静脉配药服务模式在门诊药房针剂发放中的应用探讨
我刊在2013年度编校质量检查中被评定为“优秀”
改良配药车在配药工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