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诗词鉴赏复习教学策略

2018-09-06 10:24王毅
读天下 2018年13期
关键词:意象诗词诗歌

摘要:在高三古典诗词鉴赏复习中,学生最大的困难是对诗词思想内容、情感态度理解不准确。读不懂诗歌是横隔学生与鉴赏诗词之间的最深鸿沟。通过知人论世,分析诗词题目,品读诗词意象意境和抓住抒情关键词能帮助学生快速理解诗词基本的思想内容,从而进行浅显的诗词鉴赏,完成考试试题,达到高考试题对学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的考核要求。

关键词:高考;古典诗词;思想内容

一、 引言

语文教学的一项重大任务是传承中国古典文化,而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因此在高考考试中,诗歌鉴赏的考察是试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语文考纲中,要求学生能筛选、归纳诗词信息;对诗词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分析;对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观点进行分析评价。但在日常的诗歌鉴赏学习中,学生面对诗歌鉴赏题型。最大的问题不是不会答,而是读不懂诗歌。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如何快速理解诗歌,掌握诗歌基本思想内容是高考试题中决胜语文的一处关键所在。那么如何能在简短的时间内准确地把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呢?根据学生学习实际情况,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二、 知人论世,掌握诗歌当时当地作者的创作背景是把握诗歌思想内容的基本方法

经典诗词往往是作者即兴抒情之作,是特殊场合情感的集中抒发。它与作者当时自身的内在情感生存状态与外界客观生活环境息息相关。因此,解读诗词时作者的生平简介和社会环境(部分诗词以注释方式呈现)是学生理解诗词的关键。把握住了诗词创作背景就把握住了诗词鉴赏的基本方向。例如:苏轼人生以“乌台诗案”为界线,遭排挤贬谪的苏轼却总是以一种豁达、乐观、自我宽慰的方式来对待人生逆境。又如辛弃疾,一生志向远大,奈何生不逢时。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使他对人生充满无奈又痛苦的悲愤。此等例子不胜枚举,只要学生能多积累主要诗词作者的主要人生经历,以此套彼,及时陌生作者的诗词也能结合注释准确地把握诗词的基本思想内容和情感基调。

三、 拆分诗词题目,快速准确地抓住诗词的内容的主要信息,综合定位思想情感倾向

题目具有高屋建瓴、引领文章的作用,是文章的眼睛所在,诗词更是如此。结合已可能掌握的诗词作家作品写作背景,题目的分析理解能让学生更快地确定诗词基本题材类型和可能抒发的深沉情感。且看元丰四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所作的《雪后到乾明寺,遂宿》。在已知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前提下,再看诗题:雪后到乾明寺,遂宿。“雪后”大雪初霁,因积雪对太阳光的反射,整个环境显得十分明亮,视野很好;“乾明寺”往往是清幽、宁静、远离人世的心外之地;“宿”住宿于静谧的寺庙之中,心不为功名世俗尘埃所侵扰,自然是闲适和惬意。这不正好符合作者乐观豁达的心境吗?又如王维《秋夜独坐》;再如王硅《金陵怀古》……可以说理清、读懂诗词题目是理解文意的开始。

四、 紧抓意象,品读意境,感知诗词流露的真切情感

高考试卷中,大部分诗词鉴赏题型都涉及景物环境的描写。因此抓住意象,品读意境,能让学生较真实真切的与作者情感达到共鸣,从而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抒发。诗词作者以情观景,眼里看到的,鼻子闻到的,所有感官的感知都有了情感,这就是意境。学生品读是逆向思维的过程,在写景中感知到景物描写中满满溢出的思想情感与对事对物的价值观念。在平时的阅读训练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积累概括典型意象,形成思维上的条件反射,从而在考试做题中能快速概括出感情倾向。例如晚唐诗人许浑的《题杜居士》“松偃石床平,何人识姓名。溪冰寒棹响,岩雪夜窗明。机尽心猿伏,神闲意马行。应知此来客,身世两无情”。“松”“石床”“溪冰”“响”“雪夜”等意象的描写,写出杜居士生存环境的静谧、清幽。环境描写中杜居士闲适、惬意的心理状态在不知不觉间与读者达到了情感共鸣。正式对应了抒情主人公“居士”的身份。抓紧意象,从景物描写中凝练出浓浓“言外之意”,恰到好处地理解了诗词思想内容,自然能快速准确地完成诗词鉴赏题。而不是书写千言,不着一字。

五、 抓住关键词,准确探究评价诗词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态度

关键词主要有两类。一是集中凝结情感的词汇;二是描写抒情主人公(人与物)动作、细节、品质等词汇。把握了这一类关键词,再结合作者社会背景、诗词题目含义以及意象意境,相互印证,就能直观、准确、快速地理解诗词内容和思想感情,达到准确高效答题的目的。例如“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面对雪后美景,“我先行”“未许”“且看”“更须”“待听”等一系列诗人的行为动作描写。让我们看到一个面对美景不自觉奔向前去,甚至于自私将美景据为己有,不允许牛羊破坏,沉浸于大自然美景,贪婪享受美景的惬意诗人形象。对于大自然的喜爱,对于人生逆境的旷达乐观的态度都在这一形象中得到集中的阐发。再如,“客”我们知道作者漂泊客居的生活状态;“征衣”我们知道主人公对亲人的关切、思念。“送”我们知道相送的离情别绪。诸如此类,不一而足。

同时,在考试答题中,不仅要求学生能准确把握思想内容与情感态度,更要观点明晰,有理有据的用文字清晰表达出来。而能快速抓住诗词关键词,代入作答分析,就能很好地达到这一答题目的。抓住了关键词,也就抓住了作答得分的关键。

六、 结语

高考语文考试中,因为考试时间的限制,以及考纲对学生诗词鉴赏的考核要求,都决定了学生对诗词鉴赏不需要很深刻细腻的独到的把握。考生只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准确把握诗歌情感,点出写作表达技巧以及读懂语言特色及其表达效果就能达到对高考诗词赏析题的鉴赏作答的要求。因此,指导学生从创作背景、诗词题目、写景抒情、关键词等关键切入点就能很好地实现这一考试鉴賞目的。在平时的诗词鉴赏教学中,教师能尽量引导学生从这几方面切入赏析诗词。有意识地在练习实践中积累丰富相关的诗词知识,帮助学生在诗词鉴赏复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秦晓艳,吴伟昌.依托语文教材决胜语文考试[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01).

[2]游思源.高中生古典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

作者简介:

王毅,四川省德阳市,四川省罗江中学校。

猜你喜欢
意象诗词诗歌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诗词书法作品
【诗词篇】
七月诗歌
来自林间的风
背诗词的烦恼(下)
背诗词的烦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