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与课堂的联系

2018-09-06 17:55陈定蘋
现代职业教育·职业培训 2018年8期
关键词:黄炎培实训室工匠

陈定蘋

[摘 要] 探讨在职业教育课堂教学中如何把“职业”的特点展现出来,不忘黄炎培先生成立中华职业教育社的初心,结合新时期工匠精神的传承,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从社会需求、学生现状、教师、课堂几个层面分析讨论如何使课堂与职业联系更紧密。

[关 键 词] 职业教育;黄炎培;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4-0122-02

一、职业教育的起源

1917年,黄炎培联合当时社会知名人士梁启超、蔡元培、宋汉章等人,在上海创办中华职业教育社,提倡改革脱离社会生活的传统教育,倡导和推行职业教育,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学校无不用之成才,社会无不学之执业,国无不教之民,民无不乐之生”。黄炎培先生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开创者,中华职业教育社是中国职业教育的一面旗帜。黄炎培在《实施实业教学要览》中给职业教育下的定义是:“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一面尽其对群众之义务,此教育名曰职业教育。”同时他也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

二、社会发展的需要

从1917年到2017年,这100年的历程,中国从半封建社会,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制造大国,工业、农业、科技、教育等各方面都得到了迅猛发展,也见证了职业教育的发展。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智能化的智造强国,实现“中国制造2025”“中国梦”,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大量的技能型人才,将先进的技术转化成生产力。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责任,是未来“大国工匠”的摇篮。从职业教育阶段开始培养工匠精神,在学校内培养“职业”意识,走出学校服务社会,提升自己成就工匠伟业。铸造“大国工匠”,需要学校和社会两个层面共同努力,就社会层面而言,提高工匠的社会地位和待遇,消除对技能和劳动的歧视,从制度上来保护工匠精神,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大国工匠精神。职业教育使敬业的个人得到良好的生活,国家和谐稳定、富强,这也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目的。

三、学生职业观念需转变

由于高校的扩招,高职学生近年来入学成绩普遍下降,自主学习能力较差,学生素质参差不齐,这是不争的事实。“90后”独生子女现象比较普遍,个性独特,心态浮躁,吃苦耐劳的精神比较欠缺。而用人单位招聘时,特别注重吃苦耐劳、自主学习能力、团结协作的个人素质。从近年来毕业生跟踪调查分析可以知道,高职生就业的第一份工作90%以上是企业一线技术工人,但一些学生对一线工作不满意,对岗位工作有各种抱怨:工资太低、工作内容没有技术含量、工作时间不规律、假期太少、工作太累、工作环境太差、伙食太差、经理脾气不好、离家太远或者“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等;在工作中稍微有些不如意就选择辞职回家或跳槽;总认为我还应该得到更多,而没有想想我能付出多少,我能为企业做多少贡献,我有多少经验积累,吃苦耐劳、爱岗敬业的思想观念比较淡薄;好高骛远、眼高手低、这山看那山高、心态浮躁是一些毕业生的通病。因此,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很重要,在学校期间注重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让学生在进入学校时就成为学徒,把教师当成师傅,把学习专业知识当成职业任务,把学校当成就业单位,以职业人的心态投入学习过程中,加快从学生到职员的转变过程,尽快适应企业的工作及生活环境,做一个爱岗敬业的好员工,先就业积累经验,后择业寻找更高平台。

四、高职教师职业概念的传输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产能力之预备。进入“中国制造2025”时代,职业教育也就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再经过企业数年的磨炼,成就大国工匠。“劳工神圣”“敬业乐群”这是黄炎培中华职业学校的校训,这校训与现在的“劳动光荣”“爱岗敬业”是相同的诠释,也是工匠精神的展现。要教育并影响未来的员工,高职教师最好是有企业工作经验,或是多参与企业的工作项目,积累实践经验,熟悉企业的管理方式、工作要求、工作方式、工作环境,不要在做工程类实验或实训项目时穿拖鞋、短裤、裙子、高跟鞋或一头披肩长发,这不符合企业的工作要求。在学校里,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师徒关系,严格要求手把手、传帮带。在教学过程中,以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给学生展示出良好的职业状态,并融入工匠精神的教育内容,影响带动学生在职业认识上的转变。

五、课堂的职业熏陶

课堂是教师传授知识并答疑解惑的地方,也是教师与学生思想交流的场所,职业教育理想的教学模式或许应该是:一个教师带10~15个学生学习专业课程,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分成两至三个小组,在实训室里完成相应的项目任务。但现实是每个班都有40~50位学生,有些班级学生甚至多达60位,教师很难兼顾到每一位学生的特点。学生多、班级多,实训室也只能上一半的专业课,另一半专业课内容还需要到教室完成,高职院校教室+实验室这样的教学模式还是比较常态化的,因此,职业素养的形成也要从教室和实验室两个方面着手:

(一)教室的务实化教学

专业课程内容优化做减法,工科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比较抽象,需要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高职生的培养目标是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因此教学内容要做减法,杜绝“所学非所用,所用非所学”,遵循黄炎培先生的务实化教学。繁琐的理论推导过程不要过分纠结,以免学生理解困难而产生厌学情绪,重要的结论及概念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而有些内容太难,学生不容易掌握,且实际工作中不常应用的部分就要进行合理删减。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将教学内容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专业基础知识必须掌握的内容,是所有学生都应该且能够掌握的内容,并配合实验动手环节,让学生轻松掌握,学生有成就感就愿意学习,这部分內容为企业相关岗位初级工应知应会内容。第二部分为专业技能知识重点掌握内容,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增加难度,理论及动手操作部分都会相对复杂,并加入由学生自主分析问题的内容。第三部分为专业技能提升内容;第二及第三部分内容很接近企业相关工作岗位中级工的应知应会内容,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沟通能力,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走向企业打好基础。

教学方式多样化,针对学生素质整体下降,教室上课时玩手机、睡觉现象比较普遍,教学过程要重视学生的参与,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通过图片、动画、视频、在线互动等方式,把相关知识点与职业工作内容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是简单的文字PPT模式;合理分配教学课时,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及学生自由讨论时间,每节课针对两个知识点进行讨论和提问,师生互动有助于提升学生对课程的注意力,讨论问题可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由学生自己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并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实验、实训的企业化管理

走进实训室,如进入企业车间,要接受上岗前的安全教育,要严格遵守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考勤制度,培养学生良好的时间观念,对迟到、旷课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处罚。实验及实训时学生可两人自由组合,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问题、相互评价,提升学生的沟通能力。实训室里边学边做可以“手脑并用”“做学合一”,实验项目就是工作任务。用工匠精神严格要求:首先要有认认真真、尽职尽责的态度,并有着眼于细节,耐心、执着、坚持的“专注”,按要求完成实验项目,再“精益求精”分析每个步骤的作用,掌握实验任务的工作原理,学会触类旁通,学习换种思路完成任务,以达到小任务的“创新”。每个实验、实训任务要求用不同的方法来完成。做实验时总有学生粗心大意出现错误,借助学生的错误,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让学生相互查找彼此的实验故障问题,模拟企业设备维修排除故障的场景,以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项目的设置取材于实际工程项目,验收实验任务时也以国家及行业规范为标准,不应以学校实验而放松考核标准,让学生认识到:你的实验任务就是你的产品!企业不允许不合格的产品流入下一个工序!从学校实验项目开始,培养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实训室就是职业工作场所,企业的5S管理方式也要用在实训室的管理上,“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是每一次实践课程的必要内容,完成实验任务后必须整理实验器材、实验工具,清洁桌椅,清扫教室;从学校课堂开始,熟悉企业的管理文化。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课堂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在职业教育的课堂上把职业的技能、职业的特点、职业的要求传输给学生,“为个人谋生之预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预备,为世界及国家增进生產能力之预备”,这就是职业教育。

参考文献:

石伟平.时代特征与职业教育创新[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猜你喜欢
黄炎培实训室工匠
90后大工匠
黄炎培与两位夫人:君为国而生,我为君而生
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的实训室管理与研究
黄炎培的“三多”:行路多、读书多、著述多
高校开放实训室管理中7S管理的应用方向
光影视界
黄炎培教子从小事做起
工匠神形
信息技术在计算机实训室管理中的应用
黄炎培的延安五日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