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马冰河入梦来

2018-09-07 01:13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小学六陈加丁
意林(图解作文) 2018年4期
关键词:抗金沙场茅屋

江苏省丹阳市实验小学六(2)班 陈加丁

夜,已经深了。大地一片寂静,寒风萧瑟,枯草被吹得连连弯腰,雨点悄悄落了下来。远处,一间破旧的茅屋孤独地立在原野上,显得十分突兀。茅屋在风中来回摇晃,仿佛就快经受不住大风的袭扰。而这茅屋的主人就是八十岁高龄的陆游。

窗户关得严严实实,茅屋里一片漆黑。在东南一角,终于升起了一丝烛光。桌子上的油灯快要烧完了。烛光,像个瘦弱的老人,被风吹得东倒西歪,似乎随时都会被吹灭。陆游躺在床上,一动不动,而烛油,一点一点地熔化、掉落、流淌,桌子上有了一汪深红色的烛油。无论是野外呼呼的寒风、冰冷的雨点,还是屋内摇曳的烛光、桌面流淌的油迹,都无法引起陆游的注意,他紧握拳头,青筋暴起,脸上显现出如刀刻一般深深的皱纹,这皱纹似乎写满了他一生坎坷的岁月。他目光坚定地仰视屋顶,眼里写满悲伤、遗憾、不屈与热切的希望!他深深的瞳孔,仿佛要把人拉进他的内心,去倾听他的呐喊……

写作亮点:这篇改写的文章有三大亮点:一是巧妙穿插故事,凸显主题。小作者巧妙地穿插了岳飞抗金未捷身先死的情节,表现《示儿》爱国的主题。二是借助环境烘托,渲染气氛。开篇及第二自然段里的“黑夜”,渲染出陆游“身在天山、心老沧州”的不得意之悲凉,令人感佩。三是利用心理描写,表现性格。秦桧奸臣当道,陆游义愤填膺,无不透射出陆游至死不渝的爱国情怀。

你还可以这样写:“但悲不见九州同”是陆诗的核心句,本文是从“奸臣当道”的角度来抒发陆游之愤,我们还可以从“百姓之苦”的角度,刻画在战火纷飞中的黎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不如死。当然,也可以想象陆游临终之时,与病榻前的孩子生离死别,国恨家仇伴泪飞,都是不错的思路。

(特约教师:陈琼)

穿过悠长的时光隧道,记忆的大门“砰”的一声被打开了——这里是战场!刀光闪闪,杀声四起。年轻而身强力壮的抗金勇士——陆游,指挥着将士们出生入死,浴血沙场,与金兵势不两立。然而将士们的赤胆忠心竟屡次被排挤、打击,陆游不得不选择了归隐山野。而此时的岳飞,带着岳家兵驰骋沙场,杀敌无数,却被赵构皇帝一天发了十二道金牌,不得不回到京城,不料被秦桧算计,在临安仰天长啸,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躺在床上的陆游,眼神哀伤,嘴角抽搐,挤出一丝冷笑,拳握得更紧了,他似乎在嘲笑宋高宗轻信谗言,似乎在怒骂小人秦桧,在为死前看不到国家统一而惋惜,他不想就这么离开人世,他还要看看国家的未来,渴望着能够看到国家收复失地一统天下的时刻。但他深知,生不由人,死不由己,他是不可能等到那一天了……他的眼睛又浮上了一层薄薄的水汽。他遗憾地闭上了眼,昏睡中,在梦里,他重新披上战甲,擎着利剑,向金兵冲去,战鼓声、厮杀声响彻天地……

天还是阴沉沉的,寒风还在呼啸,细雨还是蒙蒙,最后一丝烛芯燃尽,火灭了……世间万物似乎都累了,都将息了。陆游床上一张稿纸飘然落下,上面赫然写着——

示 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猜你喜欢
抗金沙场茅屋
沙滩排球:阳光少年,驰骋“沙场”
茅屋
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偶拾
岳飞大破金兀术
辛弃疾的抗金岁月
打仗的地方叫战场,为什么又称它为沙场呢?
浪淘沙
岳母刺字
沙场碧血照汗青——深切怀念70年前牺牲的二伯柳汀
狼和牧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