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EBVDNA定量分析在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2018-09-07 03:15翟斌
智慧健康 2018年21期
关键词:单核细胞形态学传染性

翟斌

(包头市第八医院 检验科,内蒙古 包头 014040)

0 引言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属于一种急性全身性疾病,主要是由于EB病毒引起的临床症状,多发人群为小儿及青少年群体[1],主要通过飞沫进行传播,患儿患病后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咽痛、发热、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等,严重影响患儿的成长发育及身体健康。由于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临床症状不存在典型性特点在临床诊断过程中经常出现漏诊及误诊现象[2],因此有效的诊断手段显得尤为重要。为了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EBV-DNA定量分析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价值,我院针对收治的疑似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进行了诊断观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针对我院2015年1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疑似早期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51例作为观察对象,51例疑似早期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中男35例,女16例;年龄分布在2-14岁,平均(8.63±2.14)岁。51例疑似早期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经最终的临床诊断确诊为早期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患儿为42例。

本次观察均在所有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本次观察均已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本次观察均已排除存在严重血液疾病、器质损伤及生长缓慢、发育异常的患儿[3]。

1.2 方法

针对51例疑似早期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实施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EBV-DNA定量分析进行诊断,针对患儿抽取发热初期的静脉血实施外周血涂片细胞学形态检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所有的操作严格按照相应的试剂说明书实施,使用抗凝管将1 mL静脉血颠倒混匀5次左右,血涂片3张,头体尾分明,厚度均匀,实施相应的瑞氏姬姆萨染液,染色持续时间10 min左右后,冲洗并晾干,采用显微镜油镜实施镜检;EBV-DNA定量分析:取1 mL静脉血采用EDTA-K2进行抗凝处理。

1.3 疗效判定

将最终的诊断结果与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EBV-DNA定量分析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EBV-DNA定量分析诊断早期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处理,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EBV-DNA定量分析诊断早期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结果与最终的临床诊断结果相比,统计学无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1所示。

表1 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EBV-DNA定量分析与最终诊断结果对比

3 讨论

人类孢疹病毒主要感染人类口咽部的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4-5],人类孢疹病毒主要通过唾液的接触在群体中进行传播,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属于小儿较为常见的急症[6],严重者将会危害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导致再生障碍性贫血现象、急性肾炎、心肌炎、脾破裂及咽峡部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等疾病[7],危害小儿健康成长及发育。因此有效的诊断技术尤为重要,荧光定量PCR方式检测EBV-DNA定量分析诊断属于近年来逐渐兴趣的技术[8],能够准确检测病毒的复制数量,直观的反映出人类孢疹病毒感染及复制情况,具有重复性较高、操作便利等优势[9];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主要针对患者循环血液中指标进行检验,循环血液中受刺激后异常增殖的T淋巴细胞出现形态变异现象,与正常的T细胞存在显著的区别[10]。针对疑似早期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实施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EBV-DNA定量分析诊断的诊断敏感度为90.48%,特异度为90.00%,准确性为85.42%。

综上所述,针对早期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实施外周血细胞形态学检查与EBV-DNA定量分析诊断价值较为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单核细胞形态学传染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分析、诊断和防治
尿酸水平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关系的研究
单核细胞亚型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前交通动脉瘤形成和大脑前动脉分叉的几何形态学相关性研究
血单核细胞在真菌感染免疫的研究进展
医学微观形态学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分析
诚信危机具有传染性
血细胞形态学观察对常见血液病诊断的意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