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流程对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2018-09-07 03:15郑天米
智慧健康 2018年21期
关键词:球囊心肌梗死住院

郑天米

(上海市中医医院 门诊,上海 200071)

0 引言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其特点为发病率高、病情复杂、死亡率高等,如果未能及时抢救患者,会对其生命造成直接危害。目前,我们国家的老龄化问题严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递增。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对患者梗死的血管开通,同时让其心肌灌注能力得以恢复,因此对于急诊护理工作提出了时间上的要求。有相关报道称[1],开展急诊护理流程的优化,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工作极为有利,可以提升抢救的治疗效果。因此,我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了护理研究,总结出急性护理流程的优化价值所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1月至2017年6月的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患者120例,2017年1至3月的患者定为对照组、2017年4至6月的患者定为干预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25例,女35例;年龄22-69岁,平均(45.20±4.10)岁;干预组男32例,女28例;年龄22-69岁,平均(44.90±3.90)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病程等P>0.05,不具有差异性,可进行两两比较。

(1)入选标准:在急诊科进行就诊并且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12 h内行急诊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自愿参加本次实验研究的患者。

(2)排除标准:已住院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心功能不全等并发症造成无法手术的患者;有着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患者。

1.2 方法

(1)对照组。对照组的患者所采用的是常规护理法:接诊的护士要根据医生的嘱咐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心电监护、吸氧、构建静脉通道、常规检验等等急诊抢救的护理流程,确认之后做好术前准备再送至导管室内。

(2)干预组。干预组采用的是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对患者开展抢救。根据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护理的最新进展而拟定了如下的优化护理流程,具体方法:

①院前抢救、转运流程:急诊室接到120急救电话后,急诊室电话接听员,应当第一时间全面了解患者的发病症状,判断患者的危重程度,需要在5 min以内出诊。同时上车后护理人员要和患者家属进行电话联系,用电话指导患者家属对患者展开抢救措施,如:让患者卧床休息吸氧,避免情绪上的激动,通过电话安慰家属等。这样做可以让护士在到达现场前很好稳定患者情绪,让心脏负担得到减轻。当护理人员到达现场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让患者吸氧、输液,让患者的心肌疼痛可以得到有效缓解,并且安慰患者消除他们紧张的心情。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的监控,根据医生嘱咐让患者服药。

抢救过程结束后开展转运工作,需要特别注意在此过程中动作要快、准、轻。患者上车后以仰卧位为主,头朝一边偏向,快速接通车上氧气并连接心电监护,检查好静脉通道防止输液管的扭曲、移位或是脱落等等。在转动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例如呼吸、血压、呼吸、疼痛部位等等,并且还要准确好各类抢救的物品,如吸引器等等,做到可以对患者开展连续性的治疗与护理,做好监测记录。在护送患者的过程中,要电话通过医院的急诊科内医护人员和有关医生做好抢救和手术的准备工作。

②急诊接诊流程:做好首问责任制,即是在接诊中护士是第一负责人。只要是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需要在就诊的十分钟内安置患者到抢救内,让患者绝对的卧床休息及吸氧,构建起静脉通道(一般在左下肢建立),进行血常规、凝血系列等,做好生命体征监护,结合心电图和患者病史明确急性心肌梗死诊断。

③优化院内救治及转科流程:采取定人定时定责模式迅速有效落实每一流程,实行首诊护士负责制由接诊护士负责抢救,要求患者进抢救室1-2 min内给氧,3 min内连接心电监护仪,检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5 min内完成心电图。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患者进入抢救室至完成初步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患者进入抢救室至首次行球囊扩张的时间)、住院持续时间、住院期间的心肌梗死复发率(抢救成功、失败和院内复发)。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所选用软件为SPSS 22.0。通过平方根±标准差来进行数据计量分析,卡方检验进行数据计数分析,用t检验来开展数据对比,若P<0.05,则表示差异具备统计学价值。

2 结果分析

2.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持续时间对比

开展了优化的急诊护理后,干预组患者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P<0.05;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基本相同,组间数据相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持续时间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持续时间对比(±s)

组别 抢救时间(min)平均住院时长(d)对照组 53.6±22.1 112.9±70.5 12.1±5.7干预组 42.2±14.1 79.2±10.9 11.9±5.9 t 4.42 4.98 0.50 P<0.05 <0.05 >0.05急诊球囊扩展时间(min)

2.2 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复发率分析

开展了优化急诊护理流程之后,干预组的复发率为3.3%,对照组的复发率为23.3%,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细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复发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快、起病急,病程的发展速度快造成了初期的高死亡率。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理是由于心肌细胞的大面积死亡所造成并引发血液供应量快速下降,给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患者出现了急性心肌梗死的症状后需要在最短时间内为患者开展防血凝的处置措施,积极开展抗血栓的治疗,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患者血管内部结构可以得到最有效、最及时的疏通,以此提升患者急救的效果,为患者的健康恢复创造有效条件。

3.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延迟影响因素分析

急诊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发病到灌注治疗时间越短其生存获益也就越大。有研究显示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手术延迟每加半小时,其病死率增加7.5%左右[2]。患者如果在发病后可以尽快抵达医院治疗那么可在最佳的时间内接受治疗,相应的猝死率会大大降低。但是,延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就诊时间因素很多,在院内的部分可通过人力努力来优化,但院前的部分即患者决定就医延迟却是不容易改变。国外有研究显示[3],在院前延迟中常常在120-360 min间。例如,发病时症状呕吐、大汗等,让患者误解为胃痛、咽痛等,造成错误的判断。还有是患者对疾病了解少,警惕性不足。

3.2 优化急诊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干预效果分析

(1)接诊的优化。接诊优化实行先接诊抢救再挂号交费,这样可以避免等待挂号以及等待资费造成的时间浪费,促进急诊救治流程的通畅,也可以最大限度保证患者的安全[4]。

抢救流程优化运用定人、定岗、定时以及的方式开展救治,提升抢救工作时效性,这让抢救工作可以突破个人能力的局限提升到团队的协作能力,让每一位参加到救治的医护人员能力、专长可以得到极好发挥,同时可以做到护士各项护理操作、心理方面的护理、和医生的诊断治疗同时进行,把被动执行医嘱变成为主动参与至抢救当中,把抢救各式护理、处置和手术准备合理组合排序,同时把每一项工作时间进行量化,做到检查治疗护理同时进行而非简单的按部就班,让抢救的时间可最小化,过程最理想化,获益最大化。

(2)两种流程对患者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影响。对照组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为(112.9±70.5)min、干预组为(79.2±10.9)min。干预组明显改善。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延迟会发生于患者进入到医院后等待就诊过程、心理图检查、与医生谈话签字、准备手术等过程当中。有研究表现,把患者直接由急诊室转入导管室内,患者进入到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明显缩短。或是由急诊医生直接启开导管的策略也可以明显缩短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同时改善预后。

(3)两种流程对患者住院天数影响。在此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在住院总天数上并未有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原因可能是在于两组患者虽然是急诊接受治疗的流程不一样,但是行急诊之后的监护、治疗以及护理等均是统一没有差别性的,所以患者的总住院天数未见明显差异性。

(4)两种流程对患者对复发率影响。通过随访,两组患者的复发率情况对照组明显比较高,而干预组的患者则得到了比较好的控制。这也说明了优化后的急诊护理流程可以有效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情况。心肌细胞在冠状动脉闭塞18 min后会出现坏死,3 h后坏死区会拓展到全层的三分之二左右,而6 h就可引发透壁性的心肌梗死[5]。所以当发病后及时的就诊,就诊至球囊扩张时间的缩短等可以有利于缩小坏死心肌面积,让坏死心肌可以减少,在手术后出现再发心肌梗死的并发症、复发率可能性也就越小。

3.3 优化结果分析

优化的急诊护理流程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急救时间。采用优化的急救接诊流程,可有效避免挂号缴费等待医嘱等造成的时间浪费,促进了绿色通道的畅通,优化的病情评估及救护流程有效规避了个人能力的局限性充分发挥了急救团队的优势。同时,在优化后的急救护理工作开展期间,各个科室工作人员能够依照所制定的抢救流程,明确工作职责与内容,促进护理工作能够有条不紊的开展,合理排序,促进护理主动性的提升,并使患者的抢救效果更加有保障[6-8]。

4 结论

本次研究中,干预组患者抢救时间、急诊球囊扩张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短,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干预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基本相同,组间数据相比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可见,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运用优化急诊护理的方式可以明显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临床抢救效果并减少抢救所花费的时间,降低其复发率,让患者的生活质量可以得到极大提升,建议可在临床中推广并使用。

猜你喜欢
球囊心肌梗死住院
妈妈住院了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切割球囊用于冠状动脉疾病治疗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主动脉球囊反搏应用于胃贲门癌手术1例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