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抢救中的护理体会

2018-09-07 03:15李颖
智慧健康 2018年21期
关键词:心脑血管成功率入院

李颖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医院 内二科,河南 信阳 464000)

0 引言

接诊时间、病情评估效果、抢救效率及交接水平,是影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抢救成功率的主要指标[1-2]。如抢救时间被延误,患者的死亡率往往较高。为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优化抢救流程是关键。本文就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在抢救中的护理体会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样本,随机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2组。护理组患者32例,其中男16例,女16例;年龄37-81岁,平均(53.78±1.09)岁。发病至入院时间2-14 h,平均(4.87±0.96)h。对照组患者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龄35-88岁,平均(53.60±1.13)岁。发病至入院时间1-12 h,平均(4.90±0.85)h。两组资料可对比(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护理组实施优质护理干预:①接诊:护理人员应于接到急救电话后,立即准备急救器材及药物,通知相关科室,做好抢救准备。待救护车入院后,应立即为患者开辟绿色通路。由一部分护理人员给予患者急救,另一部分护理人员引导患者家属挂号,以提高抢救效率、缩短抢救时间。②病情评估:患者进入抢救室后,护理人员应在10 min内评估患者的病情。应通过观察瞳孔、生命体征等方式,为患者制定初步的护理方案。在此基础上,给予患者吸氧、吸痰、建立静脉通路,并抽取血液样本送检。③抢救:由护士长负责协调抢救工作,由护理人员负责执行抢救操作。抢救期间,护理人员应做好分工定位。即:由护理人员分别站在患者的头部、两侧,分别负责给氧、建立静脉通路。在明确分工的基础上,缩短抢救耗时。④交接:抢救完成后,护理人员之间应做好交接。应协助患者过床、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同时,与患者家属做好沟通,提高护理质量。⑤护理风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抢救期间的常见风险,包括护患矛盾、给药错误、急救物品准备不充分等。护理人员应在做好急救准备的基础上,严格落实查对制度。并视患者的病情给药,降低护理风险发生率。患者抢救期间,护理人员应针对家属做好健康宣教。应告知家属抢救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异常,使家属做好心理准备。避免诱发护患矛盾,避免对抢救过程造成阻碍。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耗时,包括确诊时间、抢救时间2项指标。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1.0软件处理数据,计数采用χ2检验,以(%)表示。计量采用t检验,以(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视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抢救耗时(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抢救耗时(±s)

表1 两组患者的抢救耗时(±s)

组别 例数(n) 确诊(min) 抢救(min)护理组 32 15.48±1.50 23.69±1.39对照组 32 27.18±2.03 39.01±2.86P-<0.05 <0.05

2.2 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及家属满意度[n(%)]

3 讨论

为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优化抢救流程是关键。从接诊、病情评估、抢救及交接四方面出发,对患者加以护理,对患者病死率的降低,具有积极意义[3]。接诊过程中,由护理人员在救护车到达医院之前,在医院门口等待患者。可使患者在入院后,立即得到救护。进而使抢救时间得以缩短,使抢救成功率得以提升[4-6]。当患者入院后,立即为患者评估病情,并为之开辟绿色通路。与此同时,由固定的护理人员,引导患者家属挂号,同样能够达到提高抢救成功率的目的。抢救过程中,实施分工定位护理方案[7-8]。能够使护理人员分别负责不同的护理工作,使抢救过程能够有条不紊的进行,提高抢救成功率。当患者抢救完成后,将其转送至相关科室,并做好交接。能够使病房护理人员,详细的掌握患者的病情。进而使之能够在护理过程中,充分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临床应在建立绿色通路的基础上,将分工定位方法,应用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抢救过程中。从接诊、病情评估、抢救及交接四方面出发,缩短患者的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猜你喜欢
心脑血管成功率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心脑血管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探究
不是所有药物都能掰开吃——心脑血管篇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冬季谨防心脑血管疾病侵袭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心脑血管疾病用药与药物不良反应的相关性
研究发现:面试排第四,成功率最高等4则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