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C理论下高校社会工作学生专业认同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8-09-07 10:44何菲
求知导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调剂社工

何菲

一、ABC理论

ABC理论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埃利斯创立的,是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核心理论。其中,A是Activating event的缩写,B是Belief system的缩写,C是emotional Consequence的缩写[1]。通常,我们认为情绪结果主要是因为行为事件所引发的,但埃利斯却认为,行为事件A和情绪结果C之间要形成关联,必须看我们的信念系统B是如何认为的。信念系统分为理性信念和非理性信念,其中,非理性信念是导致我们陷入困扰的根本因素。换句话说,即同一个行为事件A,因为个体的认知、感受和解释不同,会产生B1、B2两种信念,而不同的信念会导致不同的结果C1、C2。因此,他认为,只要改变我们信念中的非理性信念,就可以促成个体产生积极的行为。

二、高校社会工作学生专业认同现状

本文数据是在四川省N市某高校2016级社会工作专业学生2016年和2017年两次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资料的基础上,探究在同一批学生群体中,专业学习介入前后学生的专业认同仍旧不高的主要原因,大致包括以下方面:

(1)调剂到社会工作专业,对专业困惑较多。在调查中,有60.32%的学生属于被调剂的学生,49.21%的学生在入学之前对专业完全不了解。他们不知道专业学什么,只知道自己属于调剂生,这是“不那么好的专业”,对专业初印象不佳。

(2)对专业学习认知不足,增加专业不自信感。目前重理论轻实践或重实践轻理论仍旧存在于高校教学,导致学生有选择性地强化自身知识,专业学习不全面。

(3)专业实践不够,技巧使用生涩。学校主要是以集中实习为主,从学生大三下学期开始,设置有为期6个月的集中专业实践,学生平时主要是以分散实习为主,需要学生更加主动。但实际上很多学生因为各种原因并未进行分散实习,有些甚至从未参与过。

(4)对专业发展不清晰,自我方向模糊。根据调查,有37.5%的学生认为社会工作包罗万象,适用于所有行业,针对性不强,很多技能即使不通过专业教育也知道,专业学习没有必要。超过55%的学生认为一线社会工作者薪资较低。加之社会上很多人把社会工作者和居委会工作人员直接等同,造成社工身份认同困难,从而增加转行的可能性。

三、ABC理论下高校社会工作学生专业认同对策

纠正学生对专业的初印象,即把調剂专业等同于差专业。受非理性信念影响,学生认为调剂生就会被调剂到“差”专业。社会工作既是一门专业,也是一门职业[2],正确认知尤其重要。因此,我们专门在大一上学期开设了由全体社工专任教师一起参与授课的“社工导学课”,使学生尽快地了解专业是什么。

纠正学生认为应用型学科就是实践性学科,从而重实务轻理论的现象。社会工作包括很多必修课和选修课,社会工作理论和社会工作实践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前者更偏向于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后者更多的是对具体实践中的技巧进行讲授。为强化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我们开设了“社会工作理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等课程。

纠正学生认为社会工作就是“大而全,即使不通过专业教育都可以从事该行业”的非理性信念。社会工作由于其学科特点,要求学生掌握大量知识,导致学生既认为自己没有学到“专门”的社工知识,又觉得要求掌握的知识范围“过于庞大”。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专门邀请了来自行业的社工人才讲座,开设了“社工技能课”,有意识地区分“专业”和“非专业”知识掌握要求。

纠正把社会工作者等同于居委会工作人员就是“钱少活多任务杂”的非理性信念。很多学生直接把收入的多少等同于专业好坏的认定标准。固然,收入是评价专业的一个方面,但社会工作根据所选择领域的不同,收入是不同的,如医务社会工作收入相对较好。此外,学生胜任能力也是收入的评价标准。因此,我们通过座谈、线上线下互动、专题讲座等形式改善学生偏见,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

参考文献:

[1]朱眉华,文 军.社会工作实务手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60.

[2]王思斌.社会工作概括(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9.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调剂社工
社会工作者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现状及对策
能“二战”考研尽量不要调剂,不然就是浪费时间
A Social Crisis
要不要服从调剂?
马戏团
2019年考研调剂复试开始
我国女性社会工作人员的激励机制研究
透视“社工热”背后的“社工荒”
提高研究生调剂工作效率的思考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