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创新教育面临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8-09-07 10:44覃志威
求知导刊 2018年19期
关键词:理论课政治思想

覃志威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教育是通过对受教育者实施积极的教育引导,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并让这种品质在一定的条件下转化为促进人类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长期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创新教育发展。从2015年国务院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伟大号召,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创新”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我国高校创新教育改革大力推进,并成效卓著。新形势下,加快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创新教育的发展来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加快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环节。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创新教育的困境分析

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创新越来越成为时代对人才需求的重要品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创新教育仍然存在诸多困境,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1.對创新教育的内涵与重要性认识不足

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教育具有教育目的上的一致性,教育内容上的互恰性。重视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创新教育发展,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且关系到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顺利推进。然而,当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育的深刻内涵及战略意义尚存在着认识上的淡漠。主要表现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育教学主体普遍缺乏创新教育意识。首先,一些高校领导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将人力、物力、财力偏向于使用到热门专业和科研的建设中,致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创新教育被边缘化、经费不足或缺位的现象相对严重。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创新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创新理念较为缺乏。过多地关注教师的课堂教学“外功”,没有在“灵魂”上将创新教育重视起来。最后,受传统教育模式及就业观念的影响,很多大学生自身缺乏创新精神。一些学生将从事“安稳”的工作作为求职首选,还有一些学生认为创新是科学家的事情,创业是企业家的事情。这无形中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2.创新教育教学内容单薄且融入度不高

具备科学系统的教学内容是高校落实创新教育的前提和条件。当前,高校创新教育的教学内容单薄,教学内容的融入度不高的问题尤为明显。思想政治理论课共包含五门课程,每门课程中都包含着关于创新教育的思想,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15 版)绪论中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5 版)第十章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关于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要大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 版)第二章第三节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等。但是,这些内容零碎分散在各门课程的不同章节中,还一定程度上存在内容重复的问题。除此以外,创新教育作为新内容本独立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原有的教学体系,因此将其融入教材及教学中的难度比较大,在融入的广度和深度上还有欠缺。对创新教育怎样融入各门课程缺乏整体的规划和安排,教师随意发挥,教学侧重点不明确,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3.教育方式单一,对社会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先进的教学方式是提升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单一,教学中教师唱“独角戏”,而缺乏由学生主动反馈给教师的环节。教学过程探索性不强,建构学生的主体素质和主体人格的教育尚未充分实施,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品质的培育和发展。此外,当前不少大学生缺乏独立思考与探索问题的精神,更不敢向教师的教学权威提出挑战。这种脱离科学内化思维的教学方式不但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而且遏制了学生把握深度认知和思维创造的能力。

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通过直接体验方式内化课堂知识的重要环节。然而,一些学校对社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开展的课外实践活动往往 “蜻蜓点水”式地走过场,且社会实践活动类型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并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设计个性化的实践形式。实践形式创新性不强,加之实践基地建设滞后,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教学成效不显著。

4.创新教育教学条件保障机制不健全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亟须一大批创新人才,创新发展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的一个重要目标。因此,高校必须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着手,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保障机制,以确保创新教育的正常开展。然而,事实上,当前高校普遍存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育保障投入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学资源投入不足。目前,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课程的开设普及率较低,且缺乏专业教研团队的支撑。第二,教师队伍素质不高。很多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知识结构中缺少创新教育的内容,一些关于创新的知识点在课堂上一带而过。另外,有些思想政治课教师自身创新意识不足,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难以自觉将创新内容融入课堂,这很难帮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观。第三,社会实践教学基地平台建设落后,数量少,类型较为单一,与创新教育契合度低。由于这些原因,使思想政治课创新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

5.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评价机制不完善

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属于隐性的人才评价内容,本应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全国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创新实践育人平台,让这些隐性的人才评价指标外化为显性的成果。但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评价和其他课程一样,基本上采用标准化、闭卷考试方法,导致学生往往依据考试内容开展学习的现象。多数学生逐渐形成了“考前背笔记,考后全忘记”的不良习惯。除此以外,由于标准化命题及标准化答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大大缩小,能给学生赋予独立思考和道德情感的教育被模式化,直接后果就是学生发展性思维僵化、创造能力难以有效提高。另外,高校在评奖评优活动中,大多实行学生德育考评指标体系或学生思想品德表现考评体系,对每个学生一学期或一学年的思想行为表现进行量化考评。然而这些评价体系中对鼓励创新体现不足,使学生陷入了循规蹈矩的学习生活规律中,这种标准化评价进一步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的成长。

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创新教育的对策研究

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创新教育面临的一些困境,笔者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解决:

1.提高创新教育的育人意识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发展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创新教育,必须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充分认识到创新教育的深刻内涵和重要意义,不断提高创新教育的育人意识。首先,高校领导及职能部门必须在行动上实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育的重视,在人力、财力和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等多方面予以支持和保障。其次,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创新教学意识,自觉将公共课知识与创新知识结合起来并落实到教学的全过程中。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在第一章讲授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时,需要向学生强调创新是理论发展的内在品质;在第六章讲授社会主义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时,要阐述创新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催化剂,进一步將创新教育融汇到课堂之中。最后,加强大学生的创新主体意识,让思想政治教育回归创新人才成长的本真生活,鼓励大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创新教育的全过程中。

2.构建科学的创新教育教学体系

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创新教育教学体系,对大学生学习创新知识、养成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加快创新教育教材建设,编写大学生创新创业教材。教材编写要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以适用和有特色为标准,引导学生观察分析错综复杂的创新问题,指导学生运用创新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四门核心课程,各有其不同知识体系与教学侧重,因而,要在增加每门课程相应的创新教育知识点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各门课程的特点安排创新教学环节,形成一套科学化、系统化的创新教育教学体系。第一,要增加创新教育相关的内容,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增加马克思主义创新观专题研究,通过唯物主义阐述物质世界变化发展与创新的关系;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中,加入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的专题研究,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发展的理论渊源和历史进程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加入大学生创新观构建及创新创业法律法规的专题研究;在“中国近代史纲要”中加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创新史的相关内容。第二,要明确划分四门课程的界限,各有侧重。比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着重讲授马克思关于世界观、方法论与创新思维培育之间的辩证联系,着重从思维方式与世界观培育等方面进行阐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重点讲述关于创新创业法律知识和公民创新责任感的培养,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中国近代史纲要”讲授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所面临的创新发展问题及发展历程,旨在帮助大学生形成勇于创新、敢于创新的精神。

3.优化教学方式、完善社会实践教学机制

教学方式直接关系到教学目标能否实现。改变当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探究问题的情景中,把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结合起来。此外,要鼓励学生对教学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积极参与科研活动,使学生对创新实践过程有更深入全面的了解。

社会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因而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这一教学形式需要一个长效机制予以制度保证,要把实践教学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总体规划和教学大纲中,规定学时和学分,并提供必要经费。提高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水平,拓宽实践内涵,避免实践活动浮于表面,成效不彰。积极借鉴国内外的社会实践教学经验,让创新教育走进大学校园,通过社会调研、参观访问、实地体验等教学方式,形成课堂理论学习、实践教学双向互动,从而深化对创新精神的认识,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4.加大创新教育的保障力度

强大的教学资源保障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新教育长效性和实效性的重要前提,这要求高校必须整合教育多元要素,搭建创新教育的多维协同机制。首先,要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高校作为培养创新人才、传播创新精神的前沿堡垒,通过搭建创新教育数字教学平台、开展创新创业竞赛等多种活动,努力实现创新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标。其次,需要着力打造一支综合素质过硬、创新理论扎实的教师队伍。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应具备实施创新教育所必备的理念、学识和素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能动作用。因此,必须强化思想政治课教师创新素养培训,一是通过举办创新专题培训,丰富教师创新方面的知识;二是鼓励教师在自身专业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教育主题研究。最后,高校要整合多方资源优势,加强与企业、事业单位和大学生创业孵化部门的合作,建立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创新教育实践基地。

5.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和激励机制

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是大学生创新能力培育的有力制度保障。首先,要将学生的创新素养和能力作为培养和考察的一项指标纳入学生评价体系中。其次,要进一步完善学生实践活动评价机制,把对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考核纳入其中,评价的重心在于学生对创新知识及创新能力的内化与应用。除此之外,要不断改进考试方式。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可以采取开卷考试与闭卷考试相结合、当场开卷考试与课下写论文相结合等方式进行。在创新教育激励机制上,学校可以推进学分制改革,设立创新学分等多种形式激励学生将创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学生对创新能力培育的重视程度。最后,要建立健全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专项奖励制度,对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的创新活动可折算成教学工作量并进行专项奖励,以此激发教师参与创新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保证创新教育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齐红倩.建设创新型国家与高校教育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1(9).

[2]常东坡,赵国杰,王树恩.当代科技创新的特点与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5(4).

[3]骆郁廷.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评价之深化[J].思想理论教育,2007(21).

[4]甘黎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教育有机融合方法举隅[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4).

[5]宋绍峰.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3).

[6]韩映雄.以思想政治教育为龙头带动人文教育[J].江苏高教,2000(3).

[7]吕绳振.略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方面[J].高校理论战线,2000(4).

[8]王泽洲.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两点思考[J].常州工业技术学院学报,2000(1).

[9]王文辉.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

猜你喜欢
理论课政治思想
办公室政治
改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探索
第1课夏商周政治制度教案
办好思政课铸魂育新人
辩证认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两个关键”
我得了一种叫手痒的病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讲政治要防止几个误区
一次函数中折射的重要思想方法
政治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