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我心中迷人的风景

2018-09-08 02:25
大观(书画家) 2018年3期
关键词:学书迷人书法家

刘 成

刘成 字万戈,斋号鹤鸣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甘肃省书法家协会楷书委员会委员,嘉峪关市书法家协会顾问,张掖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第63页至67页均为刘成作品

结缘书法,是我今生最美的收获!

犹如神遇迹化的汉字,幻化出迷人的魅惑之力。自入学开蒙,对于这种音形义的神秘结合体,我仿佛转世灵童看到了前世相伴的法器,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但在以后漫长的求学历程中,虽然书写每天不可或缺,但于书法,却是那么疏离。后来痴迷于斯,知道一些书家有着童子功的幸运,深以为憾,遗憾它对于我,怎么就姗姗来迟!当然,在一个缺乏土壤而又为升学就业而奔波忙碌的时代,艺术本身就是一份奢侈!

我也常常庆幸自己,在种子还没有彻底腐烂之前,土壤、水分、养料、阳光,它们竟然不约而同地孕育了我。

那是大学毕业之后,工作之余,有了相对充裕的时间供自己支配。社交的圈子里,渐渐多了长于书法的师友。不论是观看他们书写的过程,还是欣赏他们完成的作品,于我都是大快朵颐的享受。那种感觉,就像一个痴迷于京剧的票友,会为自己心仪名角的唱念做打而倾倒痴狂。美妙的线条、氤氲的墨韵、黑白的对比、绯红的印文,慢慢地接触中,童年那萌而久久未能萌发的种子,开始渐渐萌动。拿惯了钢笔的右手,像是要挣破种皮、掀开土壤的胚芽,在积蓄着生命的能量。

从羞怯地拿起毛笔,别扭地蘸上墨汁,歪歪斜斜地写下第一个汉字那一刻起,经久等待的书魂,迫不及待占据了我灵魂的一隅。

自此以后,闲暇之余,只要有书写的条件,我总是濡墨以之,乐此不疲;而只要有求教的机会,我也一定不会轻易放过。从当地的书家到周边省外,为了书法,我从不忌讳于素昧平生。记得一次到西安,慕名前去拜访吴振峰先生。吴先生书艺既佳,德行亦厚,对晚辈后学的求教知无不言,一边示范,一边讲解。整整一个下午,意犹未尽。下午留我吃饭,饭后继续指导。在我学书的道路上,那是我收获最大的一次。许多笔法、字法方面久书难解的问题,吴先生一一给予剖析解说。“愚学一生,不如名师一点。”今天想来,我之所以少走了许多弯路,之所以恪守学书以临帖为第一法则,有赖名师耳提面命,悉心指导。感谢倪文东、龚小膑、曹文海、陈克年诸先生,尤其是西北师范大学曹恩东先生,数年来课余书艺,不辞辛苦,毫无保留。

在书写渐入门径之后,尝试投稿参展,虽然最初入展的级别不高,但对于学书者,毕竟是一种适时的鞭策与鼓励。这种铺垫与鞭策之下,从市展到省展,最终跻身国展。

《礼记·学记》有言:“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如今,我常与几名志同道合的文友,切磋互勉,共同进步。有的方家眼光独具,娴熟书史,一经点拨,方向洞明;有的学书多年,临帖功夫极为扎实,其于技术层面,对我良多启发;有的文友,长于激励奖掖,善于寻找契机,点燃大家的创作激情。闲暇之余,或谈文论艺,或濡墨挥毫。一段段美好的日子,更是一段收获的岁月。大家屏蔽了恭维之词,浮虚之言,有问题言无不尽,有成绩倾心勖励。

条条大道通罗马,但路径却有长短之别,更何况人生苦短,精力有限。在通往罗马的道路上,过客熙熙攘攘,比肩接踵;归人则未必!所以言此,是因为书法是一门淘汰率极高的艺术,方法如果不对,工夫近乎白费!取法的方向,就是前进的方向,方向一错,就可能靡费光阴,一无所获。人有其性,书亦有其性,书之性合于人之性,无疑会走得更快一些。

我生性内敛,不好张扬,既不流于狂,也不落于狷,性情近于中和。个性所使,对于书体书风,于晋韵唐法情有独钟。

起初用功,多在晋人楷书与唐人褚遂良之《雁塔圣教序》《大字阴符经》。尤其是褚氏二帖,线条劲挺峭拔,结字灵活多变,气韵生动流转,颇为切合自己的心性与审美追求,所以临之最勤。后来入帖既久,便溯诸魏楷,以求朴率、古拙之气,并兼及隶书、二王行草等书体。这样的学书路径,不奢望众体皆擅,只是想尽其所能去了解笔法的丰富性,以为我所用。

书法是一片迷人的风景,它静静地等我二十多年,又陪我十多年。十多年来,流连其中,它给了我无穷的快乐,也给了无尽的困惑。这种纠结,正如白岩松的一本书名——“痛,并快乐着”!

痛,并快乐着!——我别无选择!

猜你喜欢
学书迷人书法家
书法家周如璧
迷人的九月
书法家·谢 锐
学书杂述一则
小小书法家
书法家
学书有感
迷人的无人机
钟繇学书
迷人的涠洲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