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丙型肝炎病毒需要治疗吗?

2018-09-08 05:55王振坤
益寿宝典 2018年19期
关键词:丙肝利巴韦乙肝

文/王振坤

丙肝带毒者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很多人认为,乙肝有病毒携带状态,丙肝当然也会有病毒携带状态,乙肝带毒者暂不需要抗病毒治疗,那么丙肝带毒者也必然不需要抗病毒治疗。其实这是错误的认识。丙肝并没有免疫耐受期(病毒携带期),丙肝病毒感染只有急性期和慢性期,急性丙肝的慢性化率为55%~85%。研究认为,引起丙肝慢性化的因素有:急性感染时年龄>25岁,感染后无明显症状,免疫抑制,合并感染艾滋病毒(HIV),感染者有遗传背景等。感染后,只要在患者血液中检测到HCV-RNA,就是丙肝患者。但我们还必须注意到,有一部分人在体检时只是“丙肝抗体阳性”(抗-HCV),这也不能排除丙肝,他们的抗-HCV滴度如果较高,也可能是丙肝患者,有人将其称为“隐匿性丙肝”,这时一定要进一步检查丙肝病毒核酸(HCV-RNA),做到确诊。有时在血液中可能也查不到HCV-RNA,则可在肝脏组织中或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查到HCVRNA,即确诊为丙肝,当然这也需要治疗。

丙肝具有“沉默”特性

有些人既然是丙肝患者,为什么没有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呢?甚至肝脏功能也没有明显改变,这又该如何解释?

这和慢性丙肝的临床特点有关。首先,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自己何时感染了丙肝病毒,它不像慢性乙肝大多可能为母婴垂直传播而来。丙肝是一个“沉默性”疾病,它的进展比较缓慢,有部分人的症状不明显,往往想不到和丙肝有关系,所以经常被忽略,当自己感觉到有症状时,病情已有明显的进展,再也“沉默”不下去了,甚至出现肝硬化。其次,丙肝虽然也是肝脏细胞受损,但在缓慢的进程中,转氨酶改变多为轻、中度上升,或在上限左右波动,而在正常范围者也大有人在。尽管丙肝具有“沉默”特性,但它仍然可在“沉默”中进展为肝硬化、肝癌,有时还可能“转变”为慢性重型肝炎,导致肝衰竭。所以对待丙肝也要和对待其它疾病一样,要求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丙肝可以治愈

现阶段我国治疗丙肝的“标准方案”是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愈率可达到70%左右,这一点和乙肝有很大差别。而且我国丙肝患者对干扰素的应答明显高于西方人。专家告诫,早应用早获益,不必再等。直接抗病毒药物(DAA)的治愈率虽然更高,但是我国目前尚未进入临床,正在实验应用中,与其苦等新药,不如现在就脚踏实地的进行干扰素治疗。

丙肝治疗方式的选择

聚乙二醇干扰素和利巴韦林,这2种药有绝对禁忌症和相对禁忌症之分,干扰素类绝对禁忌症指:有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症等病史;未能控制的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未能控诉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失代偿性肝硬化;哺乳期女性;伴有严重感染;视网膜疾病;心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未控制的高血压;未控制的糖尿病;除肝移植外的实体器官移植;对干扰素不良反应高度不耐受;2岁以下儿童;未戒断的酗酒或吸毒、妊娠或短期内有妊娠计划等。

干扰素类相对禁忌症指:血液中性粒细胞计数绝对值<1.5×109/升;血小板计数<90×109/升;未能控制的甲状腺疾病;总胆红素>51微摩尔/升;年龄>70岁。

利巴韦林绝对禁忌症指:妊娠或短期内有妊娠计划、严重心脏病、对利巴韦林不良反应高度不耐受。

利巴韦林相对禁忌症指:男性血红蛋白<130克/升;女性<120克/升;患有血红蛋白疾病;肾脏功能异常及血清肌酐>132.6微摩尔/升;未控制的冠状动脉疾病等。

猜你喜欢
丙肝利巴韦乙肝
注意利巴韦林的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贫血
人-人嵌合抗丙肝抗体检测阳性对照品的研制及应用
这些人群慎用利巴韦林
78%的国人不知它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丙型肝炎发病率上升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