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风雨桥建筑风貌初探

2018-09-08 06:19蒙嘉蕾广西大学附属中学广西南宁530004
中国房地产业 2018年17期
关键词:鼓楼风貌侗族

文/蒙嘉蕾 广西大学附属中学 广西南宁 530004

1、前言

广西是一个多少数民族聚集的省份,除汉族之外,还有十一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是广西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外还有瑶族,苗族,侗族等等。在这种情况下,各民族所聚居的地区势必会形成包括经济、社会、文化、艺术等等领域的不同分化。这其中就有丰富的建筑学资源可供建筑设计人员汲取。在我国当前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现状下,如何深刻地看待乡土建筑和民族建筑中所蕴含的宝贵文脉,将其与新的现代建筑之间进行继承与更新,这是在全新的建筑设计环境下亟待解决的要处。本文选取广西侗族聚居地区常见的风雨桥建筑为样本,从人文和地理环境入手,着重分析这种建筑的风貌和功能分化。

2、概况

2.1 地理人文环境

广西壮族自治区简称桂,位于中国西南边陲,通过省内的水系主要为珠江水系,全省常见喀斯特地貌,最为人熟知的便是桂林的绝伦山水。纵横交错的水系带来便利的交通,民众多缘水聚居。另外,广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全省全年大部分时候气候温暖,同时也是中国降水量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省内各地年降水量均在1070毫米以上。这导致了广西全省全年雨水充沛,干湿分明,季节变化不明显。但是广西多山区,平原地区较少,地形复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省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广西的少数民族多达十一个,有着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其中像壮族的花山崖壁画和铜鼓、苗族的踩花山活动等等具有独特地域风格的文化遗存和风俗节日。而在建筑领域,侗族的乡土建筑风貌是最具代表性的,在侗族聚居地,有着十分丰富的建筑形态,诸如吊脚楼、鼓楼、凉亭、寨门、水井等,而且建筑材料多为木质,结构精巧造型美观。

2.2 区域概况

本文这次选取风雨桥作为主要的探讨对象,其中三江侗族自治县是风雨桥存量最多,形制最大的地区,也是最能够代表广西地区侗族廊桥建筑建造水平的典型样本。广西民间流传一个说法:“高山瑶,矮山苗,平地汉族住,壮侗居山槽”,三江侗族自治县位于桂北地区的丘陵地带,从属于柳州市,地处桂湘黔交界处。这里地型复杂,山势险峻,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形成通达的交通,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很好的保存了侗族的风俗风貌。地理上虽然在经济上影响了侗族人民的生产水平,但是在这种相对封闭的环境下滋长出最为纯粹的社会人文,同时发展出与其他民族之间显见的差异。

3、建筑风貌探索

3.1 概况

由于广西地区水系遍布,降水充足,河道作为一种天然的交通方式,在定居的时候是很容易作为一个考虑要素,除了作为交通条件外,同时可以解决居民的生活用水,浇灌等等功能,因此在侗族人民的聚居地,有着丰富的水路通达,而作为早期步行担挑的补充,桥梁这种建筑形式非常重要。桥梁是一种很普遍的建筑形式,而风雨桥则是侗族村寨中所独有的一种乡土建筑。风雨桥,顾名思义是具有遮风挡雨功能的桥梁,人们在通常的桥面上加建了廊道、亭台等等构筑物。起初风雨桥仅仅由简单的廊道组成,后来经过不断推演,添加了类似集市,祭祀,守卫等功能,桥上的建筑元素也逐渐丰满,形成了如今所见的风雨桥。一个建筑形态的形成,和它所在的地理环境以及人文氛围是密不可分的。广西地区发达的水系决定了需要桥梁作为生产生活工具,而多雨炎热的气候决定了桥面上部的构筑物。如图一所示,风雨桥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屋顶部分,桥面部分,桥跨部分,桥墩部分。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部分是屋顶部分,大多由木构组成,三层到四层不等的重檐庑殿顶。

图一 风雨桥的构成

3.2 结构分析

风雨桥的主要承重结构为下方的桥墩和桥跨部分,并且随着河道宽度的不同,桥梁的跨度也会随之调整。并且在保证上部构筑物稳定的前提下,桥梁主体结构同样承担着上部构筑物的基础作用。在日常使用中,桥梁的主要荷载除了建筑物自身的重量外,还会有来自自然中雨水,水流,凤等荷载,另外居民的日常交通过程中所带来的荷载和举行重大节假日活动时的荷载重量也有着很大区别。能够考虑到这么多因素的结构设计,这在当时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年代,无疑凝聚了工匠的伟大智慧。

3.3 建筑风貌分析

3.3.1 建筑形式元素

单从风雨桥的桥面以上的构筑物来看,风雨桥建筑中融合了很多在侗族城寨中可以见到的建筑形式,其中包括最为常见的干栏式建筑,以及作为大型公共聚集场所的鼓楼在风雨桥中也有表现。干栏式建筑是将建筑物首层架空,为了避免底层潮湿腐蚀,而在一般侗族民居中经常见到的一种建筑表现形式,在风雨桥中,由于底部是河道,同样也需要考虑潮湿带来的影响,同时也能保证阴雨天气对降水的排放。而鼓楼在风雨桥中的运用也有着它的形成规律:风雨桥作为交通重点,往往对于各家各户而言都是一个能够代表城寨的标志性场所,通常的鼓楼即具有报时防卫,公众聚会议事的功能,在一般地形的城寨中,鼓楼便占据着一个寨子最具代表性的位置,而在有风雨桥的地区,鼓楼也逐渐和它融合,演变成如今所见的形式。

3.3.2 功能分析

从功能角度探讨风雨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交通:作为桥梁,这是最为基本的功能。而根据城寨的人口基数,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桥梁的体量规模也会有所差异。有仅供行人行走的,也有可以通过车辆,牲畜的。而桥面两侧设置的栏杆也有不同,有的仅仅是最为简易的栏杆,为防止行人落下,有些也设置了可供行人坐下休息的座椅,和栏杆相结合,这种设置同时也提供了观景的功能。

(2)聚会议事:如上图所述,鼓楼与风雨桥的结合,为桥梁带来了公共场所的空间,居民得以在一定时候来到风雨桥的鼓楼上进行公共聚会。而在大型节日时,河面上常常会有互动节目,这时风雨桥便演变成为可以深入河道的互动方式,人们得以在桥上聚集,从而进行节庆活动。

(3)集市:这一功能与风雨桥的交通功能密不可分。商业讲求地缘和客源,也就是交通的通达性,人流量越大的地方就越具备商机,因此风雨桥作为一个居民必经之处,同样是一个做买卖的好场所。而到了大型的集会时机,这里同样也会演变成全民聚会的地方。

(4)祭祀:传统封建思想往往要求人们信奉自然之力,人们会盼望着得到神力的庇佑。像风雨桥这样日常能够保障居民日常生活,遮风避雨的场所,便需要有类似河神的保佑。通常在大型节日里,桥上也会有祭祀活动,而祭祀场所通常设在鼓楼等公众空间,鼓励全民参与。

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需求都会体现在建筑物的风貌表现上,这是人民群众在日日夜夜的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民风民俗。而建筑风格往往就是存在于这种生活的细节之中。建筑设计人员在细节之处往往需要多下功夫,认真思考一个功能背后所代表的民众的迫切需求,而不是简单的做出某种样式,这样的设计才能禁得起时间的磨练。

总结:

我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曾经说过:“一个东方老国的城市,在建筑上,如果完全失掉自己的艺术特性,在文化表现及观瞻方面都是大可痛心的。”在乡土建筑中寻找属于中国自己的建筑文脉好比在寻找流淌于民族血液中的白细胞,在高速发展的当下,设计环境在追求更快更效益的状态下,建筑学面临巨大的设计量和建设量,这对于建筑学自身而言是极佳的发展契机。然而我们在寻求高效益的同时,更应该放慢脚步,从依存于中国自身城市或乡土的建筑资源中汲取养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乡土中存在着类似璞玉般原生脱胎于广大人民群众文化的建筑精神,这是值得建筑师们去思考和探索的。

猜你喜欢
鼓楼风貌侗族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鼓楼颂
鼓楼颂
快乐童年——榕江侗族儿童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论侗族自然观中的生态伦理及其价值
Land of the Dong Minority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