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甜蜜小镇建设的研究与思考

2018-09-10 07:22倪林浩
中国商论 2018年15期
关键词:特色小镇

倪林浩

摘 要:嘉善甜蜜小镇作为浙江省首批特色小镇,通过“规划+”“旅游+”“服务+”“机制+”等有效措施进行打造,成效显著,成为示范特色小镇,但在建设过程中也显现出一些问题。本文针对建设过程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加快推进甜蜜小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特色小镇 甜蜜 三生融合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5(c)-133-02

嘉善大云的巧克力甜蜜小镇是浙江省首批37个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单位之一。目前小镇紧扣“甜蜜”主题,整合“巧克力、温泉、水乡、花海、农庄、婚庆”等系列元素,利用碧云花海农场、云澜湾温泉、歌斐颂巧克力、十里水乡等重点项目,打造“甜蜜”属性的特色文化。2016年5月,获评省级示范特色小镇和2015年度考核优秀小镇。2017年小镇共接待243.8万人次,同比增长39%,旅游收入为4.3亿元,同比增长108%。

1 打造甜蜜小镇的有效措施

1.1 以“规划+”引领“三生融合”,小镇甜蜜定位分级相融、落地生根

(1)策划规划精准定位。以“多规合一”的思路系统化、高标准谋划好小镇的定位和发展思路,切实将小镇规划精准、管理精细的目标落到实处。规划上,编制完成了旅游总体策划、度假区总体规划、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小镇核心区城市设计及落地具体项目规评方案。策划上,与上海景域集团合作,同步跟进旅游专项策划和旅游品牌定位、业态引导、营销传播等方面的落地策划。

(2)项目规划分级相融。坚持走“旅游+”特色之路,实现了区域规划和具体产业项目规划的有效衔接、分级相融,推动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以度假区总体规划和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为统领,引领梦幻嘉善、云澜湾温泉、歌斐颂巧克力、碧云花海、十里水鄉等重点项目融合发展和差异发展。

(3)生态人居三生融合。甜蜜小镇作为一个旅游类的特色小镇,整个规划建设牢牢地抓住了生态这个主基调,把农业作为整个生态的底色。在规划建设过程中,严格按照5A景区标准打好整个生态环境的品牌,促进生产、生态、生活的“三生”融合,把自然乡村田园风光的生态优势,逐步转化为整个产业的发展优势。

1.2 以“旅游+”引领“三产融合”,小镇甜蜜产业蓬勃集聚、特色成长

(1)产业集聚势头迅猛。云澜湾温泉项目成功创建国家4A景区,即将启动总投资8亿元的景区二期建设;歌斐颂巧克力项目列入国家4A创建预备名单,并已经启动总投资3.5亿元的景区二期建设;2016年8月18日,总投资52亿元的天洋“梦幻嘉善”文创旅游项目正式签约落户;2016年11月8日,总投资1.5亿元的中德合资德国啤酒庄园工业旅游项目正式签约落户。

(2)多种模式齐头并进。坚持走“旅游+”特色之路,紧紧抓住小镇旅游产业,在推进过程中,建立“旅游+工业”“旅游+文化”“旅游+休闲”“旅游+农业”四种推进模式。并确保在每一种模式的推进过程中,都有具体的引擎项目予以推进,通过资源的整合、项目的组合、产业的融合,着力推动小镇旅游产业的发展。

(3)品牌效应日益凸显。以“甜蜜”主题引领,推动小镇品牌IP化,打造“宠上云端”旅游品牌以及旅游卡通形象“云宝”,着力建设“中国甜蜜度假目的地”,并以follow蜜真人秀网综节目进一步推广。小镇得到了各级媒体的持续关注,人民日报、浙江日报以及新华网、央广网、搜狐、网易等主流媒体全年对小镇进行跟踪报道。

1.3 以“服务+”引领“三位一体”,小镇甜蜜体验多姿多彩、其乐融融

(1)服务品质优质。一是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小镇服务设施日趋完善,服务功能不断加强,满足现阶段小镇需要。目前已设立专门的游客服务中心1个和3个咨询点,分别位于云澜湾景区、歌斐颂巧克力景区、碧云花海景区和十里水乡景区,为游客提供旅游咨询、导游服务、食宿预定、宣传展示、医疗救护、特殊人员服务等需求。二是提升从业人员素质。针对文明礼仪、接待规范等多个方面,多次举办培训活动,从业人员素质得到普遍提高,旅游综合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2)管理制度健全。一是旅游协会和旅行社相继成立。正式成立嘉善甜蜜大云旅行社有限公司,有效挖掘和激发小镇旅游资源,加速小镇全域旅游发展。二是建立协同管理机制。小镇联同旅游、市场监管、安监、行政执法等部门定期对旅游市场进行综合治理。三是编制各类应急预案。为应对各类突发性事件的发生,在加强检查的同时专门制定了各类旅游安全制度。四是完善旅游统计制度。重视旅游统计工作,建立完善相关旅游统计制度,落实专人负责旅游统计和上报。

(3)文化产品丰富。一是异域文化,在传播巧克力文化的基础上,与科特迪瓦达成了合作协议,在小镇内建设20亩的科特迪瓦可可种植文化展示区。二是婚庆文化,小镇原有婚纱摄影基地已有较高的市场追捧度,2016年接待量达7万多对,在推进过程中进一步深挖婚庆文化,不断地延伸整个婚庆、蜜月产业链。三是养生文化,把温泉休闲度假与健康养生、传统文化有机融合,挖掘传统文化精髓,根据24节气时令和中医养生理论,推出24节气养生温泉,让更多游客感受温泉养生文化的精髓。四是乡村文化,将农耕文化、善文化等传统因子植根于特色村落建设、农居民宿开发之中,让游客在休闲度假中品味本土文化、品味浓浓乡愁。

1.4 以“机制+”引领“四轮驱动”,小镇甜蜜保障精准到位、力度空前

(1)聚全县之力延续政策优势。嘉善县出台用地、资金、项目、改革、公共服务等五个方面的政策措施,优先支持小镇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优先立项,对度假区内规划编制由县级财政给予编制费用50%补助。

(2)聚全域之地拓展发展空间。土地规划调整与度假区建设规划编制同步推进,对不符合现有土地规划的空间进行及时调整。对建设中新增建设用地的,县里优先办理农用地转用及供地手续,优先确保重点项目、基础设施用地指标,2016年获得省国土厅示范小镇奖励指标100亩。

(3)聚金融之利保障发展资金。县政府对融资给予大力支持,将大云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大云文化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大云旅游开发实业有限公司升格为县级国资控股平台,并由县财政每年给予500万元的贴息扶持。截至目前,共筹措发展资金16亿元,累计争取国家发改委专项建设基金1.32亿元。

(4)聚专业之智落实推进举措。入选首批旅游类特色小镇创建名单后,成立了由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的特色小镇工作领导小组,并专门组建巧克力甜蜜小镇工作推进组,由组织部长、人大副主任、分管旅游副县长3名县领导牵头,定期召开推进会,协调解决土地空间、用地指标、项目审批等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镇级层面上,成立了规划建设、资源保障、征地拆迁、项目融资、招商服务等11个工作推进组,举全镇之力推进小镇建设。

2 甜蜜小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建设虽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对照省里“产业优势突出、生态环境优美、区域面积小巧、投资主体明确、功能集成完善”等标准,目前仍存在一些困难与问题。

2.1 缺乏社区功能,三生融合仍需提升

特色小镇应具有产业、文化、旅游、生态甚至社区等多重功能,是产业、生活、生态一体化的空间经济平台。嘉善巧克力甜蜜小镇作为以旅游为主的文化产业,以亲子旅游、婚纱摄影为主打内容,其绿化措施、休闲娱乐配置等方面做得相对较完善,但是与当前绝大部分小镇一样,社区承载功能还相当弱,在重视集聚市场主体的同时未能同步做到强化社区的管理、服务、保障、教育、安全稳定等五大基本功能,比如缺乏诸如先进医疗、优质教育,致使小镇短期内难以成为人才集聚的高地。

2.2 旅游配套设施及交通仍需完善

目前小镇尚未建立能满足旅客咨询、旅游交通换乘、停车、购物、餐饮等综合服务功能的旅游集散中心,智慧旅游系统、旅游大数据中心也只在前期筹备阶段,旅游办公服务场所有待提升。小镇内旅游交通内部建设不足,通往小镇的道路狭窄,路况质量及两侧景观性较差。

2.3 考核机制仍需创新

从考核规定看,特色小镇的建设周期仅为三年,而在此期间小镇需完成规划编制、项目推进、机制创新、效益产出、旅游景区创建等大量工作任务,投资效益短期内难以显现。此外,针对特色小镇的考核指标设置“硬”有余而“软”不足,即过于注重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地使用、税收、产值等“硬指标”,而对于一些科技创新、政策环境、文化宣传、产学研合作等不具备物质形态的“软投入”则相对有所弱化,不能全面客观反映特色小镇在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方面的成效。

3 加快推进甜蜜小镇建设的对策建议

3.1 强化社区功能,注重三生融合

国家发改委城市中心交通规划院院长张国华表示,“特色小镇的主要本质应该是它的产业、功能如何,生态、生活与生产之间达到互相融合,这样的小城才是真正成功的特色小镇。”大云作为休闲旅游、健康养生类的特色小镇,自然基础相对较好,产业与环境相互催生,需强化社区功能,满足人居需求,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特色小镇的创新创业人员多为知识密集型的高素质人才,对工作、生活环境要求较高,因此需要积极完善小镇公共服务及生活服务功能,通过对生活居住区、休闲娱乐区、商业配套中心等精心规划建设,完善公共交通、社会服务等城市服务,加强城市智能化与政府政策等城市管理,建设好银行、学校、医院等城市配套,逐渐提高小镇生活品位与服务容量,从而提供乐活、乐业、樂居的社区空间,以吸聚各类精英人才。

3.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按5A景区和通景道路的要求,实施主要道路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完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加快推进甜蜜小镇公共服务中心、公交场站、停车场、码头公园项目等旅游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建设。在交通设施方面,在镇区范围内建议增加公共自行车站点,强化区域之间、景区内部的交通对接。在公共配套方面,采取“新建与改建结合,养护与提升并举”的方式,深化区内的旅游A级厕所建设。建设功能完善的旅游集散中心,满足旅游咨询、旅游交通换乘、停车、购物、餐饮等服务功能。

3.3 建立完善考核体系

“法无禁止皆可为”。在遵循浙江省考核标准的前提下,建立健全符合小镇实际的、具有市场效益特征的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建立健全“一镇一策”的考核机制,投资额度考核可适当放宽,投资年限适当延长,防止一蹴而就、急于求成,以确保特色小镇建设务实推进。

参考文献

[1] 唐勇.培育特色小镇需把握关键点[J].浙江经济,2015(6).

[2] 秦诗立.特色小镇建设须着力“特”与“色”[J].浙江经济, 2015(12).

[3] 翁建荣.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J].浙江经济,2015(19).

[4] 朱莹莹.浙江省特色小镇建设的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嘉兴市为例[J].嘉兴学院学报,2016(3).

[5] 房小珍.基于“互联网+”旅游特色小镇发展探讨[J].度假旅游,2018(1).

[6] 邹心平.特色小镇研究中应厘清的几个问题[J].赣南师范大学学报,2018(1).

猜你喜欢
特色小镇
连云港市浦南镇农村社区建设现状的调查报告
精准治理视角下的特色小镇及其创建路径
溱潼特色小镇旅游资源分析及未来展望
城乡一体中的治理合流
城乡一体中的治理合流
浙江省创新创业驱动的特色小镇规划思考
特色小镇的产业定位与发展探索
德国名镇哥廷根的建设对中国特色小镇创建的启示
论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创新
“特色小镇”切莫成为“房地产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