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鄱阳湖地区构建无障碍旅游区策略研究①

2018-09-10 07:22乔秋敏史术光
中国商论 2018年5期
关键词:策略

乔秋敏 史术光

摘 要:在区域经济时代,旅游发展需要打破一切有形及无形障碍,建立起政策稳定透明、市场公平公正、交通安全通畅、服务友好热情的旅游环境,无障碍旅游应运而生。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江西实现崛起的关键,这里资源丰富,具有构建无障碍旅游区的独特优势,目前急需拆除旅游发展的障碍,实现资源共享,形成联合力量,推动环湖地区旅游业乃至整体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环鄱阳湖地区 无障碍旅游 区域旅游合作 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18)02(b)-068-02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及劳动地域分工的进一步深化,各个国家从本国经济利益出发,利用各种人缘地缘优势,在某些范围内开展境内无障碍旅游,期望实现区域内各经济单位的优势互补与共同繁荣。无障碍旅游即特定区域内旅游发展主体主动开放市场,尽可能拆除旅游发展中的各种屏障,最终实现旅游服务的“无缝隙化”和旅游资源优化整合。鄱阳湖旅游区规划范围,具体包括南昌、九江、景德镇、鹰潭、上饶5市以及51个县(市、区),这里山水一体,地缘相近,旅游市场关联度较大,是江西省具有较强发展潜力和优势的地区,具备构建无障碍旅游区的条件。

1 环鄱阳湖地区发展无障碍旅游区优势

1.1 环鄱阳湖地区资源类型多样

环鄱阳湖地区自然资源富集,这里集中了世界文化景观庐山、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国际湿地鄱阳湖等品牌资源。另外这里文化底蕴深厚,唐代大诗人王勃称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为这里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优秀的农耕文明、古老的青铜技术、多彩的陶瓷工艺、神秘的傩面习俗、独特的山歌戏曲……不同的文化亦有其独特的生存环境,道教正一派祖庭龙虎山、婺源徽派民居建筑、佛教净土宗祖庭东林寺、南昌起义的总指挥部八一起义纪念馆等齐聚此地。环鄱阳湖地区的旅游资源具有先天的差异性,自然和人文交相辉映,构成了无障碍旅游发展的基础。

1.2 环鄱阳湖各地区联系紧密

区域无障碍旅游要求打破行政框架,对鄱阳湖相关区域进行整体规划、联合发展。鄱阳悠久的历史孕育了一代又一代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鄱阳文化积淀不断加深,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区域内合作更加紧密。鄱阳湖经济区处于京九铁路和长江大动脉的结合点,东接长三角、闽三角,西北部与中原城市群接壤。区内高速公路、城际铁路非常便利,为区域内移动提供了便捷的交通工具。其次鄱阳湖地区有天然的紧密联系,沿湖区域资源特色天然统一。人们习惯上把鄱阳湖分成北湖和南湖,实际上鄱阳湖周边是相对完整的地理单元,北湖南湖一起涨落,一起丰枯,紧紧的依偎着,从不分离。

1.3 环鄱阳湖地区政策优势明显

2006年,国家开始实施中部崛起战略,支持中部六省依托现有基础,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在发挥承“东”启“西”和产业发展优势中崛起。为了实现“在中部率先崛起”,江西提出了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发展战略。这一战略涉及生态、城市等的发展,为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机遇。环鄱阳湖地区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景观秀丽多姿,文化资源多样丰富,旅游业发展比较成熟,要在大鄱阳湖建设中抓住政策优势,精心规划和设计旅游线路,高规格、高起点建设鄱阳湖品牌旅游区,把环湖区域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建立有独特水域文化的旅游产业体系。

2 环鄱阳湖地区构建无障碍旅游区障碍

环鄱阳湖地区构建无障碍旅游区有助于加强环湖资源整合力度,树立整体品牌,有助于各地区互利共赢,有利于提高区域旅游竞争力。但是长期以来,环湖地区的旅游开发一直是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规划,结构性矛盾、产品重复雷同现象较严重,其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如下。

2.1 管理政策障碍

环鄱阳湖地区隶属于江西北部沿湖6城市,行政隶属关系复杂,使地区之间的协调难度很大,比如旅游发展战略和规划缺少周边衔接,区域内旅游项目开发还有低层次重复建设的现象等。以九江庐山为例,庐山风景名胜区被庐山风景区管理局、九江市庐山区牯岭人民政府、海会镇、星子县等行政机构共同参与管理,“一山多治”的体制存在了许多年,制约了 “无障碍旅游”的进程和效率。环鄱阳湖地区的各政府各单位对所属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性认识不统一,致使各地在出台和执行与旅游业发展息息相关的政策上难以形成协同发展的观念。

2.2 品牌营销障碍

鄱阳湖周边有独具特色的水域风光、湿地候鸟、民俗文化和水上运动等资源,但是并未得到有效的开发利用。区内景点各自开发、各自宣传的现象也使得鄱阳湖旅游品牌主题形象不突出,特色未能显现。环鄱阳湖各区依赖自己的旅游优势都希望成为最具魅力的旅游目的地,如南昌打“英雄城市”红色旅游牌,九江打世界遗产庐山牌,景德镇打千年瓷都牌,上饶打世界自然遗产三清山牌,鹰潭打道教文化圣地龙虎山牌。这些使其形象分散,难以形成持续而稳定的吸引力,也很难产生集聚效应。

2.3 交通环境障碍

长期以来,受水网密集影响,环鄱阳湖地区虽然离南昌、景德镇、九江等城市距离很近,但经济发展相对较慢,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少,道路、供电、供水、通讯等建设也比较落后。环鄱阳湖周边县区沿湖道路设施不完备且等级差,除庐山东南部的旅游公路外,鄱阳湖两侧均没有便捷的沿湖公路直通周边大中城市。根据规划,2017年,逐步提升区域内公路等级,并对区内国道及省道升级改造,建设一批现代化港口码头,加快滨湖地区通用机场和临时起降点建设工作,这些都更加方便旅游者的自由出入。

2.4 旅游服務障碍

基于地方行业保护,目前国内景区及饭店对不同旅行社实行差别折扣,环鄱阳湖地区对外地旅行社组团和本地旅行社组团亦有不同待遇,外地游客及旅行社直接去景区及饭店的价格,比当地地接社的报价要高。如此一来,外地旅行社即使业务再熟练,也被迫与当地的地接社合作,从而导致游客的旅游支付相对增加,这事实上是一种成本浪费。环鄱阳湖地区的旅行社亦无法摆脱此束缚。另外跨区域旅游在旅游投诉、咨询等服务方面也存在许多不便,这些都影响了无障碍旅游的顺利进行。

3 环鄱阳湖地区构建无障碍旅游区的对策

3.1 消除或减少区域内旅游行政障碍

环鄱阳湖地区涉及众多市区和部门,要着力推进无障碍旅游区,必须要由政府出面,牵头成立一个由交通、旅游、邮政、通讯等部门联合起来“无障碍旅游协调工作组”。环鄱阳湖地区“无障碍旅游协调工作组”要立足区域旅游全局,克服狭隘的局部利益观,制定各种灵活政策。同时积极编制《环鄱阳湖旅游发展规划》及《环鄱阳湖无障碍旅游区实施方案》,并建区域旅游协作工作实施方案,确保相关政策的执行和落实。适度引入高端技术和管理企业的参与,从而对区域内资源要素进行优化配置,联合打造环湖旅游品牌,统一市场服务环境,真正实现环鄱阳湖地区无障碍旅游的运行。长期以来,各地区在景区门票价格、旅游车交通等方面有许多限制,这种体制,让相关利益团体获利颇丰的同时,也在无形中设置了障碍。建立环鄱阳湖无障碍旅游区,首要就是消除地方保护主义,使相关企业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自由运营,减少企业的经营束缚,从而提升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并实现区域共荣和互惠。

3.2 环鄱阳湖地区联合规范和监管旅游市场

环鄱阳地区要实现无障碍旅游,必须建立一个责、权、利到位的旅游集团公司,统筹、规划、协调、整合、控制、监督区域旅游资源的开发、营销。通过旅游集团公司统一门票政策,进一步打破旅游业地方保护主义的壁垒,逐步取消区域内旅行社组团及其他旅游壁垒和障碍,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和区域统一大市场。另外建立和完善区域旅游协作体系,在市场规范、运营管理、投诉处理、旅游救援等方面协调一致,联合打击旅游不正当竞争行为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从而使环湖区域内的各个地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增加旅游业整体的竞争力。

3.3 环鄱阳湖地区联合优化旅游环境

打造无障碍旅游区,旅游环境建设尤为重要。首先要加强与交通部门的沟通,争取在鄱阳湖旅游区多设一些开往重点旅游客源地的始发火车;改善区域内公路建设,完善机场建设;在现有旅游汽车服务公司的基础上,努力开拓到各景区的公交客运线路,提升道路等级及完善道路服务设施,方便散客旅游者的节假日出游;同时建设智慧旅游服务中心、旅游集散中心、旅游信息咨询中心及相关旅游服务中心。开辟环鄱阳湖旅游专线,全区提供免费的4G网络服务和语音导览服务。最后加快完善区域内食宿设施,配套不同等级的旅游饭店,加快旅游产品及纪念品的开发和建设。

3.4 环鄱阳湖地区联合打造鄱阳湖旅游品牌

环鄱阳湖各地区对资源的使用各成体系,近距离重复建设严重,不同程度地造成了资源的浪费。无障碍旅游区在联合开发线路、联合促销等方面会形成有效的区域旅游合作形式,整合环鄱阳湖地区的各类资源,对资源进行重新配置和组合,充分调动该地区旅游业的积极性,加速环湖旅游产品的品牌化,实现其价值的最大化,最终提升区域旅游业的整体优势和综合竞争力。无障碍旅游淡化了“组团社”和“地接社”的概念界定,旅行社可以跨地区进行旅游接待和招揽客源。如此一来,靠地方政策保护生存的弱小旅行社将因实力有限受到冲击,而有实力的旅行社则增加了机会,整个旅游业也将“大洗牌”。由此可以进一步提升区域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形成最有特色、最有发展潜力、最有知名度和最有吸引力的旅游品牌。

环鄱阳地区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山水文化资源,发展环鄱阳地区大旅游,应以文化资源为基点,突出鄱阳湖旅游的主旋律——清水、湿地、候鸟。从六个方面整合旅游资源:自然生态文化、文学宗教文化、特色民俗文化、地域建筑文化、技艺传承文化、历史革命文化。环鄱阳湖区域要联手策划和推广精品旅游线路,协同制作旅游信息网站和宣传资料,共同宣传鄱湖旅游品牌,共同开拓旅游客源市场,最终实现区域资源、市场、基础设施、品牌、信息共享,形成品牌效应。

3.5 环鄱阳湖地区共同建立旅游服务信息及人才共享体系

完善环湖地区的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公共信息平台是实现无障碍旅游关键的一步,包括建立环鄱阳湖区域旅游信息库,建立和完善区域旅游市场突发事件的应对处理机制,协调解决和完善突发事件的应对机制及重大事件通报制度等。于此同时,加大区域内旅游人力资源开发及培训力度,着力引进旅游管理、导游、旅游规划、旅游营销等专业人员来参与环湖地区旅游业的规划和发展,提高旅游管理的专业技术含量,建设高素质的旅游产业队伍。

总之,环鄱阳湖地区地域相近,文化相通,具有建立无障碍旅游区的优势,这必将对鄱阳湖旅游产业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无障碍旅游区的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除了一些有形的障碍以外,还有许多“无形障碍”需要克服。比如当地居民对待游客的热情度,旅游高峰期道路堵塞及景区拥挤度的通报,这不仅直接影响到旅游质量,更影响到游客对目的地的整体评价。环鄱阳湖地区建设和发展无障碍旅游,有助于推进江西省北部旅游业的横向和纵向发展,提高品牌知名度,最终使该地区旅游业向着更协调、更有效率、更具国际竞争力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薛莹.对区域旅游合作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认识[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

[2] 乔秋敏,朱平.“无障碍旅游”对我国旅行社业的影响[J].九江学院学报,2005(3).

[3] 王晞.竞争与整合: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态势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6).

[4] 黄细嘉,龔志强.鄱阳湖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与开发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5(21).

①基金项目:2013年九江学院校级重点项目(2013ZD04)“中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发展模式研究”;2014年江西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GJJ14729)“昌九无障碍旅游区建设研究”;2014年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4GL16)“中三角无障碍旅游区发展模式研究”。

作者简介:乔秋敏(1979-),女,九江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旅游文化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