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探春结局之谜

2018-09-10 22:33梁归智
名作欣赏 2018年6期

梁归智

摘 要:贾探春与贾元春一对,排在十二钗中第四位。后四十回续书贾探春结局:海疆嫁得金龟婿;服采鲜明返故里;薄命司中除名去。但经过对前八十回“草蛇灰线”的分析,后二十八回佚稿贾探春结局当为:和番远嫁漂洋去;回首神州泪如雨;献身为国女颜鲁。

关键词:贾探春 佚稿结局 女书法家

贾探春与贾元春一对,排在十二钗中第四位。

后四十回续书贾探春结局

后四十回续书中,怎样写贾探春的结局呢?

探春的父亲贾政,在出差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位在海疆担任职务的镇海总制,两个人谈得投机,镇海总制有个儿子,贾政看着不错,就做主把贾探春许配给他(第一百回)。

探春遵父命远嫁海疆,临行前还给宝玉做思想工作,劝他改掉逆反另类的思想行为,遵循儒家的“纲常大体”为人处世(第一○二回)。

到小说快结束时,贾宝玉已经跟着和尚道士成仙去了,这时贾探春跟着夫家回京城来省亲。贾府里的人看到她长得更漂亮了,而且“服采鲜明”,就是穿着非常华贵的衣服,说明夫家情况很好,夫妻和睦,看样子镇海总制也快调任入京了(第一一九回)。

所以,按照后四十回续书所写,贾探春的情况实在让人羡慕,是十二钗里结局最好的一个。但这种写法,并不符合前八十回的各种伏笔伏线。

后二十八回佚稿贾探春结局

在曹雪芹佚稿中,贾探春不是嫁给一般的官宦人家,而是要当海外王妃,前八十回的“草蛇灰线”暗示很多。

第五回太虚幻境的“册子”上,预示探春的结局是“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啼”,判词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運偏消。清明啼送江边望,千里东方一梦遥。”“红楼梦”曲子叫《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第二十二回“制灯谜贾政悲谶语”,贾探春作的是风筝谜:“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妆点最堪宜。游丝一断浑五力,莫向东风怨别离。”而到了第七十回,浓墨重彩地描写探春放风筝,她放起一个软翅子大凤凰风筝,却和天上另外一个不知谁家放的凤凰风筝搅在了一起,又有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风筝,还带着响鞭,三个风筝都搅在了一起,三家扯线,结果线断了,最后三个风筝飘飘摇摇一起飞走了。

第六十三回贾宝玉过生日,贾探春抽了象征自己命运的花名签,是杏花,题着“瑶池仙品”四个字,还配一句唐诗“日边红杏倚云栽”,另外有调侃的话:“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姐妹们就开玩笑说:“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等等。

贾探春一方面要做王妃,另一方面要远嫁海外,那当然就是类似于王昭君那样的和番远嫁了。有两首歌咏王昭君的七言绝句,都是影射贾探春结局的。一首是薛宝钗的堂妹薛宝琴作的十首怀古诗之七《青冢怀古》,其中说“黑水茫茫咽不流,冰弦拨尽曲中愁”;另一首是林黛玉作的《五美吟》之三《明妃》,其中说“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命薄古今同”。王昭君和番,贾探春远嫁海外做王妃,古人认为是巨大的悲剧,是“薄命”,因为和番女子一般都是国家之间做政治交易的牺牲品,永远离开了父母之邦,与亲人再无见面之日。古人安土重迁,把祖国、家乡、故土看得格外重,比如元代马致远把王昭君和番的故事改编成杂剧,就变成王昭君至死不肯离开祖国,跳到了边境的河流里自杀了,叫“沉黑河明妃青冢恨”,这不能用现代人的情况和价值观念比方和衡量。

贾探春将要和番远嫁做王妃,还有一个外证。20世纪40年代,有一个日本教授叫儿玉达童,他在北京大学对人讲过,有一个叫三多六桥的日本人保存着一个从中国得到的《红楼梦》手抄本,其中八十回以后的情节内容和后四十回续书不一样,其中贾探春的结局是类似于王昭君的“杏元和番”。“杏元和番”是演义一个叫陈杏元的女子嫁到番邦去的传统故事,老戏曲里有这一出。

说到历史生活原型,则曹雪芹的祖父曹寅有两个女儿都嫁给了王子,长女是平郡王妃,次女嫁的是哪一个王子具体情况不详,但曹寅的一个奏折上向康熙皇帝谢恩,说得很明确。那么,平郡王妃是贾元春的原型,次女就是贾探春的原型,当然写到小说里,都做了艺术变形,一个成了皇妃,一个成了海外王妃。

那么贾探春将要远嫁的那个国家叫什么名字呢?是个大国家还是个小国家呢?从“册子”上画着“一只大船”和《分骨肉》曲子里“一帆风雨路三千”的提示看,那应该是一个海岛小国。贾探春最后一次诗社填词咏柳絮,词牌是“南柯子”,这个词牌名来源于“南柯梦”的神话故事,就是一个人做梦,到了住宅南边老槐树下面的蚂蚁王国里去经历了一番从荣华到衰败的人生,还有贾府清虚观打醮抽的三出戏名,最后一出是南柯梦。贾探春远嫁海外做王妃,本质上也是南柯梦。

具体嫁到哪个国家,第五十二回薛宝琴说她见过一个真真国的女孩子,第二十八回蒋玉菡说北静王送他的那条红色汗巾子是茜香国女国王进贡的,这真真国、茜香国都是可能的选项。探佚对这种过于细节性的东西,是不能确定的,总之是有一个海外国家和中原王朝发生了政治或者军事上的纠缠,中原王朝要嫁公主和亲,又不愿意把真正的公主嫁出去,就选择了贾探春封为公主远嫁了。贾宝玉过生日那两回,确实描写过贾宝玉把小戏子芳官改名为耶律雄奴、温都里纳这种番国名字,并且宝玉有大段关于“番邦”的议论,说:“凡历朝中跳梁猖獗之小丑,到了如今,竟不用一干一戈, 皆天使其拱手俛头,缘远来降……”这些都是后二十八回将要写到“番邦”的伏笔。

“清明啼送江边望”,“清明妆点最堪宜”,贾探春远嫁的那一天是清明节,大的形势,贾府已经衰败失势了,但还没有被抄家,应该是在贾元春刚死了不久的时候。可能那时朝廷和海外一个国家发生了纠纷,出榜让贵族家的女儿报名去和番,元春已经神秘死亡,贾家上下惶恐不安,贾探春为了挽救家族岌岌可危的命运,就主动报名了。这符合贾探春那种敢作敢为的性格,她在代理王熙凤管家时,就曾经说过,我但凡是个男人,早走了,去做一番事业。贾元春死前嘱咐父母:“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恨无常》)贾探春远嫁的时候则哭着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分骨肉》)还有一条脂砚斋的批语感慨,说如果贾探春不是远嫁走了,将来贾府被抄家时,探春可以把抄家后流落无着的子孙们收拢到一处。这些都说明,探春远嫁时,贾府已经衰败,但还没有被抄家。

女书法家之谜

贾探春是曹雪芹倾注了满腔热爱而浓墨重彩描写的一个杰出女儿,有许多精彩篇幅,“敏探春兴利除宿弊”的锐意改革,在抄检大观园事件中该出手时就出手,打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都是被历代读者津津乐道的“优胜事略”。而探春还是一个杰出的女书法家,写出这一点的艺术手法则极其含蓄而巧妙。

这首先从探春两个丫鬟的名字上透露出来,一个叫待书,一个叫翠墨。待书的“书”是书法的书,“待书”还有“将书写惊人历史篇章”的意思,翠墨就是高级的新鲜的墨。另外一处突出的描写,就是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贾母留她住了两天,带着她在大观园里各处逛。到了探春住的秋爽斋,就特意描写三间屋子并没有隔断,而是打通的大厅一般,十分宽敞阔大,当地放着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垒着各种名人法帖,几十方砚台,各色笔筒里的毛笔像树林一般。墙上挂着米芾画的画,颜真卿写的对联。这些房间的陳设,一方面象征贾探春的性格,另外一方面也透露她是个书法家。

贾探春的书法家身份还和她的生日巧妙地联系了起来。她是贾府的三姑娘,又写她的生日是三月初三。大姑娘贾元春的生日是正月初一,乃中华的皇妃,三姑娘则是海外王妃,妙不妙?写贾探春生在三月初三,并没有直接说,而是写林黛玉三月初一作了一篇桃花诗,本来要第二天也就是三月初二开桃花诗社,但第二天来了客人,没弄成,林黛玉在这一天晚上说,忘记了明天是贾探春的生日,也不方便开社作诗。就是这样一个情节,透露了三月初三是贾探春的生日。但更妙不可言的是,这又和贾探春是书法家的身份暗相契合,因为“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写于“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正是三月初三。

大观园的文学社团也是贾探春发起的,开始叫海棠社,这说明贾探春有组织才干,也为她后面当家搞改革做铺垫。海棠诗社的成立地点就在贾探春居住的秋爽斋,大家起别号,贾探春说自己喜欢院子里的芭蕉,就自号蕉下客。这其实也暗含了一个书法的典故,就是唐朝书法家怀素,曾经种了一万株芭蕉,在芭蕉叶子上练习书法,并把自己的书房命名为绿天庵(陆羽:《怀素传》)。写贾探春住的院子里也种着芭蕉,又自号蕉下客,就是主人擅长书法的巧妙象征。后面还写贾政出差在外两三年,贾宝玉练习书法的作业完成得少,害怕贾政回来检查,姐妹们都写了字送给他蒙混过关,而送字的姐妹们,就是探春打头,同样暗示了她的书法最好。

但贾探春最喜欢的是颜体字。开海棠社时,从一封贾探春写给贾宝玉的信引发,信里面写贾探春生病的时候,贾宝玉表示关心,送给她颜真卿的墨迹,就是后来挂在秋爽斋墙壁上的那副对联: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这副对联自然象征贾探春有高雅脱俗的心情、修养和品位,同时暗示她最喜欢颜真卿的字。

写贾宝玉送给贾探春颜真卿的字,而且挂到了贾探春住房的墙壁上,有更深刻的艺术含义。就是颜真卿不仅是个大书法家,而且是个忠臣烈士,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光荣牺牲了。而贾探春,将来也会为了国家的利益去和番远嫁,性质和颜真卿的牺牲是一样的。这就是写贾探春爱好书法特别是喜欢颜体字的一片文心匠意。贾探春一定写一笔非常好的颜体字,堂皇端肃,正气凛然,正是她的人格象征和命运象征。她住的地方叫秋爽斋,“爽”可看作是对贾探春的一字评。

后二十八回佚稿贾探春结局:

和番远嫁漂洋去;回首神州泪如雨;献身为国女颜鲁。

后四十回续书贾探春结局:

海疆嫁得金龟婿;服采鲜明返故里;薄命司中除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