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干版照相机琐谈(5)

2018-09-10 08:58雨晨倩
照相机 2018年4期
关键词:木盒底片照相机

雨晨倩

资料显示,早在1890~1900年期间便携式大画幅玻璃干版照相机就已经开始了商品化的生产。欧洲的法国和德国首先向市场推出的便携式大画幅照相机为9cm×12cm画幅的玻璃干版相机,而在美国,伊斯曼·柯达公司首先推向市场的便携式大画幅照相机为4×5英寸的玻璃干版相机。

这两种画幅的玻璃干版照相机,由于体积较小、重量较轻、携带方便、安装有高素质镜头等优势,深受职业摄影师和摄影发烧友的好评和欢迎,因此很快的打开了销售市场,成为当时欧美最为流行的两个机种。

美国的伊斯曼·柯达公司在1897年首次推出了4×5英寸玻璃干版、胶卷两用的柯达No.4相机之后,随后又推出了画幅尺寸更大的5×7英寸的柯达No.5玻璃干版、胶卷两用的便携式照相机,该机型也同样受到了摄影人的欢迎,并成功地进入了相机销售市场。此后,画幅尺寸为4×5英寸和5×7英寸的这两种大画幅便携式的玻璃干版照相机,在美国成为最流行的专业相机。

比较4×5英寸和5×7英寸两种画幅的尺寸可看到,5×7画幅(照片)的面积比4×5画幅(照片)的面积大了不少。实测的5×7底片尺寸长边为165mm,短边为120mm;而4×5底片尺寸长边为125mm,短边为100mm。可见5x7底片的长边长了40mm,短边长了20mm。在当时放大技术还不太成熟的年代,5x7画幅的优势非常明显。众所周知,照片的尺寸越大,观赏效果会越好,因此5×7底片不用放大,直接冲洗得到的照片不但清晰度好,便于欣赏和观看,而且更会受到新闻报道、广告业界和文体报刊等媒体的欢迎,大幅照片对提高报刊的质量可起到明显的作用。

画幅5×7英寸干版照相机,一般体积都比较大,为了便于携带,大多采用折叠的方式,因此5×7英寸干版相机的机型比较单一,不像4×5英寸干版相机的机型那样丰富多彩。但是5×7英寸干版相机在美欧流行期间,品牌和型号也不少,其中不乏一些名机和装有高品质镜头的5x7英寸干版照相机,这些相机对研究、欣赏和收藏来说,可提供很有参考价值的相机实物。

本文以下所介绍的美国和法国这两款早期生产的5x7英寸大画幅便携式玻璃干版照相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供参考。

美国康利(CONLEY)5x7英寸玻璃干版折叠式照相机

该机的体积较大,折叠后为一个长方体,机身右侧设有手提带,该机折叠后的外形尺寸为215mm(宽)×170mm(高)×70mm(厚)。该机用优质材料制作,外贴黑色饰皮,体积虽大,但份量并不重。该机的前盖板为横向开启方式,按住机身顶部的前盖板开启钮,前盖板被弹开,将前盖板扳成与机身呈90°时,前盖板可被机身两侧的金属支撑杆锁定。

该机的前盖板较大,外形尺寸为200mm x160mm(图1),可看到该机前盖板的中间设有宽度为25mm的滑道,滑道左侧的前部有设计精致的距离标尺,该机的调焦范围为6英尺~∞,没有调焦钮。

滑道的右侧设有一个精致的CONLEY金属标牌和一个小型单反取景器(图2)。滑道的两侧粘贴有棕红色、经抛光的桃花芯木木板,与该机机身内部的红皮腔和金属电镀件构成了一个豪华、典雅的外观,使该机具有很好的观赏效果。将镜头下面滑槽上的拉手对准滑道,将镜头拉至该机距离标尺的∞位置时,可看到该机的外观(图3、图4)。

从这台康利5x7英寸大画幅便携式玻璃干版相机的外观和结构来看,该机没有安装双倍伸长的皮腔和调焦钮,镜头也只有T、B、l三档快门,因此这台康利5x7英寸干版相机显然应该属于它的初始型或I型的5×7英寸大画幅相机。

此外,该机在设计上的另一个特点是用镜头下面的小摇把将镜头从机身内沿滑道拉出时,十分顺畅,当镜头下面的距离指针快到距离标尺的∞时,阻力明显增大,只能使你慢慢的将距离指针拉到你所需要的拍摄距离位置,此时再将小摇把转向另一侧,可将镜头稳稳地固定住。

该机由美国的羅切斯特相机公司制造( ROCHESTAR U.S.A.),镜头由美国的勿伦赛克光学公司制造( WOLLENSAK OPTICAL CO.)。镜头外圈打印有标识RAPID RECTJLINEAR 5×7字样,该机镜头为4片2组的快直镜头,光圈F8,焦距170mm。该机的光圈范围:F8、F16、F32、F64、F128共5档,快门速度为T、B、l( 1/50s)共3档,为经典的一次按压方式,也可以气动方式释放。该机镜片十分洁净,镜头可以上下移动一定的距离(图5)。

按下机身后部的后盖板开启钮,可看到该机的后部外观(图6),该机的后盖板同样用经过抛光的优质木料制作。机身后部设有5x7毛玻璃取景对焦屏,打开T门,把光圈开至最大,距离调至∞,在后背毛玻璃屏上可看到远处十分清晰的影像。

图7为该机使用的5x7英寸玻璃干版后背,后背的正反两面可各装一片5×7英寸玻璃干版。使用该机拍照时,可先将机身后背的毛玻璃屏向外扳开,然后将玻璃干版底片盒横向插入毛玻璃取景屏的前面(图8),抽出底片盒上的挡板即可对底片进行曝光,底片曝光后,插回底片盒上的挡板,并抽出底片盒进行冲洗,底片盒从机身后背抽出后,毛玻璃屏可自行弹回原位。

从以上所述可看到,这台美国罗切斯特公司早期推出的康利初始型5×7英寸玻璃干版便携式大画幅相机,设计简洁大方,外观精致典雅,使用携带方便,深受摄影人的欢迎,因此该机还有多款后续机型。

法国豪森(H.ROUSSEL)5x7英寸便携式玻璃干版折叠照相机

法国是早期照相机生产大国之一,也是照相机的发源地。法国的照相机工业,历经银版时代、湿版时代、经典时代以及现代版流行时代的全过程。因此,法国生产的各种照相机,可以涵盖世界照相机的全部历史和发展史,特别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照相机具有很高的研究、欣赏和收藏价值。本文所介绍的这款法国早期生产的大画幅便携式5×7英寸玻璃干版照相机可作为一例,以供参考。该机的特点是:全木质机身、安装有早期的布帘快门和高品质的法国铜质镜头。

毫森5×7英寸玻璃干版相机为横向开启方式,折叠后的外形尺寸為235mm(宽)×180mm(高)×72mm(厚),机顶设有手提带(图9)。该机在机顶和机身右侧分别设有一个水平仪(图10),机身底部和右侧各设一个三脚架螺丝孔。

按下机身顶部的按钮,机身前部的框架被弹开,将这个框架扳成与机身呈90°时,框架可被机身两侧的金属支撑杆锁定。

该机的结构设计十分简洁,看起来似乎有些单薄,但是该机用优质木料制作的全木质结构的机身十分考究,它采用全隼铆结构,历经100多年没有丝毫的走形,可见这台相机做工之精湛,相机上的所有金属零件和镜头均用黄铜制作。

该机的前部框架式面板十分宽大(图11),框架的两侧设有铜制的轨道,框架两侧的前端各设一个调焦钮,左手、右手均可调焦,框架的右侧设有一个较长的距离标尺,标尺上的字迹已经磨损。

该机框架两侧的轨道宽度达185mm,镜头从机身内向外沿轨道拉出时,需双手从镜头座板的底部两端对准轨道慢慢拉出,拉出到距离标尺位置时有明确的定位,但这不是该机的∞位置,从毛玻璃后背上看不到清晰的影像。此时可将镜头前板加以固定,继续调焦,当框架右侧轨道上的指针调到距离标尺的中间位置时(红线),在机身后背毛玻璃屏上可看到十分清晰的影像,此时测量镜头到毛玻璃屏的距离刚好为180mm,与镜头标识的焦距完全一致(图12)。继续调焦,将距离指针调至距离标尺的最前端时,此时该机最近的拍摄距离为1.5m左右。

将镜头座板拉至轨道的最前端,继续调焦该机就可进入近距和微距的拍摄状态,实测的微距最近拍摄距离为400mm左右,可进行1:1的拍摄。图13为该机皮腔的最大伸长状态,此时该机的镜头距后背毛玻璃的距离达到310mm。

由于该机的前框架两侧上的铜轨道很宽,达185mm,因此在镜头后面的木质面板拉至距离标尺的∞位置后,需要与前框架上两侧的铜轨道加以固定,防止镜头座板前后晃动。

相机镜头后面为宽大的木质面板(图14),在面板两端的铜轨道上分别设有一根木立柱,木立柱的顶端设有紧固螺丝旋钮,用手拧紧这两个紧固螺丝旋钮,就可以将木立柱和镜头后面的木质面板牢牢固定在铜轨道上,没有丝毫的晃动。依靠这两根木立柱,镜头可以上下左右移动一定的距离。布帘快门和镜头也可以从后面的木质面板上卸下(图15)。

图16为该机机身后背的毛玻璃取景对焦屏,打开毛玻璃屏右上角的锁定,可从右侧抽出这个毛玻璃屏,换上5×7英寸玻璃干版底片盒。

图17为该机的后部外观,实测的画幅尺寸为175mmx125mm,与5×7英寸的名义尺寸基本相同。

这台法国毫森大画幅便携式木制玻璃干版相机的主要特点是安装有早期的镜后木盒式布帘快门(图18)。木盒布帘快门与它后面可左右移动的面板连接并可卸下,布帘快门木盒的外形尺寸为100mm(长)×90mm(宽)×20mm(厚)。

从布帘快门木盒上部的控制机构可看到(图19),在左端设有一个较大的齿轮,齿轮上有布帘快门的上弦小手柄,逆时针旋转小手柄直至听到响声后,盒内的布帘被打开,可形成T门,向上抬起齿轮右侧的布帘快门释放杆,布帘快门可返回关闭,形成B门。在布帘快门为T门时,可进行取景和对焦。取景对焦完成后,继续逆时针旋转齿轮上的小手柄,可完成布帘快门的上弦。用专用的快门线或手动可释放快门。

在布帘快门木盒上部的右端,设有快门速度调节钮可以调节木盒底部的调速盘(图20),该机调速盘上刻有1/15s、1/30s、1/45s、1/60s、1/75s、1/90s,共六档的布帘快门速度可供选择。该机的布帘快门保存完好,仍可正常工作(图21)。

该机安装的黄铜镜头,制作精良,镜片十分洁净,镜头上标识为H.ROUSSEL PARIS AnstigmatSTYLOR Seris R 1:6.8 F=180mm,镜头号No.22739。镜头的光圈范围F6.8、F9、F12、F16、F24、F48、F72共七档。光圈叶片多达14片,收缩后的光圈很圆(图22)。

有意思的是,这台100多年前的法国5x7英寸玻璃干版相机安装的镜头接口是M42×1的螺纹接口,与现代版的135单反相机M42×1的螺口完全一样,这就为了解这只早期法国老镜头的素质提供了方便。把这个镜头通过M42近摄皮腔和M42螺口135单反机身连接起来,就可以拍135样片(图23)。

使用135黑白胶卷,每档光圈拍一张底片样片后,放在观片器上用放大镜观察。可看到,这只法国老镜头七档光圈的成像质量都很好,比较一致,镜头的反差高,线条十分锐利,其中F24和F48两档光圈为最佳光圈(图24)。

从以上所述可以看到,这台法国5×7英寸木制大画幅便携式玻璃干版相机,设计结构十分简洁、实用,直角形式的紫红色超长皮腔、安装的早期布帘快门和高素质的镜头以及近摄、微距的完备拍摄功能都能显示出该机的早期性特征和它的高档相机特点,因此该机具备了较高的研究和收藏价值。

照相机的曝光方式,由最早的用镜头盖的开合方式到手控操作气动的气动快门方式,实际上都没有达到准确曝光时间的方法,曝光时间误差很大。因此只有在发明了镜间快门和机械式布帘快门以后,才真正解决了照相机曝光时间准确性的问题。因此,上述的这种简单实用、操作方便的木盒式布帘快门成为照相机发明以后的又一个重大革新和进步,它不但持续生产了很长时间,而且影响深远。

众所周知,我国的照相机工业起步很晚,直到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国内城镇的照相馆还普遍使用早期的木制大画幅干版座机,用来拍团体照、全家福、明星照和各种证件照片。因此,在这一时期国内曾有大量的木制座机和大画幅镜头的生产。这些大画幅镜头一般都没有安装快门,因此这些大画幅座机主要使用的是镜后手控气动快门进行拍摄,这需要非常有经验的摄影师才能操控,而且可控的曝光时间也十分有限。

为了解决这些大画幅干版座机的曝光時间准确和曝光范围进一步扩大的问题,天津市照相器材厂曾研制和生产了一种木盒式镜前布帘快门,解决了上述的问题。使这些木制座机无论是室内、室外、阴天、晴天都可以获得准确的曝光效果,因此可明显提高拍摄的质量和成功率。

图25为天津照相器材厂生产的67-1型布帘快门的外观。可看到,这个全新未使用过的木制布帘快门木盒的外观和结构与上述的法国5×7英寸干版相机上的木制布帘快门盒的外观和结构大同小异。

国产的这个布帘快门木盒为加在镜头前的方式,称镜前布帘快门,使用时可套在镜头前加以固定,不用时可取下。当时国内的照相馆大多使用国产8×10英寸的座机,使用的镜头为210mm F4.5或240mm F4.5两种。包装盒上写明规格口径中68mm,因此大多数的这两种口径的镜头都可以使用这个布帘快门进行拍照。

这个国产镜前布帘快门的体积较大,外形尺寸为130mm(长)×135mm(宽)×27mm(厚)。

图26为木盒一侧的布帘快门控制部分,图27为木盒另一侧的快门速度调节盘、上弦手柄和固定木盒的顶丝(中间)。可看到,这个国产的木盒布帘快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与上述的法国5×7英寸干版相机上的木盒布帘快门工作原理和结构完全一样(见图19、图20),只是一个为镜后布帘快门,国产的为镜前布帘快门,使用方法也完全相同。这个国产木盒布帘快门仍可正常工作,可用来进行实拍。快门的速度除T、B门外,还设有1/15s、1/35s、1/45s、1/75s、1/90s共五档的快门速度。

这个国产木盒布帘快门的包装盒内还有产品合格证(图28),并印有出厂日期为1969年5月,表明这是文革期间的产品。

图29为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县照相器材厂生产的一台8×10英寸玻璃干版折叠式木制座机的前部外观。可看到,在镜头下面有江都县照相器材厂的标牌和手控气动快门的皮管及闪光灯插座。镜头为扬州光学仪器厂生产,光圈F4.5,焦距f=240mm,镜头号No.80745(图30)。

图31为在该镜头前面装上上述的木盒布帘快门的外观。这台扬州市江都县照相器材厂生产的为照相馆使用的大画幅8×10干版座机,附有木制的三脚架,可以旋转的后背,可以拍摄8x10英寸以下各种尺寸规格的照片。此外,还有可以使用专用的木制120胶卷的卷片盒和取景后背,可拍6cm×7cm画面10张,自动计数。再加上这个木盒布帘快门,就可以凑成一套完整的全国产8xl0干版座机摄影器材的收藏品,可为研究国产大画幅相机提供很好的实物参照。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介绍了两款早期5×7英寸大画幅便携式玻璃干版相机的结构和特点。可以看到,自从照相机发明以后,进入干版时代,照相机的小型化和轻量化,由凭借经验对底片进行曝光,到发明了镜间快门和布帘快门,能对底片进行准确曝光的重大变革和进步,上述的两款5×7英寸干版照相机的实物,无疑可作为这一变化的例证和典型代表。

现如今,摄影发烧友玩老镜头已成为时尚,不少数码相机的玩家把过去的老镜头装在数码相机上拍片,用以领略早期老镜头和名镜的风采和魅力,应该值得肯定和欢迎。

就相机收藏的爱好者而言,用那些值得收藏的老相机和老镜头拍些有参考价值的样片,也有助于对所收藏相机的历史、结构、特点的了解和理解,同时也是研究中外摄影史的重要环节。

收藏相机数量很重要,但是质量更重要,一台有收藏价值的老相机、老镜头或一个机种往往会在摄影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收藏价值往往会胜过若干台收藏价值不高或没有多大收藏价值的相机。

(未完待续)

猜你喜欢
木盒底片照相机
魔法棒
口令
《照相机》杂志摄影月赛
小猫的照相机
神奇的木盒子
木盒子里的水果
保护光明的“底片”
自制照相机
社会底片
“扫描”珍贵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