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种苗管理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探析

2018-09-10 20:52蔡沥泳
种子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解决措施存在问题管理

蔡沥泳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7-0023-01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志码: A

摘 要:森林覆盖率的提高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有赖于林业种植。因此,对林业的生产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林木种苗管理以及种苗生产技术往往限制了林木生产工作的正常进行和进一步发展。对现阶段我国林业种苗管理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解决措施作了进一步介绍,以期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林业种苗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林业种苗;管理;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1 存在问题

在进行林业种苗管理过程中发现,现阶段实行的管理措施并未达到精细化,管理水平依旧属于粗放型管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专门的林业管理人员缺乏。在进行林业种苗管理过程中,专业技术的缺乏使得现阶段的造林人员在对种苗进行培植时只是进行简单的挖坑、填土、浇水这3个步骤。种植技术的缺乏使得已经栽种的种苗成活率得不到保障,对人力、物力、财力造成浪费的同时大大限制了造林效果。由于工作环境较差、工资待遇较低等原因,使得近些年来专业人员缺乏的问题日益突出。

在进行种苗之前,仍旧遵循着传统的管理模式,对市场需求无法准确把握,甚至在一些地区,种植树苗之前根本不对市场进行相应的调研了解,依靠老旧的管理模式和极低的工作效率进行种苗工作,必定会严重限制造林效果。同时,由于市场信息的匮乏,使得生产出来的树苗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造成过剩树种的树苗大量堆积、畅销的树种树苗供不应求的尴尬局面。现阶段在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进行树种培育的农民数量很多,树苗种植面积占据着相当大的比重。如果无法准确把握市场,不依据市场需求进行树苗培育,对于一些种植面积较大的种植者所造成的损失将是巨大的。同时,必须对当前市场上售卖的树苗质量进行相应的监督管理,杜绝以次充好欺骗买家的现象出现。

2 解决措施

2.1 有效的监督管理

要解决上述问题,首先要对林业工作的质量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随着林木市场的不断变化和国家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林业工作者必须转变思想,树立适应新时期林业发展的观念。依据当前市场形势,对林业工作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创新,实行新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在保证树苗存活率的基础上实现树种多元化发展[1],满足市场需求的同时提高林业种植技术,改善种植条件。积极借鉴国外种植经验,根据地区特点,制定适宜本地区林业种植的模式,实现林业工作进一步发展的目的。

2.2 拓宽信息搜集渠道

市场信息作为把握市场需求、调整树苗种植品种的一个重要依据,在促进林业种苗管理、提高种植者收益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因此,林苗种植者必须加强与市场之间的信息交流,强化种植的树种在市场上的适应性,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对要种植的树种进行选择,在保障种植者经济效益的同时,降低种植者的种植风险,使得更多的种植者愿意对树种进行种植。加强市场监管力度,对现有的树苗质量监测技术进行升级改进。实现种植者与市场之间的有效对接,更加准确地把握市场需求。

2.3 实现规模化生产

为实现林业种苗的规模化生产,要对当地气候特点和树苗生长状况进行了解,进一步扩大林业种苗的种植面积。根據当地特点,对已有的林业种植模式进行升级改进。例如,改变地区树种的单一化情况,实现多树种的共同培育,实现多元化生产[2]。这样不仅有效保障种植者的经济效益、满足市场需求,还可以大大降低种植风险,避免由于供过于求而造成树苗积压。同时,应引进新技术,改良种植方法和管理方法。技术的限制会导致种苗生长培育过程中出现问题,而管理模式则会影响一个地区的种苗发展情况。因此,必须依据当地环境气候,实现对技术升级和管理模式的转变,从而保证当地种苗在市场上的占有率,提高种植者收益。

3 小结

本文通过对林业种苗管理措施及生产技术的介绍发现,林苗种植技术对林业生产快速、高效、健康地向前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有效运用种苗的各种技术手段,解决现有种植、管理问题,才能更好地提升林业生产的工作质量,取得更大的生产效益。同时,也为构建我国现代林业体系、保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 1 ] 周红军,王德斌.农业科技信息管理工作

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农业科

技,2011(24):36-37.

[ 2 ] 李云燕.我国森林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J].科协论坛(下半月),2011(15).

(收稿日期:2018-06-14)

猜你喜欢
解决措施存在问题管理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我国信用评级业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瞬变电磁在矿井水文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浅谈高校生物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的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
谈谈如何杜绝矿井测量事故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