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新生适应性调查研究

2018-09-10 04:20宋一婷
高教学刊 2018年8期
关键词:适应大学新生调查

宋一婷

摘 要:研究通过对上海理工大学基础学院的大学新生进行调查后发现,在学习方面,大学新生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对专业缺乏认知,学习目标尚不明确,普遍认为课时量适中,但对一些课程感到困难;在生活方面,过去有独立生活经验的学生更能适应宿舍生活,忙碌与空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时间管理感到困惑;在人际交往方面,以室友为中心与班级同学交往,与老师的关系亦师亦友,在遇到困难时依赖以往的人际关系。学校可以通过开展专业认知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培养学生尽快树立生涯目标;加强家校合作和朋辈指导,提前强化生活经验的积累;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加强辅导员、专任教师的合作,形成合力育人的氛围,促进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调查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8)08-0178-04

Abstract: The survey of freshman of Basic College of University of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ows: in terms of learning,freshmen are aware of the importance of learning but lack of knowledge about their major; Freshmen's learning goal is not clear; freshmen generally believe that the amount of class time is moderate, and they thought some courses are difficult to learn. In terms of life, students who have had independent living experience in the past are more likely to adapt to dormitory life, and some students doesn't know how to manage time. In terms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students get along with roommates, classmates and teachers; students rely on the previous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 when face difficulties. Therefore, university can carry out professional cognitive education, create a good atmosphere, and cultivate students' career goals as soon as possible. To strengthen home school cooperation and peer guidance, advance and strengthen the new accumulation of life experience.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self regulation ability, strengthen the counselor, regular teachers' cooperation, form the atmosphere of joint efforts to educate people, and promote students to adapt to college life as early as possible.

Keywords: university freshmen; adaptation; investigation

引言

大学新生在进入大学校园之后,面对新的学校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交往集体,需要积极调整自己的角色,以适应新的学习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提到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而大一阶段是学生重要的转折点,该阶段的适应与否对学生今后大学阶段的成长甚至是人生的发展都至关重要。

上海理工大学基础学院是一个专门培养理工科背景学生的二级学院,以“夯实基础”与“全人教育”为核心,设置了较为完善的新生入学适应体系。本研究通过对上海理工大学基础学院2017级新生进行入学适应性调查,了解大学新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方面的适应情况,为今后高校开展新生入学教育,引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提供可参考性建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上海理工大学2017级本科新生,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共发放问卷507份,其中男生338人(占66.67%),女生169人(占33.33%),覆蓋了能源动力类、电子电气信息类、计算机类、机械类、土木类、制药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类、应用物理学类、应用化学等15个理工科专业。

在研究方法方面,本研究采取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大学新生适应性调查问卷》测量新生在学习、生活以及人际交往三个维度的适应情况,在数据收集之后,使用SPSS软件进行分析。同时,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适应情况,抽取了20名2017级大学新生进行访谈。

二、大学新生适应性调查分析

大学新生适应指学生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使得自身与学校学习、生活、交往等环境达到平衡,最终达到适应大学生活的状态。

(一)学习适应性

大学的授课方式、学习方法与高中显著不同,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较高,管理相对高中较为宽松。研究发现,大学新生在学习适应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课时量适中但普遍感觉较难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是首要任务。大部分的学生对于学习的重要性有较为明确的认识,其中27.02%的学生非常认同学习的重要性,52.07%的学生比较认同学习的重要性,18.93%不太认同学习的重要性。而关于是否大学考试是“60分万岁”,40.24%的学生表示完全不赞成,49.31%的学生不太赞成。由此可见,新生对自我学习的要求是比较高的。

在课时量方面,55.82%的学生认为课时量不太多,28.4%的学生认为课时量比较多。这给予学生较为充分的时间去自学、参加各类学生活动。根据培养计划的要求,理工科的大一新生的主要课程为公共基础课程,如高等数学、英语、普通化学、工程制图、C语言、中国近代史纲要等。在关于最困难的学科调查中,排名前三的是:高等数学(占23.67%)、工程制图(占20.71%)、英语(占19.32%)。

2. 学习目标尚不明确,对专业缺乏认知

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55.23%的学生表示在进入大学后能够建立学习目标但并不明确,17.95%的学生没有学习目标,仅有26.82%的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在访谈中有学生提到“高中时学习的目标就是考大学,爸妈、老师、同学都是这么说的,到了大学,就不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学习目标不够明确的原因主要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51.08%的学生认为“对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认识不足”,高中阶段学生多以升学为自己的学习目标,但是繁重的学习任务和升学压力导致很多学生并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是什么。还有22.29%的学生表示不清楚社会的需求如何,这需要学校今后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建立合理的学涯目标和生涯发展目标。

第二,高考填志愿存在不确定性,46.55%的学生所学的专业是被第一志愿录取的,剩下的53.45%的学生都不是被第一志愿录取甚至是调剂的。学生在志愿的填取时参考的是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42.8%的学生是从自身的兴趣出发,33.93%的学生认为专业有前途,26.23%的学生听从的是老师或家长的建议,28.99%的学生认为是受成绩所限。在访谈中也有学生提到“我不知道我这个专业出来能做什么工作,现在学习的课程和以后工作到底有什么关系。”

(二)生活适应性

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生活需要独立自主。研究发现,大学新生在生活适应性方面主要存在以下两个方面问题。

1. 过去有集体生活经验的学生更能适应宿舍生活

根据学生对自我生活状态的评估,近乎一半的学生表示自己对待生活不算勤快但也不邋遢,2.17%的学生表示不愿意洗衣服、打扫卫生。高中时由于学习压力的繁重,所有生活琐事都是依赖于父母的帮助。但到了大学,衣食住行这些生活问题都需要学生自己支配,这就导致一些学生出现了不适应的状况。访谈中有学生提到“军训的时候每天都想哭,感觉不能融入宿舍生活,什么都要自己处理。”

根据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是否为独生子女与学生能否适应生活不相关(p=0.522>0.01),但过去是否有过集体宿舍生活经验与现在适应集体宿舍生活,两者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02(p=0.000<0.01)。由此可见,集体生活的经历对于学生能否较快适应生活有较大的帮助。因此,提前培养学生的独立生活能力是今后需要加强的。

2. 忙碌与空虚形成对比,对如何协调学习、学生工作感到困惑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的学生热衷于参与各类学生活动,有的学生沉迷于网络,也有的学生不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会感到空虚、无聊。关于具体的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参与度的排序依次是参加社团、参加讲座、上网游戏、学生工作、看剧、网购、志愿者活动、兼职、其他、恋爱。

根据进一步研究,51.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课余生活有时会感到空虚、无聊,30.77%的学生认为自己课余生活安排得很好,还有14.6%的学生感到很忙碌很累,2.17%的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有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但是学生对于如何协调学习和学生工作之间的关系感到困惑,因此开展时间管理相关的讲座或班会是必要的。

(三)人际交往适应性

人际关系指的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交往与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直接的心理关系,和谐的人际关系有利于缓解学习和生活的压力,是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外部条件。大学新生在人际交往的主要表现在与同学、老师的交往。

1. 与班级同学相处较好,与室友关系最为亲密

大学是学生走向社会化的重要转折期,大一学生的活动往往是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41.22%的学生表示与班级同学相处非常好,29.39%的学生表示与大部分同学相处得比较好,22.88%的学生表示只和几个同学相处得比较好,还有6.51%的学生表示独来独往,不会主动接近同学。

现代大学以寄宿制为主,学生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接触最多的群体是室友。38.07%的学生表示与室友非常融洽,情同兄弟姐妹,56.61%的學生认为与室友比较融洽,可以共处,只有4.73%的学生表示不够融洽,0.59%的学生认为不融洽。“刚开学那几天我特别想家,和宿舍同学慢慢熟悉之后,发现我们有聊不完的话题,每天一起上课、一起去食堂、澡堂”。从班级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也可以看出,同一宿舍的学生往往都是坐在一起的,因此,在与同学的交往过程中,最亲密的群体是室友。

2. 与老师亦师亦友,遇到困难时依赖以往的人际关系

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质量往往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发展。[1]研究发现,54.04%的学生表示与老师的关系是亦师亦友,26.82%的学生表示关系一般,18.34%的学生认为彼此陌生。“辅导员老师像大姐姐一样,每次回答问题都很耐心。”“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很严肃,有点像高中老师。”亦师亦友的关系为教师开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调查,当学生遇到困难或心情不好时,66.86%的学生表示会向以往的同学和朋友倾诉,这一方面反映了学生的恋旧心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部分新生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和经验,一时很难交上新朋友。学校应多开展相应的活动,促进新生的人际交往适应,避免学生出现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的倾向。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新生入学适应既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地完成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又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对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促进作用。

(一)研究结论

根据上述研究可以发现,目前新生的入学适应主要表现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适应三个方面,在学习上,大部分的学生觉得课时量适中,学生普遍能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对于高等数学、工程制图等科目感到困难。由于对专业缺乏认知以及高考录取的不确定性,目前学生的学习目标尚不明确。在生活方面,是否独生子女并不影响学生的集体生活适应性,但是过去是否有集体生活经验会影响学生的生活适应性。在课余生活的安排方面,一些学生热衷于参加各类学生活动,感到十分充实,但是对于如何协调学习、学生工作以及休息存在一些困惑,也有一些学生不知道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觉得非常空虚。在人际交往方面,学生与班级同学相处较好,这与开学以来开展的各式各样的主题班会、入学教育活动有关,其中最为亲密的关系为舍友。在遇到困难时,学生比较依赖于以往的人际关系。与老师的关系表现为亦师亦友。

(二)促进新生入学适应的经验与建议

1. 加强专业认知教育,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培养学生树立生涯目标

大学是以专业为主的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但是很多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并不了解自己的专业,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专业归属感,基础学院的各个专业类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就开展了各式各样的专业认知活动,例如,医食类开展了系列专业认知活动,促进学生对专业的了解,材料类开展了教授系列讲坛,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基础学院对于大一新生实施晚自习制度。在晚自习期间,安排了教师进行坐班答疑和自习辅导,当学生遇到学业问题时,可以请教相应的老师。同时,对于大一新生普遍觉得比较困难的科目或者章节,学校安排了学习促进坊,由专业课教师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这为学生的学习适应性提供了帮助。

上述研究发现,51.08%的学生认为影响学习目标建立的最大的困难是“对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认识不足”,今后,学校可以在入学阶段就引入生涯规划教育,帮助学生全面、客观地评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寻找合适的方向。针对学生不知道如何协调学习、学生工作以及休息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主题班会或者讲座的形式,培养学生自我时间管理能力,帮助学生更加合理地安排大学生活,更迅速地度过适应阶段。

2. 加强家校合作和朋辈指导,提前强化新生生活经验的积累

研究发现过去有集体宿舍生活经历的学生更能适应集体宿舍生活,因此,高校在录取学生之后,可以提前借助互联网等方式与家长进行沟通,构建家校合作共同体。告知家长独立生活能力的重要性,让家长在暑假期间就有意识地培养孩子自主生活的能力,使家长和学生在入学前对即将面临的环境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在新生报到期间开展了新生家校互动心理健康宣讲会。希望通过家校协同,指导新生更快融入大学生活,以更好的状态面对新的挑战。[2]

基础学院在入学前就借助互联网平台,使学生可以在入学前就加入自己的班级群,通过班级群可以与未来的室友、同学进行充分地互动交流。同时,在每个班级群里还安排了一些优秀的学长、学姐,搭建了朋辈教育平台。一方面,学长学姐可以以“过来人”的身份为新生答疑解惑,使新生可以提前了解自己将来生活的宿舍环境与生活场景,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学长学姐可以起榜样示范作用,他们的热心帮助可以激发新生投入到大学生活的热情,也可以促进学校文化的传承。

3. 培養学生自我调适能力,加强辅导员、专业教师合作,形成合力育人氛围

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证,研究发现新生在遇到困难时比较依赖以往的人际关系。学校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心理讲座、团体辅导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培养新生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的心理品质,引导他们主动与他人交往。而作为大学生,要主动参加各项活动,尽快融入到班集体中。同时,要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系统,将例如自我暗示、自我放松等心理技能运用于人际交往的实践中。

上述研究发现,学生与教师的关系为亦师亦友,“师”之关系,有助于教师“传道、受业、解惑”,“友”之关系,有助于师生建立良好情感的基础。专业教师具备系统而科学的专业知识结构,可以及时将行业前景渗透到日常教学与管理中。辅导员与学生接触较多,对班上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比较了解,清楚学生的性格特点、爱好、优点和缺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时强调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专业教师、辅导员以及学校其他相关职能部门的交流合作,形成合力育人氛围,促进高校新生入学适应。

参考文献:

[1]姚本先.新时期师生关系问题省思[J].教育发展研究,2000(10): 67-69.

[2]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家校互动,讲好新生心理健康第一课[EB/OL].http://xsc.usst.edu.cn/s/49/t/235/6f/a4/info94116.htm.2017-09-04.

[3]沙翠霞.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5(12):91-92.

[4]张坤.论发展性辅导视域下的大学新生适应性教育[J].高教学刊,2015(17):5-6+8.

猜你喜欢
适应大学新生调查
科技期刊转型期编辑的适应与发展
大学新生实验室安全教育探究
一例大学新生适应不良问题的案例报告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大学新生英语语音问题及对策
城市规划如何适应城市发展的思考
适应现代社会的美术基础教学
以酒道引领中国酒文化的发展
天台县城区有毒观赏植物资源调查初报
当代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及辅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