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贵州非遗保护与旅游的融合发展

2018-09-10 06:43罗忠先
度假旅游 2018年6期
关键词:非遗保护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罗忠先

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人文资源,还存在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是一个民族真正的身份符号,是发展旅游业的重要人文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是旅游市场开发和建立不可或缺的重要构成。在近年的发展中,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文化旅游的关系越来越被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工作应该与文化旅游的规划发展相结合,走融合发展的道路,才能有效地延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增强贵州文化旅游的向心力。

关键词:贵州;非遗保护;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6-0023-02

1 贵州省“非遗”基本状况

贵州地处西南腹地,是西南地区的交通枢纽,并已步入高铁时代,贵州是古人类发祥地之一,更是世界知名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山地旅游大省,也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截至2017年年底,贵州省的侗族大歌,二十四节气(石阡说春)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目前,贵州省有140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70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的有57名,省级的有400多名。还有57个省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和三个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单位。

2 贵州省“非遗”保护现状

贵州省在2008年启动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的起草工作,并于2012年3月经省人大常委通过,于当年5月正式实施,距今已走过了六年的历程, 之后又陆续出台了《多彩贵州,侗族大歌传承保护行动计划》《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规划(2014-2020年)》《贵州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法规文件,为“非遗”保护管理与传承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依据和保障。

3 贵州文化旅游与“非遗”保护融合发展的基础与潜力

(1)丰富的自然资源和“非遗”文化资源是融合发展的大前提

贵州是全国唯一一个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是典型的“八山一水一分田”,正是由于山与水的阻隔,原始的民风民俗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并延续至今,各民族儿女在此繁衍生息,17个世居少数民族辗转迁徙,五方杂处,使得各种民族文化在这里碰撞,共生,共荣,不仅造就了多彩贵州,也使贵州成为世界闻名的非遗大省。贵州素有百节之乡的美誉,具备打造国内外知名非遗文化旅游目的地的人文基础,贵州又有青岩古镇,镇远古镇,遵义海龙囤,西江千户苗寨等一系列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人文气息的古遗址,古建筑,古村落,和大量意义重大的文物文献,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互渗透,这些都是值得开发的文化旅游资源,构成了融合发展的前提。

(2)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博览馆作为开发的示范基地

2015年7月在贵州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由省文化厅领导中心承建的贵州馆,在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正式落成,全年对公众免费开放,馆内共有12名工作人员,十多名常驻非遗传承人,通过传承人的现场展示,展演,并结合实物,多媒体等多种方式,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示了贵州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现状,省中心还以博览馆为依托,成功举办了“2016年首届多彩贵州文化艺术节,非遗周末聚活动”,该活动以“周周有主题,县县有精彩”为主题,将省内20个县(市)的“非遗”搬上了舞台,进行展示展演。非遗周末课堂,文创产品集市,传统美食,文化旅游及特色产品推介等形式,都向公众展示了省内各地独特的“非遗”资源,提升了公众对“非遗”的认知,其中,共举办了“非遗课堂”34场,在机场出发大厅演出40场,省内各县市累计2800余人参与其中,吸引观众达到了近30万人次,实现了文化惠民,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和非常积极的社会反响。

(3)研究成果的推出与人才队伍的保证

当下的贵州,正赶上“大数据”“大生态”的浪潮,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是一个崭新的话题,其中必然还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表明需要一大批知识分子与人才队伍加入其中,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解决问题。贵州省文化厅在16年成立了“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培训研究中心”,并且研究中心先后又在省内12所院校和三个“非遗”龙头企业分别建立了“貴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培训研究站”共同承担传承、培训、研究工作,助力文化扶贫,贵州省文化部非遗厅还依托优质资源,注重学员结合,开展了一系列设计成果展览以及非遗传承人辅导班,对非遗保护中心骨干进行了专题培训,参训人员超过140人,当然,贵州本土也有一大批本土学者与研究专家活跃在“非遗”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前线,他们醉心于本土文化,参与开展了“非遗”的传承传播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4 “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策略与措施

(1)做好整体规划,分步推进实施

贵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和多样的实体物质文化资源,要做到融合发展,需要在整体规划设计方面,做到“两个目标”与“三个结合”,“两个目标”首先是指在自然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建设上创新争先,将旅游业作为贵州省的一个主要支柱型产业实现快速、跨越式和可持续发展,是围绕建设四个贵州(绿色贵州,文化贵州,生态贵州,开放贵州)的发展战略目标;其次是将自然环境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作为全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生产力,围绕将贵州省建设成为“自然生态和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大省”的整体目标加以保护。“三个结合”是指:将文化旅游市场开发与“非遗”的开发保护相结合;将多彩贵州文化创意园及各县的传习所建设与“非遗”开发相结合;将未来会展业的协同发展与“非遗”文化开发相结合。做好整体规划,分步骤推进实施。

(2)不断健全政策法规,完善管理机制

“非遗”保护与旅游融合发展,二者的综合性和依托性使得行业跨度加大,行业的界限也变得模糊。涉及的管理部门和政策法规都较为庞杂,旅游管理部门不可能包揽所有部门的职责,要处理好这一问题,必须健全针对性的政策法规文件,处理好旅游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管理的关系,做到职责到位,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

(3)加强载体建设,发展有贵州特色的文化旅游

贵州的旅游应该将古镇文化、民族文化、屯堡文化、酒文化等进行研究探索与挖掘,以活动为载体,以节庆为依托,定期举办“非遗”文化活动,将贵州的自然景观与非遗内涵紧密结合在一起。举办文化艺术节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这样不仅可以激发本地居民对本土文化的认同,而且可以成为吸引旅游者到此参观游览的主要因素,要想打造贵州非遗文化旅游品牌,提高旅游经济效益。就必须加强载体建设,发展具有贵州特色的文化旅游。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旅游的打造是相辅相成,互为依托的,只有平衡处理好两者之间的矛盾关系,才能相得益彰,相互促进。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置于贵州发展特色文化旅游的大时代背景下,将非物质文化资源转化为非物质文化产品,在取得较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从而推进非遗的保护与传承。

参考文献:

[1] 苑利,顾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干部必读[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293.

[2] 王文章.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52-53.

猜你喜欢
非遗保护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江西非遗保护专项资金审计现状及障碍分析
致力于世界“非遗保护”
贵州省文化旅游创意发展态势评价
文化系统剥离与市场割裂对文化创意体验产品的影响研究
体验视角下文化旅游产品深度开发研究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全媒体时代地市党报媒体融合的四个着力点
传统媒体走出“融合发展”误区的理论与现实
浅谈北京玉雕工艺的发展现状及其保护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