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麦26田间管理技术

2018-09-10 08:58赵娟
种子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田间管理技术

赵娟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7-0046-02 中图分类号: S512.1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新麦26是由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培育、河南九圣禾新科种业有限公司独家经营的一个优质强筋且高产小麦品种。从2010年审定到现在,是目前国内品质最好的强筋品种,受到国内种粮机构、面粉企业争相抢购。但由于新麦26具有易倒伏的缺点,2011—2014年播种面积较小。经过近几年的栽培管理试验,总结出一套适合于新麦26的田间管理技术,克服了倒伏这一缺点,得到了老百姓和种粮大户的认可,种植面积逐年提高。实践证明,新麦26田间管理技术是可行的、可推广的。

关键词:新麦26;田间管理;技术

1 播种

1.1 播期

新麦26属于分蘖力强的品种,播得过早,年前分蘖过多,造成群体过大且易受冻害;播种过晚,分蘖又少,影响产量。最佳播期为10月15—25日,旱地适当早播,水浇地适当晚播。

1.2 播量

播量控制在8~10 kg/667 m2,秸秆还田或整地质量差的田块采用较大播量,整地质量好的采用较小播量。适宜播期之前播种,应适当减少播量;适宜播期之后播种,则要适当增加播量。

2 苗期到越冬期

目标是在保苗的基础上促根增蘖,使弱苗转壮、壮苗稳长,确保麦苗安全越冬,为来年多穗、穗大打下良好的基础。

2.1 查苗补种

查苗补种,确保苗全、苗匀。

2.2 及时治虫

小麦冬前苗期的病虫为害相对较轻,但在有些年份因气候相对偏高,蚜虫、红蜘蛛也有发生。可喷洒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 000~3 000倍液、40%氧化乐果乳油1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 1 500倍液,喷药液量为40~50 kg/667 m2,防治麦田蚜虫、叶螨等。

2.3 适时浇水

适时浇好越冬水,保墒防冻,确保冬小麦安全越冬。冬灌水量不宜过大,杜绝大水漫灌,灌溉后及时松土,防止土壤板结。

3 返青—孕穗期

目标是稳长、壮秆、争穗、增粒。

3.1 及早划锄

返青后及早进行划锄,以保墒增温、促进根系发育、促苗早发稳长。

3.2 科学抗旱、分类管理

3.2.1 旺苗管理

返青期总茎数超过90万/667 m2、已灌越冬水的麦田,春季应喷洒多效唑或深中耕控制生长,于拔节期灌水,追施尿素15 kg/667 m2。

3.2.2 壮苗管理

返青期总茎数70万~90万/667 m2的麦田,冬前已灌越冬水,于起身拔节期灌水,追施尿素10~15 kg/667 m2。

3.2.3 晚播弱苗管理

群体偏小(总茎数低于60万/667 m2)或底肥不足的麦田,返青期结合灌水追施尿素10 kg/667 m2,并适当补施磷酸二铵。在拔节孕穗期结合浇水再追施尿素8~10 kg/667 m2。

3.2.4 冬前未灌水麦田管理

冬前未灌水的麦田,早春气温稳定回升至3 ℃以上时,应及时灌水补墒,视群体追施化肥,灌水后适时松土(锄划)保墒。

3.3 防止倒春寒和倒伏

在起身期(3月上旬),每667 m2用15%多效唑可濕性粉剂40~80 g加水30 kg均匀喷雾,能有效缩短基部第一节间长度,起到抗倒伏及防止倒春寒的作用。喷雾量根据群体大小进行分类管理,群体在60万/667 m2喷施多效唑40 g,群体在70万~90万/667 m2喷施多效唑60 g,群体超过90万/667 m2喷施多效唑80 g。要严格控制用药量,严禁喷洒第二遍(使植株原有的性状发生严重改变)。

3.4 预防霜冻

拔节孕穗期常遇寒流天气,当预报最低气温低于-1 ℃时,及时浇水,预防晚霜冻害。一旦发生冻害,要及时采取浇水施肥等补救措施,促麦苗尽快恢复生长。

3.5 病虫害防治

在拔节—孕穗期,随着气温的上升,白粉病、锈病、纹枯病及麦蚜、红蜘蛛等开始发生,每667 m2用40%氧化乐果100 mL、15%三唑酮粉剂60~80 g,加水30~40 kg喷雾防病治虫。

4 抽穗—成熟期

目标是养根护叶,延长上部叶片的绿色时间,防止早衰或贪青,促进灌浆,争取粒饱粒重。

4.1 浇好灌浆水

灌浆期是小麦籽粒产量形成的关键期,对小麦丰产有着重要的影响。一般在5月10日前浇完灌浆水,遵偱“小水轻浇、大风不浇、无风抢浇”的原则,以免倒伏造成减产。

4.2 防治病虫害

做好一喷三防,以防治“四病三虫”(即锈病、白粉病、赤霉病、叶枯病、麦穗蚜、吸浆虫、麦蜘蛛)为重点,应采取综合作业,一喷多效,采用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混配剂施用。每667 m2用15%粉锈宁75 g、80%多菌灵60 g、10%吡虫啉15~20 g、磷酸二氢钾150 g,混合施用,兑水60 kg喷雾,达到一喷三防的效果,不仅防治病虫害,而且增强了小麦的抗逆性,延长了叶片的功能期,可预防早衰,减轻干热风的危害,提高灌浆速度,增强籽粒的饱满度,商品性好。

4.3 适时收获

小麦蜡熟末期至完熟期收获不仅产量高,而且品质好。收获过早,因水分高而造成籽粒皱缩、商品性差、千粒重降低而减产。过晚收获籽粒过干,收割时易掉落,再加上干物质流失而造成减产。小麦适时收获,能确保丰产丰收、高产优质。

(收稿日期:2018-04-17)

猜你喜欢
田间管理技术
无花果田间管理
抢种暮春
胡萝卜高产种植技术
浅析如何做好玉米田间管理工作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甜玉米的种植管理技术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