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栽培技术的探讨

2018-09-10 14:32雷迎春
种子科技 2018年7期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技术

雷迎春

文章编号: 1005-2690(2018)07-0056-01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志码: B

摘 要:通过总结马铃薯的栽培经验,以马铃薯栽培技术为切入点,展开分析和研究,为马铃薯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马铃薯;栽培;技术

1 选地

我国大部分地区皆可种植马铃薯。其对土壤的酸碱性要求较低,一般pH值为5.0~8.0即可,但最适宜的pH值范围为5.5~6.0。在土层深厚、肥力充足和地势平坦的地区种植马铃薯,极容易获得高产。由于马铃薯在生长期间,其根系会消耗大量的氧分,所选土质还需疏松。选择1年以上种植过马铃薯、辣椒、茄子和烟草等作物的土地为佳,最好选择前茬为禾谷、豆科类等作物的土地,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2 整地

整地是种植马铃薯极为必要的一个环节,关系到作物的生长质量。一般需要翻耕30~40 cm,打破犁底层。尤其是在春旱严重的地区,更需精细整地。在冬翻之后,使用耙将土块耙碎、耙平,促进土壤的熟化。播种前进行精细整地,使土质松软,将土地细碎平整后,进行开沟种植。对地势较为低洼的地块,可在进行犁耙后起垄,并在周围开好排水沟,防止马铃薯幼苗受涝。

3 品种选用

在选择马铃薯品种时,需选用高产、早熟以及抗病的优质品种,保证马铃薯的生长质量。高寒山区主要选用青薯9号、冀张薯8号、晋薯16号、克星1号等品种。栽培马铃薯时,薯型要求整齐、大小适宜,一般以25~50 g为宜;表皮较为光滑细嫩;薯芽、根鲜明;薯块完整;无病虫害和冻伤的优质壮龄薯。

4 种薯处理

对马铃薯的种薯进行处理时,先将种薯置于阳光下晒2~3 d,以3~4 h/d即可,有助于去除病薯和坏薯,提高种薯的质量。马铃薯提倡使用整薯播种的方式,在处理薯块时,可以将体积大的种薯切块,切块后种薯需高于50 g,一般为20~25 g即可,并且要求每个切块都带有1~2个芽眼,可保证马铃薯的出苗率。另外,切好的薯块需晾晒,加入4%~8%草木灰与多菌灵等进行均匀拌种,以此来对薯块的切口消毒。

5 施肥

种植地需使用约200 kg/667 m2左右的农家肥作为底肥,同时根据土壤的肥力、产量水平和肥量种类等因素,考虑种植地的具体化肥使用量。通常马铃薯吸收的氮、磷、钾养分比例为2.5∶1∶4.5,吸收钾元素的量最多,其主要供给来源为有机肥。另外,在出苗后,还需要根据其生长状况进行追肥,提高马铃薯的产量和质量。

6 播种时间

马铃薯的播种一般根据种植地区的气候状况而定,地温稳定在3~5 ℃时才可播种。若使用地膜或小拱棚覆盖,因其内部温度较高则可提早播种。

7 播种要点

在栽培时需要确定马铃薯的栽培密度,确保群体产量与个体产量的协调统一。当栽培密度较小时,单株的发育好、產量高,但因单位面积内的总株数少,结薯就会比较少,导致总体的产量不高。如果密度过大,超过一定的范围,虽然总体的株数多,但因单薯的重量很低,同样也会导致产量不高。对此就需要在栽培时,合理地进行密植,在单位面积内保证合理的群体结构。一般种植6 000株/667 m2左右即可,2~3茎/株较为适宜。

8 病虫害防治

马铃薯常见的病虫害主要有晚疫病、青枯病、蝼蛄、蛴螬、二十八星瓢虫等。其中,晚疫病多发于植株花期后和雨水较多的时期,在发病的初期使用58%的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2~3次即可。由于马铃薯的病虫害较多,且具有不同特性,这就需要充分考虑病虫害的类型和特性,选用科学的方式进行防治。

9 适时收获

为了实现马铃薯的增产增收,要根据栽培目的来选择收获的时间。主要选择在马铃薯价值较高的时间段收获,一般选择在开花后收获出售,此时虽然总体的产量低,但产值比较高,可以有效弥补产量低的损失,同时在收获后还可以提早种植其他作物。另外,在收获时,需选择在晴天进行,雨天收获容易出现烂薯、病薯等。在收获后需要注意分级、分大小摆放,并将其置于通风、干燥和阴凉的位置。

(收稿日期:2018-06-14)

猜你喜欢
马铃薯栽培技术
马铃薯有功劳
草莓的立体栽培
想露露脸的马铃薯
“火星马铃薯”计划
探讨电力系统中配网自动化技术
移动应用系统开发
北京市中小企业优化升级
马铃薯主粮化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