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8-09-10 10:52林琼利
度假旅游 2018年6期
关键词:课程教学改革旅游

林琼利

摘要:随着我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进一步深入合作,以及我国在世界政坛上以及世界经济格局中越来越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旅游业将会持续加大贸易顺差,这也意味着我国将迎来新一轮的外国游客入境游高峰期。作为旅游专业的学生,《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这门课的学习则显得尤为重要。作为教授这门课的老师,深切感受到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授课方式,对本门课程进行重新定性,既要注重知识掌握,也要注重能力培养,并通过多样化的授课方式、改革考核方案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以期学生毕业后能迅速胜任工作,在对外旅游接待岗位上发挥出自己的专业才华。

关键词: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F59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517(2018)06-0042-02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各国间的经济、文化等合作愈加密切,而旅游合作是国际合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据国家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2月在《2017年全年旅游市场及综合贡献数据报告》中显示的数据:2017年全年,入境外国游客人数4294万人次(含相邻国家边民旅华人数),亚洲占74.6%,美洲占8.2%,欧洲占13.7%,大洋洲占2.1%,非洲占1.5%,其他国家占0.0%。2017年全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13051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7.0%。通过以上数据不难看出,未来出入境旅游人数仍然会持续增长,这也意味着旅游收入的持续不断提高。那么面对这一旅游发展大趋势,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自然是更为紧缺,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出入境旅游相关知识的要求也会凸显出来。而旅游专业课中的《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则显得比以往任何时期更为重要。那么如何讲授好这门课,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到职场上能够迅速转为工作能力呢?笔者通过自身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下这门课的教学改革思路。

1 《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的课程定位

《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是一门以中国主要旅游客源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历史人文、政治经济、节庆习俗、旅游业发展情况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本门课程通过对主要客源国家及地区的基本情况介绍,让学生熟悉、掌握不同国家、地区的基本国情及人文习俗等相关内容,为未来旅游实际工作做好知识储备及能力储备。在大多数高校的旅游专业课程设置中,这门课程都被定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必修专业基础课,且这也是旅游管理专业本、专科学生学习、了解中国海外客源市场基本知识的唯一课程。

2 《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的课程教学现状

本门课程的内容涉及六大旅游区的30多个主要客源国情况,既要介绍自然条件,又要介绍风土人情、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的情况,内容庞杂且知识点细碎,讲授这门课程的老师也往往将这门课定性为一门理论知识传授课,因而忽略了这门课中对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也正因为如此,讲授这门课的老师大多以传统的讲授法加上图片及短视频的方式来讲授,授课效果则是意料之中的“老师讲完,学生听完,下节课提问全部忘完”。很显然这种老师“满堂灌”的教学形式,不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相应的专业技能。此外,该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大多是卷面考试的方式,也不利于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的督促,能力培养的考核也完全得不到体现。

很显然这样的授课模式培养出的学生,在进入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是很难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入境的外国游客提供良好的接待服务的。因此我们必须对此门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有意识的大胆改革,以期培养出更为合格的学生,在国家需要接待更多入境游客时能从容走上工作岗位、游刃有余地完成工作任务,实实在在地为我国旅游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3 《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改革思路

3.1 科学定位课程目标,设计、调整授课过程

如何才能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更顺畅的“学以致用”呢?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就解决好这个问题。这也就意味着此门课程的课程目标既要有知识目标,更要有能力目标。老师要根据旅游企业对涉外工作岗位上工作人员的能力要求、知识结构要求、素质要求等具体的岗位要求进行教学目标的重新制定,并根据这一目标进行合理的课程设计,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既牢固地掌握理论知识,同时也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操作。

3.2 授课方式多样化,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目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仍占据课堂,而我们都知道这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中“老师说学生听、老师讲学生记”,过多的理论灌输和枯燥的内容使学生兴趣大减,上课打瞌睡,甚至逃课的现象时有发生。所以要想课堂有实效,必须在授课方式上下功夫,变单一形式为多样化,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以下几种授课方式是我在教学实践中感到授课效果比较好的。

1)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老师根据教学目标出示题目,题目中设定好某种情境,让学生扮演一定角色,学生在课程中因角色充当而必须积极探索、分析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

角色扮演法的操作过程是:提出问题,确定角色,布置场景,明确任务,进行表演,分析评论,提升概括。比如讲解旅游客源国之日本,就可以在老师讲完基础知识后,给学生出题目进行角色扮演。题目如下:郑州某旅行社要接待一批来自日本的自由行游客,请做好为期三天的接待工作。角色分别是:全程导游1人,地陪导游1人,饭店工作人员1人,游客若干。游客提出问题的数量要不少于游客人数。其他具体情况请各小组自己任意补充。那么学生接到这个角色扮演题之后,自然会进行分工,各成员为了扮演好各自角色,就会主动学习、主动记忆、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并在运用知识过程中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角色扮演法这一教学方式也需要团队成员间的彼此配合,这也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就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将一个相对独立的项目交由学生分组处理,信息的收集、方案的设计、项目的实施及最终评价,都由学生自己负责,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以及对所掌握知识的灵活运用完成任务,最后由老师进行专业指导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更多地采用小组工作的方式,即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项目教学法一般可按照下面4个教学阶段进行:(1)确定项目任务:通常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设想,然后同学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2)制定计划:由学生制定项目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并最终得到教师的认可;(3)实施计划:学生确定各自在小组的分工以及小组成员合作的形式,之后按照已确立的工作步骤和程序工作;(4)评价总结:先由各组学生自评、互评,然后师生共同讨论、总结在项目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学生解决处理的方法以及老师给予的专业建议。此教学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可以很好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职业能力,且有利于学生记忆细碎的知识点。

3)试讲评议法

试讲评议法就是将讲台交给学生,师生角色互换,安排学生收集客源国的自然、人文情况等相关资料,制作幻灯片(PPT)进行小组展示交流,将全班同学以4至5人为单位进行分组,每个组承担不同客源国家的风采展示。本门课程课时有限,老师可以选一些次重点客源国,让学生尝试自己来讲解,从而对相关知识收集的更全面,记忆也更深刻。

3.3 要知识与职业能力并重,大胆改革课程考核方案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课程考核方案发挥着直接的引领作用,对提高课程实施水平和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笔者认为本门课程考核时,要树立职业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建立过程性考核与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评价体系,课程总成绩按照“334”模式进行,即:学习态度30分,日常学习任务考核30分,期末书面考试40分。这样的课程考核既能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水平,也能考察出学生的职业素养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考核方式的改变,必然促进学生对课堂以及日常学习中的表现给予重视,对学生到课率、课堂回答问题及任务或作业完成情况都会有正面的影响。以这样的考促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以这样的考促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叶玲.高职院校《中国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探[J].北方文学,2012(8).

[2] 周鑫蓉.高职《主要旅游客源国概况》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咨询,2012(2).

[3] 郭海燕.双语教学:基于《客源国概况》课程的实践研究[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

猜你喜欢
课程教学改革旅游
我们一起“云旅游”
小A去旅游
旅游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基于PBL模式的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改革经验
浅谈中职《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