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噻虫胺GR防治水稻稻飞虱效果及应用

2018-09-10 14:00韩婷婷郑仁军
农业灾害研究 2018年5期
关键词:稻飞虱天敌防治效果

韩婷婷 郑仁军

摘要 采用0.5%噻虫胺GR进行水稻稻飞虱田间小区药效试验,结果表明:用45~60 kg/hm2 0.5%噻虫胺GR拌细沙或过筛细土225 kg混匀后,于水稻生长期间均匀撒施,可获得较好的防治效果。该药剂兼治稻蓟马,对水稻有明显促进生长作用,且对水稻和天敌安全。

关键词 0.5%噻虫胺GR;稻飞虱;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5.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8)05-008-02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8.05.004

稻飞虱是六安市金安区水稻主要常发性害虫之一,但近年稻蓟马也不时对该区水稻产生较重的危害。当前经常使用的吡虫啉、噻虫嗪、吡蚜酮等高效对路药剂,田间抗药性不断增强,防效下降趋势明显。噻蟲胺作为第三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触杀、胃毒和内吸活性。为了验证并了解0.5%噻虫胺GR对水稻稻飞虱的防治效果、最佳使用剂量,对水稻、天敌的安全性及兼治稻蓟马效果,笔者于2017年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及应用技术试验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药剂

0.5%噻虫胺GR(湖南岳阳安达化工有限公司),3%克百威GR(湖北沙隆达股份有限公司)。

1.2 供试作物及防治对象

供试作物:水稻,品种为国优1259。

试验对象: 以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为主,部分白背飞虱(Sogattena furcifera Horvath)在药后14 d左右始发的混合种群。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0.5%噻虫胺GR 30、45、60 kg/hm2,3%克百威GR3.75 kg/hm2和清水空白对照5个处理,随机区组排列,重复4次,每小区面积30 m2,各小区间筑小埂隔开,做到单排单灌,并保持3~5 cm水层5~7 d。

1.4 试验概况

试验田设在六安市金安区东桥镇郑义种粮大户承包田,田土为马肝土,有机质含量18.2 g/kg,pH 6.0,地势平坦,排灌方便,面积约625 m2。前茬为小麦田,施肥、管理与当地生产水平一致。

试验田水稻于2018年5月8日浸种催芽,5月10日播种育秧,水育秧,6月10日人工移栽,株行距20 cm×24 cm。田间杂草以稗草、陌上菜和莎草为优势种群,移栽后用苄·乙进行常规除草。施药时试验田水稻处于返青期,即水稻移栽后7 d,田间水层为3~5 cm,药前基数调查平均百丛灰飞虱20.3头,其中成虫约占27%,1龄若虫约占35%,2龄若虫约占25%,3龄及其以上若虫约占13%。稻蓟马零星发生。

1.5 试验方法

2017年6月17日下午17:00左右施药,施药时水稻处于返青期,共施药1次。药前各小区间作小埂、包塑料膜隔开,做到单排单灌,并保持3~5 cm水层。药剂处理区按设置的药剂剂量计算出用药量,再以每公顷用细沙或过筛细土225 kg的比例折算出各小区用土量,由低浓度向高浓度充分混匀后逐个均匀撒施。

1.6 天气情况

施药当天小雨转阴,东北风2级左右,气温20.7~27.7℃,平均23.6℃,平均相对湿度86%。施药当天至防效调查结束期间日平均气温24.8℃,最高32.1℃,最低19.8℃,日平均相对湿度85.4%,降雨日数9 d,最高日降雨量53.6 mm,最低日降雨量0.3 mm,总降雨量164.1 mm。无其他影响试验结果的反常气候。

1.7 调查与统计方法

平行跳跃式10点取样,每点取10丛水稻,共查100丛水稻。分别用盆拍法于施药前(6月17日)调查虫口基数,并分别于施药后7 d(6月24日)、14 d(7月1日)、21 d(7月8日)调查稻飞虱虫口数,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并目测观察药剂对稻蓟马的防效,对作物有无药害及对天敌的影响等。防效差异显著性测定采用邓肯新复极差法(DMRT)。药效计算方法采用以下公式: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稻飞虱防治效果

从表1可以看出,0.5%噻虫胺GR总体对稻飞虱防效良好,药后7 d各处理防效分别为82.8%、86.4%、90.4%,处理①与处理③间防效差异极显著(P<0.01),与其他药剂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处理②与处理③、④间防效差异不显著;处理③与处理④间防效差异显著(P<0.05)。药后14 d各处理防效分别为87.0%、90.5%、93.9%,处理①与处理③间防效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药剂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处理②与处理③、④间防效差异不显著;处理③与处理④间防效差异极显著(P<0.01)。药后21 d各处理防效分别为79.0%、80.1%、85.5%,处理①与处理③间防效差异显著(P<0.05),与其他处理间防效差异不显著;处理②与处理③、④间防效差异不显著;处理③与处理④间防效差异显著(P<0.05)。

2.2 促生长效果及安全性

据药后3、7、14和21 d观察,0.5%噻虫胺GR对水稻有明显促进生长的作用,叶片嫩绿,其中药后14和21 d田间观察比较明显,药剂处理区株高较对照药剂及空白处理区株高平均高出10~12 cm左右,叶色较空白对照及对照药剂处理区明显鲜绿,长势较好,没有发现任何不良影响,对水稻安全,且对蜘蛛类天敌杀伤力小。

2.3 对稻蓟马兼治效果

据药后7、14和21 d防效调查,目测0.5%噻虫胺GR药剂处理区稻蓟马兼治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稻飞虱防治效果。空白对照处理稻蓟马为害卷叶尖率达40%左右,而各药剂处理区稻株卷叶尖不明显。

3 结论与讨论

采用0.5%噻虫胺GR防治水稻稻飞虱防效好,持效期长,兼治稻蓟马效果好,对水稻安全,无药害,并且能促进叶色变绿,对水稻株高亦有明显调节作用,对蜘蛛类天敌杀伤力不大。可用45~60 kg/hm2撒施防治,与噻虫嗪、吡蚜酮等药剂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

0.5%噻虫胺GR防治稻飞虱,兼治稻蓟马,可在水稻移栽后7~10 d左右撒施,为确保施药均匀,可每公顷用细砂或过筛细土225 kg和药剂混匀后全田撒施,同时田间保持3~5 cm水层5~7 d。田间稻飞虱发生严重或成虫数量较高时,可以适当增加药剂剂量,均匀撒施防治。

参考文献

[1]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 17980.35-2000,农药田间药效试验准则(一)[S].北京:国家标准出版社,2000:2-4.

[2] 邹圣龙,刘天龙. 褐飞虱对吡虫啉抗药性测定[J].安徽农学通报,2007(5):138-139.

[3] 谌江华,柴伟纲,孙梅梅,等. 5种药剂对稻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比较[J].现代农业,2011,3(10):48-49.

[4] 唐启义 ,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2012-2014.

责任编辑:刘赟

猜你喜欢
稻飞虱天敌防治效果
双环磺草酮与吡嘧磺隆混用对稻稗的防治效果试验
苦参碱对小麦虫害的防治效果试验分析
四种药剂对水稻纹枯病的防治效果
水稻稻飞虱的危害与防治方法
江城县水稻稻飞虱主要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330 g/L二甲戊灵EC、36%异恶草松SC对直播稻田杂草防治效果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水稻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
碰到天敌女上司